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我去了一趟古巴,待了6天。
訂了去古巴的飛機票后,我才發現,古巴應該是我去過最「艱苦」的一個國家。
首先,大停電。我在去古巴之前,這個島國發生了全國性大停電,一停就是好幾天。熱帶地區,沒電就是沒空調,沒空調,晚上怎么睡覺?習慣晚上開空調睡覺的中國人,出了國才知道,電力和空調是奢侈品。一個古巴民宿的老板甚至對我說,如果要開空調,需要另加5美元。對我來說,只要能睡個好覺,5美元也值得!
其次,登革熱。古巴蚊子多,登革熱發病率高。黃熱病有疫苗,登革熱沒有。如果去小某書上查詢,就可以看到不少在古巴感染登革熱的案例,有人高燒腹瀉,有人爆瘦15斤。
在古巴,本國人看病難,外國人看病貴。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古巴的免費醫療,不是世界一流么?這個問題,說來話長,下次專門寫一篇。
還有人可能會說,貴怕什么,你不是有旅游保險嗎?沒錯,我的確買了旅游保險,但幾乎所有保險,都有一個免責條款,那就是排除古巴,無論你在古巴發生了什么,保險公司一律不賠。
為了應對登革熱,我能做的就是,多帶防蚊藥水和美元現金。另外,我本來想去巴拉德羅,聽說那里蚊子特別多,于是果斷取消。
事后證明,我的決定非常英明,運氣也很好,我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待了6天,安然無恙地回來了!我天天開空調,蚊子不算多,也沒有遭遇登革熱。我在古巴的時候,沒有停電,我離開古巴沒多久,再次全國大停電,然后就是停工停學。
我在古巴遇到很多人。幾乎每一個人都告訴我,現在是古巴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經濟危機」這個詞,都不足以形容古巴的現狀。
然而,在面對同樣的苦難時,不同的人,卻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底層平民
在民宿周圍,有一個商店,我看到隊伍很長,好奇心發作,決定去湊個熱鬧。
原來,那是一個國營面包店,偌大的一個店面只賣一種面包,店內空間嚴重浪費,我看到至少7個工作人員。2個人在里面做面包,2個人搬運面包,1個人收錢,1個人交接,還有1個人也穿著制服,似乎在休息。
一個面包,至少有2個手機那么長,價格卻只要80比索(1.8人民幣)。
面包本身的成本也許不高,但這人力成本實在太高,國營面包店,營業時間很短,商品非常單調,價格如此低廉。養這么多人,國家要虧多少錢呢?
我問那個正在休息的人:「外國人能買嗎?」
他說:「可以。」
于是,我就到隊伍的末端排隊。
不到3分鐘。
那個人走到我跟前,問我:「你要幾個?」
我隨口一說:「2個。」
然后,他示意我跟他走。
穿過綿長的對我,我跟他走到面包房后面。
我問他:「多少錢?」
我本以為他想通過走后門賺點錢,萬萬沒想到,他說:「160比索。」
居然沒有加價!
他叫面包房里面的同事,給我兩個熱騰騰剛出爐的面包。我非常感動,古巴人民正處于經濟危機之中,這些面包是國家補貼低收入者的特價商品。我不但來占便宜,還插隊走后門。甚至以小人之心,猜測對方想從我這里賺外快。
那一刻,我有點無地自容,既然他不要錢,那我就抽出一個面包給他。現在回想起來,我也不知道為啥要這么做。
他一臉疑惑,問我:「為什么?」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在尷尬的氣氛中,他把面包塞回我的袋子里。
最后,我拿著古巴人民的特價面包,告別那些依然在排隊的古巴人,說實話,我根本不需要面包,我只是想體驗購買古巴特價商品的過程,回酒店后,我才想到,可以把多余的面包送給那些排隊的老人。
于是,我馬上打道回府,用最簡單的西語,對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年人說:「compro mas(我買多了)。」
然后把面包遞給他。
他一臉疑惑,看得出來想要,但猶豫片刻之后,他還是拒絕,說了幾句我聽不懂的西班牙語。
我再次把面包遞給他,態度堅決地說:「compro mas por favor(拜托,我買多了。)」
這次,他收了,連聲對我說,謝謝。
中產精英
