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伯爾山口地處南亞西北側,是外地進入印度次大陸的最主要通道,古印度人也是因沒能守住這一山口,最終走向滅亡,那么,既然開伯爾山口如此關鍵,為何不像我國一樣,在函谷關、山海關、雁門關這樣的雄險要道設立關隘,進行駐防呢?
開伯爾山口地處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之間,是興都庫什山脈的最大山口,該山口呈西北至東南貫穿開伯爾山,全長53公里,最窄處不足600米,其東側出口距離巴基斯坦邊境貿易重鎮白沙瓦僅有16公里,西側出口距離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大約210公里。
開伯爾山口兩側山高只有60米至90米左右,隘道的最高點是蘭迪科塔爾堡壘,海拔也只有1067米,相較于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和喜馬拉雅山區,這里地勢相對比較低,且冬季不封山,終年可通行,因此, 開伯爾山口成為連接中亞、南亞、與西亞的天然紐帶,自古便是各方貿易往來的邊界通道。
但對于印度次大陸來說,這里也是一處不可忽視的地理缺陷。印度次大陸東側是海拔超2000米的若開山脈,西側和西北側有蘇萊曼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北側是天塹喜馬拉雅山脈,周圍連綿的高山,為印度次大陸豎起了一道天然屏障,但唯獨喀布爾河流經的開伯爾山口,成為了這道屏障上的唯一缺口,這里相當于印度次大陸的咽喉,對外部勢力進入印度大平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因開伯爾山口處于興都庫什山脈與蘇萊曼山脈的夾角處,山口以東便是印度河流經的大平原,沿河谷,經過該山口,便能對印度次大陸 長驅直入。
歷史上,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英國人等都曾通過開伯爾山口入侵印度,古印度文明也在各方勢力入侵爭奪下,被迫中斷衰落,古印度文明中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更是因此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而古印度文明的另一部分恒河流域文明,則由雅利安人建立,并在此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直至今日,印度次大陸都深受這一制度影響。
可見開伯爾山口對印度次大陸命運的決定性影響,按理說,如此重要的山口,完全可以效仿我國建立軍事要塞,或是在印度河平原外側修建長城,從而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動蕩時期,即印度次大陸內部蕭條,只要守住開伯爾山口這一關隘,也可確保外敵無法入侵。然而在幾年前的歷史中,古印度人卻從未在這里修筑防御工事。這究竟是為何?難道古印度人就沒有意識到開伯爾山口的地理缺陷嗎?其實不然。
雖然開伯爾山口周圍地勢險峻,但這一山口十分漫長,地勢又西高東低,很難設立能起到關鍵作用的堡壘或關隘,即便修建,防御效果也比較差。
更關鍵的是,印度次大陸歷史上從未形成一個大一統國家,幾千年里都處于幾百個部落小邦國割據一方的狀態,這就導致印度次大陸內部各種紛爭不斷,而開伯爾山口對于整個次大陸都屬于偏遠山區,遠離角逐中心,因此長期被忽視。這種狀態反而給了外來侵略者趁虛而入的機會。
直到英國殖民者在1858年至1947年,將南亞各部落整合,建立英屬印度,印度次大陸才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統一國家”,不過1947年因英國殖民統治崩潰,英國殖民者提出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1972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后,在印度影響下,東巴基斯坦也宣布獨立成為孟加拉國。而開伯爾山口則在歷史長河中,見證了無數個帝國的崛起與覆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