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雞日報發布報道《【深度·寶雞】從實驗室到生產力——寶雞技術交易何以“漲”聲一片?》,其中,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李國強團隊技術服務產業發展事跡被廣泛贊譽。
引才引智 提升“攻關力”
技術交易的本質是知識和技能的轉移,靠的是高素質技術人才的“攻關力”。而我市技術交易額如何能屢創新高呢?在11月12日召開的2024寶雞人才政策集中兌現大會上,一份極具“含金量”的名單,也許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豹。
這份《2023年度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人才引育政策和省級人才計劃入選者通報獎勵名單》上,全市64名專家人才獲得重獎,其中42人分別獲得了20萬元及以上獎勵。如此大力度的獎勵,是我市落實人才引育政策的實際行動,也彰顯了市委、市政府尊知重才的誠意和求賢若渴的態度。
正是這樣自上而下對人才工作的重視,讓寶雞在引才引智政策方面更顯多維度。從頂層設計來說,我市出臺《寶雞市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寶雞市鼓勵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若干措施》等政策,將利好政策覆蓋各個領域專家人才;從產業發展來說,制定《寶雞市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暫行)》,為產業發展聚集人才;從個人層面來說,事無巨細把人才的落戶購房、就醫上學、家屬就業等“關鍵小事”安排得明明白白,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截至目前,全市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已累計引來科技創新人才團隊397支、科研人員3萬余名。
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招攬人才從來不是目的,運用人才、發揮人才潛能,推動發展才是終極目標。這一點在國核鋯鉿理化檢測有限公司展現得尤為明顯。
“我們的技術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3歲,卻能突破一項項技術瓶頸,創造出多項填補空白的奇跡。”國核鋯鉿理化檢測有限公司副總質量師衛新民說。
鋯鉿材是核電站的關鍵結構材料。從使用領域就能想到對材料的要求標準之高。但就這樣一個使用場景特殊、要求極為嚴格的材料,國內沒有形成檢測專有的技術體系,特別是一直沒有自主研發的作為定量分析實物標準樣品。沒有認證的專屬標準物質做“標尺”,沒有專業檢測技術的支撐,企業生產的鋯鉿材均一性、穩定性就得不到保證,更無法依靠準確溯源的數據結果走進國際市場。 展開在鋯鉿材檢測領域的一張白紙,給了人才“天高任鳥飛”的空間。依托國核鋯業研發中心,國核鋯鉿理化檢測有限公司組建了年輕的研發團隊,年輕人帶著沖勁連闖“三關”,第一關吸收國內外相關檢測經驗為我所用,形成了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鋯鉿材專業檢測體系;第二關推動專有檢測技術體系向行業通用技術轉換,形成行業標準體系;第三關改變標準樣品依賴進口,實現含量梯度分布的一系列鋯鉿材標準樣品自主研發目標。
在國核鋯鉿理化檢測有限公司實驗室內,衛新民拿出1個裝著金屬顆粒的瓶子說:“這里面裝的是核級鋯材光譜分析標樣,看著平平無奇,它可是填補了國際、國內光譜分析法檢測核級鋯材沒有標樣的空白。”
目前,通過公司研發團隊的全力闖關,公司申報獲批了16項授權專利,在鋯鉿材檢測領域實現了多項從0到1的突破,也為該領域后續發展培育了一支年輕化的人才隊伍。
主打實操的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將“才盡其用”的舞臺放在企業里,將學院教授們請出“象牙塔”,開展“百名教授進百企”活動,機電信息學院老師李國強就是活動參與者之一。
剛帶領團隊將“注塑機工業機器人產線集成設備”開發方案做好的李國強,已順利為中國石油集團寶石管業有限公司提供了兩項技術服務。他說:“不去企業不知道,原來有很多我們本地就可以提供的技術服務,企業還要去北京、上海花高價找人來做。”經過活動了解對接,他和團隊將為中國石油集團寶石管業有限公司,提供鋼套卷圓機工業機器人自動上料設備開發、鋼套翻邊機自動化改造等6項技術服務。用自己的才能服務產業發展,這讓李國強團隊干勁十足。
人才帶動促進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市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申報數量和質量、獲獎數量都處于全省前列,并呈現持續上升態勢。五年累計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16項、專利1137項。
近期,我市出臺《寶雞市科技教育校企研發協同辦法》,采取企業出題、院校揭榜、協同攻關的方式,又一次為人才施展抱負提供了空間。
引才引智引來活水,用才用智用出實效,為寶雞技術交易再添新生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