古巴國家藝術館的門票125比索一張,相當于3元人民幣
在藝術館衛生間的門口,坐著一位白發蒼蒼的黑人老太太,近看氣質相當不錯。畢竟是進國家藝術館的人,總歸也是經過層層篩選,有一定的藝術修養。
我走進衛生間,打開小門一看,抽水馬桶沒有墊蓋,邊緣上還有尿漬,而且沒有衛生紙。
我就回頭對老太婆說:「No hay paper(沒有衛生紙)。」
她回答說:「50比索」,相當于1塊錢人民幣。
這價格也真是貴,區區幾張質量很差的衛生紙而已。
但人生有三急,有些時候,是憋不住的。
于是我付錢,老太太給我衛生紙。
進博物館,必須存包。存包處管理員,也是一個老太太,包著黑頭巾,戴著耳環與項鏈。比守衛生間的那位大媽,更有藝術氣質。
離開的時候,她把書包遞給我。
我說了句:「mucha Gracias」,然后,轉身走人。
沒想到,她對我說:「propina(小費)。」
我轉頭看著她,一副自責的表情,仿佛是在萬般無奈之下,做了一件錯事。
我萬萬沒想到,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居然向我要小費。
我用簡單的西語說:「你為國家工作。」
她表情緊繃,嘴角抽搐了一下,哆嗦地說:「是的,但我沒錢。」
然后,她掀起坐墊,向我展示了一大堆紙幣,說:「每個人都給小費。」
那一刻,我突然有點同情她,這個人應該出身不錯,經過藝術熏陶,性格清高。萬萬沒想到,人到老年,生活拮據,居然要開口向外國人要小費。
按照我的習慣,絕不給任何國家工作人員小費,但這次居然鬼使神差,破例了。我隨手從口袋拿出300比索給她。
看到錢,她那緊繃的表情中,突然掠過一絲竊喜,然后又擺出一副清高的樣子,對我說:「謝謝!先生。」
后來,民宿的老板對我說,通常國家單位不能索要小費,就算給,給她幾十比索就可以了。
被她這么一說,我才意識到,自己給多了,門票125比索,一疊衛生紙50比索,我居然給了她300比索小費。
事后回想起來,我感到非常惡心。她那瞬間的竊喜,讓我過目不忘,她應該是一個老手,非常懂得拿捏游客的心態,善于利用外國人的同情心,那一刻敲詐得逞,她應該是內心狂喜,努力控制情緒之后,才泄露出一絲竊喜。
我這次給了300比索,不但增加了她的自信心,還助長她的貪婪。將來,一定有其他游客,栽到她手上。下一次,她的演技會更加嫻熟,喜怒不形于色,游客可能還會自責給錢給太少了。
寫在最后
在哈瓦那期間,我接觸了很多人,包括,民宿老板、一線公務員、警察、司機、小販、服務員,最多的還是各種路人。
我總結出一個規律,與游客接觸越少的古巴人,越純樸。換個角度說就是,與游客接觸越多的人,越狡詐。寫這篇文章之前,我非常討厭那些狡詐的古巴人,但寫著寫著,怨恨就逐漸淡去。
古人說得好,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在上次的文章里提到,我的第一個民宿房東,是一個古巴教授,他的退休月工資只有2400比索,按照黑市匯率1美元=320比索,相當于7.5美元,或50人民幣。
我知道,可能有人不信,別說你不信,我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也不信,但這就是事實。有機會的話,可以問問去過古巴的朋友,古巴的經濟危機,遠超我們的想象。
哪怕再窮的游客,都遠比普通古巴人有富裕,我們在國內喝一杯咖啡的錢,就可能相當于一個古巴退休教授的月退休金。
很多古巴人在海外有親戚,他們主要靠僑匯生活。而那些沒有海外親戚的古巴人,就必須挖空心思搞錢,沒有錢,就沒有尊嚴。
我在哈瓦那老城,甚至遇到一個中學老師,在街邊兜售洗衣粉。這不禁讓我想起,觀光客用洗衣粉換炮的傳說。
不接觸游客的古巴人,對于這種貧富差距沒有切身感受,剝奪感還沒有那么強。他們依靠政府的配給物資,還能勉強度日。
而那些經常接觸游客的古巴人,心態就很容易崩潰,同樣是人,做同樣的工作,收入卻天差地別。外國游客不經意間給的小費,可能就相當于他們幾天的收入,這樣懸殊的對比,會激發人類對金錢的欲望,在欲望的驅使下,人的潛能會被徹底激發。
如今的古巴,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卻可能是演技高超的演員,最夸張的荒誕劇,都可能在生活中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