雙墩文明密碼
孕沙成珠蚌埠古代歷史文明陳列上篇
周振華分享
雙墩遺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境內,面積約25200平方米,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存。
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
在雙墩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非常奇特的陶塑人頭像。他額頭上有同心圓紋,兩條長長的月牙眉下,雙頰各有5個圓形紋刺。
“雕題和“紋面”乃上古先民習俗,刺在額頭上為“雕題”,刺在面頰上為“紋面”,刺在身體上為“紋身”。陶塑人頭像上的雕題紋面是我國已發現最早的實物例證。
陶塑人頭像表面有云母末顆粒。光影下閃閃爍爍。產生神秘效果。陶塑人頭像收藏于蚌埠市博物館。
雙墩刻符
著名的雙墩刻劃符號,發現于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片上,共600余件,其中一級文物30余件。其多刻劃在碗底圈足內,少數刻劃在豆喇叭座內及其他器物的不同部位。多數刻劃符號是陶器燒制之前刻劃于坯胎之上,只有少數是燒后刻劃的。
雙墩刻劃符號按形態可分為象形類、幾何類和其他類三種形態。象形類符號包括豬、魚、動物、植物等種類;幾何類符號包括弧線、方框、三角、圓圈、勾、叉、直線等種類;其他類符號多數是殘件或結構形態不規則的一些符號。這些刻劃符號給予我們當代研究者以直觀的新石器時代先民的生活圖景,是考古學與歷史學研究的重要資料。
雙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為表意、戳記、計數三大類,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處于文字起源發展的語段文字階段,已經具備了原始文字的性質。(摘編自網絡資訊)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歡迎訂閱轉發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號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