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日本制造在國人心中就是工匠精神的代表。可是如今這個神話已經破滅,被中國電動車逼瘋的日本兩大汽車巨頭本田跟日產已經啟動合并談判。昨天兩大品牌一起開了發布會,談判將在明年年中結束。同時另外一個日本汽車巨頭三菱也表示正在考慮是否一起加入合并。
本田去年全球銷量是398萬輛,日產則是337萬輛,分別排名全球第七跟第八。在目前全球汽車銷量格局中,日本在前十品牌中占據了4個品牌,美國則是兩個,韓國一個、德國一個、中國一個、法國跟意大利共同占據一個。
在70年代石油危機之后,靠著省油、跟質量過硬的特點,日本汽車迅速取代德國汽車,成為了世界的領頭羊。可是現在日本汽車在中國電動車面前,優勢已經蕩然無存了。
本田跟日產合并之后,他們可以超越第四的斯泰蘭蒂斯集團,成為全球第四大的汽車公司。可是你別看現在日本汽車似乎還在保持增長,而且豐田依然是世界第一。可是在未來的時代,他們其實已經輸了。
日本當年對于電動車的高傲態度,就已經注定了他們今天的敗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其實是從日本傳感器巨頭TDK。可是因為TDK當年不看好動力電池,于是以以區區8000萬的價格就把寧德時代15%的股份給賣掉了。這筆股份如今市值高達1000多億。
最關鍵不是日本企業損失了這1000多億,而是他們輸掉了整個新能源汽車時代。豐田章男多次發表不看好電動車的言論,押注氫能源汽車。
可是現在氫能源汽車在全球汽車銷量占比中連零頭都不到,而今年全球電動車增速已經高達24.8%。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我們的電動車銷量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本田、日產不得不思考抱團取暖。去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在俄羅斯這樣的國家,路上跑的汽車基本上都是中國品牌。在巴西比亞迪直接成為了總統的座駕。過去屬于德國、美國、日本汽車的榮光,正在一步一步被中國汽車取代。
在今年年初的一個車展活動上面,韓國現代汽車的高管目不轉睛盯著我們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看,當時也是轟動了全網。20年之前被諷刺是粗制濫造的中國汽車,如今已經讓外國人望而生畏了。
如果不是西方國家給我們使絆子,我們的汽車產業早就發展得更猛了。單純從產品的角度來說,不管是日系、德系、美系未來都無法跟我們對抗。簡單來說,如果你試駕過比亞迪秦跟豐田卡羅拉,你就知道差別在什么地方。比你更低的價格,還比你油耗更低,駕駛體驗更好,配置更加豐富。你別以為我們只會做低端汽車,現在在高端領域,蔚來、智界、問界、理想品牌也是集體崛起,各方面也是吊打A。
BB
對于外國企業來說,更加可怕的是他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對手,而是一群對手。我們十幾個汽車品牌一起出海,直接卷死整個市場的汽車市場。我們有著最完整的工業鏈,我們可以把成本壓到最低。其他國家未來很難做到。汽車是制造業中最核心的一個產業,他可以拉動無數個產業的發展。這也是為何西方國家處心積慮對中國電動車加關稅的原因。
十年之前,我們的手機產業集體爆發,直接搶走了世界的六七成市場。如今只是輪到了汽車產業。隨著中國汽車出海布局,我估計不出10年,世界前十銷量品牌中至少有五個是中國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