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品牌研究院
致力于中國鄉村品牌化研究和建設
來源/興農人計劃
浙江·婺城區集體經濟創業園項目
1、合作模式:政府+村集體合作社+運營管理公司
2、開發方式:土地股份合作社。通過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土地經營收益最大化。
3、主營業態:把連片流轉的土地承包給本地家庭農場主打造家庭農場集聚村,或承包給外來客商發展現代農業。
1
鄉村運營狀況
蓮花鎮是省級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主要糧食生產區之一,下轄23個行政村,全鎮農作物播種面積6.8萬畝,土地流轉率達50%以上。蓮花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惠及下轄的10個行政村、1.92萬人。當地部分村莊存在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渠道單一等問題,需要通過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來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為實現土地經營收益最大化,村集體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負責土地流轉、承包合同簽訂、股金分配等事宜,農戶或村民小組以1畝地/股入股合作社,保底價為500斤稻谷/股/年。合作社獲得的土地實際面積超出承包面積部分和整理后溢出面積租金收入、競標發包的溢價收入除預留40%作為保底基金外,其余60%作為年底股份分紅。
目前,蓮花鎮7個村已流轉土地3500畝以上,村集體根據本村產業發展規劃把連片流轉的土地承包給本地家庭農場主打造家庭農場集聚村,或承包給外來客商發展現代農業。
項目實施后,帶動了農業產業發展,有效促進農民增收、集體增收。比如,蓮東村將300余畝土地外包給玉環市的客商種植白枇杷,村集體年增收8萬余元,帶動4戶農戶種植白枇杷80余畝,幫助8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拿“薪金”。
2
鄉村開發模式
1、合作模式:政府+村集體合作社+運營管理公司
采用政府+村集體合作社+運營管理公司的多元化合作模式。
(1)政府負責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等;
?項目通過整合中央、省、市、區各級部門項目資金和資源,為各村量身定制項目發展策略。
?項目引入了“飛地抱團”模式,即飲用水源涵養功能區行政村以“飛地”形式參與婺城區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項目,推進飲用水源涵養功能區村級集體抱團致富。
?項目還與經濟薄弱村合作,通過金融消薄產品“鄉村振興·富村貸”降低融資成本,并給予貸款貼息支持。
(2)村集體合作社負責土地流轉、承包合同簽訂、股金分配等事宜;
(3)運營管理公司負責創業園的日常運營管理和產業項目的引進、培育等;
(4)村民以土地入股或參與項目建設、運營等方式獲得收益。
2、開發方式:土地股份合作社。
以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為主要開發方式,主要包括土地整治、廠房建設和產業集聚。
(1)婺城區對低效工業用地進行整治,通過政府收、司法拍、市場轉等多種形式,加快空間轉型、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轉型。
(2)項目在整治后的土地上建設標準廠房、綜合樓等基礎設施,為小微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所。
(3)通過產業集聚效應,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群。
(4)農戶或村民小組以1畝地/股入股合作社,保底價為500斤稻谷/股/年。合作社對土地進行集中流轉和整理,提高土地的規?;?、集約化經營水平,實現土地經營收益最大化。
3、主營業態:主營業態為小微企業創業園,把連片流轉的土地承包給本地家庭農場主打造家庭農場集聚村,或承包給外來客商發展現代農業。
(1)小微企業創業園:重點發展汽摩配產業,還涉及花卉苗木展示展銷、農產品交易、中草藥展銷、筍干加工等多種業態,為村集體帶來多元化的收入來源。
(2)家庭農場集聚村:將連片流轉的土地承包給本地家庭農場主,打造家庭農場集聚村,發展特色農業種植、養殖等產業。
(3)現代農業產業區:吸引外來客商投資發展現代農業,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發展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新業態。例如,蓮東村將300余畝土地外包給玉環市的客商種植白枇杷。
4、發展理念
項目的發展理念是堅持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共享發展、融合發展。
(1)綠色發展方面,項目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2)創新發展方面,項目鼓勵企業引入新項目、新投資,推動產業升級;
(3)共享發展方面,項目通過“飛地抱團”模式和經濟薄弱村合作,注重村集體、村民、運營公司等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共享,讓農民能夠充分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實現共同富裕。
(4)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的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附加值。
5、運營特色
(1)以運營為前置:在項目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運營的實際需求,確保項目建成后能夠順利運營并實現盈利。以運營結果為導向,避免建設的無效投資。
