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結婚,錢根本花不完?!?/strong>
這是某乎上呼聲很高的一句話。
我經常能聽到來相親的人說“不想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那為什么,結了婚就會降低生活質量呢?
在生活質量上,男女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樣。
男生這種生物吧,其實活的挺湊活的。
吃的,如果他覺得樓下某一家蘭州拉面味道還不錯,他能在那兒吃一年蘭州拉面不帶換的。
穿的,哪個男生沒幾條破洞內褲呢,除非已經破的掛襠,否則根本感覺不出來。
玩的,Steam上的3A大作,頂天了幾百塊,趕上大促的時候更便宜,幾個游戲夠玩一年了。
其他什么旅游啊聚會啊興趣愛好啊,因人而異,比如那種每個月都要去洗浴捏腳的另算。
要按照這種活法,那確實是花不完。
所以我很少聽到有男生會在找對象的時候,擔心自己會因為找了個對象降低生活質量。
因為他本身的生活,可能就沒啥質量。
但女生又不一樣了。
從收入來說,一般這種說法的人,收入都不會特別低,但又不會高到財富自由的程度。
但相當一部分女生的消費構成,跟男生很不同。
有個詞叫“粉紅稅”,所有商家都默認女人的錢比男人的好賺。
同樣材質的衣服,女裝就是要比男裝貴。
化妝品、護膚品、包包、首飾……這些偏女性的消費市場,基本上,大部分男生不會涉及到。
而男生涉及到的消費領域,比如3C產品,釣魚設備這些,可能也不便宜,但頻次很低,可能好幾年才有一次。
傳統觀念里,男人的錢,到了一定年紀,支配權基本上就不屬于他自己了。
要攢錢,要買房,要養家。
當然了,現在這種趨勢也在改變。
那種攢錢買房買車娶媳婦兒的觀念,在慢慢變得有些陳舊了。
男生也很舍得給自己花錢,尤其是年輕一代的。
該買游戲皮膚買游戲皮膚,該出去玩就出去玩,自己能過得多爽就過得多爽,及時行樂。
畢竟錢就在那里,你不花,它也不會繁殖。
所謂結婚會降低生活品質,其實跟結婚本身沒有關系。
因為婚后的共同財產,是一定比你單身的時候,要多的。
比如你們要買房,要買車,要生孩子,要進行一些家庭層面上的消費。
這里面,除了生孩子,其他的項目都屬于資產增加后的副作用。
比如房貸和車貸,你一個人當然也可以買房子買車子,買完之后,貸款依然要還,生活質量依然會降低。
但結了婚,默認是要買房子的,兩個人一起還房貸。
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說,都是我一個人掙得錢在還貸,但理論上,只要是婚后,就不存在什么你的我的,法律意義上講,這都是共同財產。
從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到養家糊口,看上去好像過得沒有以前瀟灑了,生活質量降低了,但本質上,那是因為你升級了。
你從1級升到10級的經驗,肯定要遠遠少于10級到20級的。
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遠大于個人。
是為一家老小當牛做馬,還是小家庭一起努力日子過得節節高,不外乎是一種日子兩種過法。
就看,你遇到個什么樣的人了。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瀟灑,一個家有一個家的溫馨。
不分什么高下,也沒有什么對錯。
生活質量這東西,挺復雜的,有點兒“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意思。
你渴望過得無拘無束,無債一身輕,想干嘛就干嘛,他想要其樂融融有個家,有伴侶有子女,這都沒錯。
人嘛,生下來,活下去,什么活法都行。
你想要的東西,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只想承擔好處不想承擔責任,那擱誰誰能樂意。
就像很多人說的找對象但不想降低生活質量,其實還是因為對生活質量的理解不一樣。
成家就意味著犧牲一部分自我,因為你得到了一些別的東西。
你不在乎那些,那就不要成家。
你如果覺得自己一個人的日子就很好,且不接受成家之后那些額外的成本付出,那就一個人單著挺好。
衣食住行是生活質量,其樂融融也是生活質量。
你想要家成為避風港,就得先建設好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