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瑞堂的高總說,過節大家聚一下。于是就有個這個“吃羊肉,過羊節”的飯局。
羊在古代位列“六畜”之一,與馬、牛、雞,狗,豬,同為古人的生活必需品。馬要打仗,牛要耕田,狗要看家,剩下的羊、豬、雞中,羊以容易繁殖,肉質鮮美,皮毛可用,占據了古人餐桌的首位。上至天子,下至百官,官場貴族都喜食羊肉。
而來自十六朝古都西安的羊瑞堂,更是將千年來食用羊肉的傳統發揚光大。來自橫山的八個月大的小公羊,吃地膠草長大,肉質細嫩,口感中帶有異香。無論是燉煮還是鹵制,都格外味美。
【燉橫山羊肉】
地膠草,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百里香。吃著百里香長大的小羊,天生肉里就有股香氣,燉的時候也會加入百里香,整個湯汁鮮香無比,百喝不厭。
八個月大的小公羊,正是肉質最為鮮嫩的時候,吃起來格外細嫩。幾個小時的燉煮,讓羊肉很輕易就能與骨頭分開,即使是老人小朋友,吃起來也毫無壓力。
【葫蘆雞】
西安官府菜中的名菜,據說做法還是從唐代傳下來的。外酥里嫩,軟爛脫骨,而且汁水完美的鎖在里面,吃起來還有爆汁的感覺。
做法很復雜,分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這樣烹制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
雞肉的選擇也是關鍵,一定要用西安當地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十個月,凈重一公斤左右,肉質最是鮮嫩。
【羊肉泡饃】
西安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碳水快樂之都。各種碳水,肉夾饃、油旋、炸糕、黃米涼糕,還有各種各樣的面,,簡直吃不夠。
這里面我比較喜歡的就是羊肉泡饃,為了這碗羊湯,來吃一頓也值了。在西安很多賣羊肉泡饃的館子,都是把饃給客人,自己掰成指甲蓋大小的塊,再送去盛湯。
在羊瑞堂,由于客人實在太多,最后不得不改成了機器加工。雖然少了一點掰饃的樂趣,不過來吃的客人依舊絡繹不絕。早上十一點到店里,第一波喝完泡饃的客人都已經吃完出門了。
羊肉泡饃必須要搭配糖蒜,辣椒醬,最好再來上一把香菜沫,這樣才夠味。你最喜歡什么組合呢?
評論區來說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