(2)注重品牌建設:通過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鄉村旅游品牌等,提高創業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3)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項目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進行運作。政府通過制定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和優化營商環境,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項目引入市場化機制,通過招商引資、廠房出租等方式,吸引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4)多元化業態融合:項目不僅專注于小微企業創業園的建設,還融合了花卉苗木展示展銷、農產品交易、中草藥展銷、筍干加工等多種業態,為村集體和入駐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來源。這種多元化的業態融合,不僅豐富了項目的內涵,也提升了項目的綜合競爭力。
(5)飛地抱團模式:項目創新性地采用了“飛地抱團”模式,即飲用水源涵養功能區行政村以“飛地”形式參與婺城區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項目,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這種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促進了區域間的協調發展,也為經濟薄弱村提供了發展機會。
(6)金融支持與服務創新:項目通過引入“鄉村振興·富村貸”等金融產品,降低了經濟薄弱村的融資成本,并提供了貸款貼息支持。此外,項目還注重金融服務創新,如建立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機制、提供財務咨詢和法律服務等,為入駐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務。
(7)智能化管理與服務:項目在運營過程中,注重智能化管理和服務的引入。通過建設智能監控系統、數字化管理平臺等,實現了對入駐企業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務。這不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升了入駐企業的滿意度和歸屬感。
6、運營方式
項目的運營方式為平臺化運營與專業化管理相結合,主要包括廠房出租、小微企業入駐、基礎設施維護、消防安全等日常經營管理。項目委托第三方運營團隊開展這些工作,確保項目穩健運營。
(1)平臺化運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搭建一個集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交易服務于一體的平臺,整合鄉村的農產品、旅游資源等特色產品,提供在線銷售、推廣和服務。
(2)專業化管理:運營管理公司組建專業的管理團隊,負責創業園的日常運營管理,包括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市場營銷、旅游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7、運營策略
(1)精準招商:根據創業園的產業定位和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引進優質的農業企業、家庭農場主和旅游項目開發商等,確保入駐項目的質量和效益。
(2)活動策劃與營銷推廣:定期舉辦各類鄉村旅游活動、農產品展銷會、農事體驗活動等,吸引游客和消費者,提高創業園的人氣和知名度。同時,利用新媒體、網絡平臺等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推廣,拓展市場渠道。
8、運營步驟
(1)規劃與籌備階段: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規劃設計,確定創業園的產業定位、功能布局、建設規模等;組建合作主體,明確各方的職責和權益;開展土地流轉和整理工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2)項目引進與建設階段:根據產業定位和發展規劃,引進各類農業產業項目和旅游項目,并進行項目的建設和實施;加強對入駐項目的服務和管理,確保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
(3)運營與管理階段:項目建成后,正式投入運營和管理。運營管理公司負責日常的運營管理工作,包括農業生產管理、旅游服務管理、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定期對運營效果進行評估和分析,及時調整運營策略和措施。
9、運營效果
(1)經濟效益顯著:項目實施后,帶動了農業產業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和集體增收。如蓮東村村集體年增收8萬余元,帶動4戶農戶種植白枇杷80余畝,幫助8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拿“薪金”。
(2)社會效益良好:解決了當地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增強了村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生態效益明顯:在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促進了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
— End—
來源/興農人計劃
鄉村品牌研究院鄉村運營研習社
鄉村運營研習社|興農人計劃
1、鄉村運營研習社推出“興農人”計劃
2、計家墩理想村
3、中國·江村 世界·水鄉
4、杭州·青山村 眾創共治
5、杭州·永安村 稻香小鎮
6、山東淄博紅葉柿巖 魯中之肺
7、河北承德西道村,草莓公社
8、平山縣北莊村 團結食堂田園綜合體
9、河北 灤平小城子村 國家級美麗休閑鄉村
10、河北 遷西花鄉果巷 田園綜合體
11、河北京雄溫泉谷 鄉村度假綜合體
12、浙江金華市六石街 張麻車小區文化創客項目
圖/來自網絡,侵刪
編輯/中農數創聯合設計分隊
校審/鄉村品牌研究院
鄉村全面振興,品牌創意先行
文章若有用,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