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基建的方式,打開廚房。
文 | 華商韜略 熊劍輝
下一代基礎設施之戰,在廚房打響。
【廚房新基建正逢其時】
2018年,號稱“基建狂魔”的中國,首次提出“新基建”概念,掀起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潮。
“大基建”時代至此終結,“新基建”時代由此開啟。
這是一場深入數智化的大變革。
有人說,一個時代的基建水平,一定體現著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和生活方式。
現實確實如此。
“新基建”在賦予國家、社會、企業新力量的同時,也會促使家庭、個人產生新需求、新變化。
這種變革的力量,不僅局限于宏觀,也會通過“家庭新基建”的方式,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宏觀的新基建,優化效率實現共同富裕,微觀的新基建,走入家庭生活切實提升幸福感。
對崇尚“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來說,最具煙火氣的廚房,無疑是“新基建”的重心。
歷史地來看,中國人幾乎每隔20年,就會對廚房展開一場“基建式”大迭代。
上世紀50年代以前,廚房處于灶火時代。人們以土灶為核心,柴火、樹枝、麥秸等為燃料,過著煙熏火燎的簡陋生活。
▲筒子樓里的公共廚房
60-70年代,筒子樓開始在城市流行,過道或單辟的開間成了公共廚房。人們在擁擠、雜亂的環境中,憧憬未來。
80-90年代,終于有了獨立廚房,初步有了“洗、烹、存”功能區的劃分。伴隨液化氣的普及,人們開啟油煙機,享受時代的新便利。
21世紀之后,廚房就不僅僅是烹飪場所,更成為生活社交的“第二空間”。人們不但重視廚房的實用性,同時也要兼顧其健康性、社交性。
2024年12月,伴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吹響“促消費、擴內需”的號角,一場更新、更大規模的“廚房新基建”,正逢其時。廚電行業亟需獲取新能力、提供新方案、實現新跨越。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能廚房行業競爭格局與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未來廚房的發展,大體要符合四大趨勢,即:
技術創新、健康環保、個性定制、智能生態系統。
但對消費者來說,做到這些,遠遠不夠。
因為中國人的廚房,在空間、效率、健康等方面,還存在一系列新痛點、新問題,亟待通過“廚房新基建”來徹底解決。
【破除痛點的“新物種”】
實際上,大部分中國人對自家廚房并不滿意。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家庭中心:中國廚居發展趨勢報告(2024)》顯示:2/3的中國家庭,廚房面積小于8平方米。
狹小的空間里,還充滿了油煙機、蒸烤箱、電冰箱、電飯煲、微波爐、洗碗機、空氣炸鍋……廚房通常成了家里最擁擠、最雜亂的角落。
現實的痛點,不止于此。
比如,爆炒的油煙雖能被煙機吸走,但在蒸烤區,蒸汽和油煙的處理卻被忽略,繼續危害健康。
此外,電器布局不合理,導致動線交織錯亂,烹飪費時費力。
繁多的廚電,更是色彩紛亂,黑的油煙機、白的微波爐、灰的電冰箱……配上五彩奇異的櫥柜,讓廚房處處是“補丁”。
這正是2016年-2018年間,方太工程師在實地走訪和調研數百戶中國家庭廚房后,總結歸納出的“四大痛點”,即:空間不足、空氣不好、動線復雜、視覺不美。
所以,真正的“廚房新基建”,不僅需要達成更高的數智化能力,更需要通過產品、技術和生態體系的構建,實現對現實痛點的破解,即要做到:
第一,實現系統性、重要性服務,能夠一步到位解決相關生活的所有必要性需求。
第二,積極融合前沿新技術,提供豐富的新場景,拓展靈活性、包容度,破解廚房頑疾。
以方太集成烹飪中心為例,其正是著力在這兩個方面,聚焦四大痛點,具象解決了空間效率、空氣管理、烹飪效率等根本需求。
首先,方太集成烹飪中心,能在更小空間集成更多功能,提供了廚房系統性、重要性服務,不但囊括所有必要功能,甚至能夠率先洞察“隱形需求”,擴展專業功能。
比如在空間管理上,集成烹飪中心可謂一步到位。
僅需1平方米,就集成了煎、炒、蒸、煮、炸、燉、烤、焗等36種烹飪方式。
同時依托蒸烤同烹等專業化功能的拓展,實現了高效出餐,讓空間效率最大化的同時,也讓烹飪效率更進一步。
更為關鍵的是,市面上大多數產品常常忽視了系統化廚房空氣治理。像傳統蒸箱、烤箱,工作時的油煙不可避免會四散逃逸,開門時蒸汽甚至撲面噴到用戶臉上。
而方太集成烹飪中心通過“煙烹聯動”和“蒸汽后排”的創新技術,從單一的炒菜油煙治理,跨越至全面的蒸烤煙氣治理,將蒸汽從灶具后方排出,被油煙機迅速吸走,開門時無蒸汽、無油煙,安全性、體驗感拉滿。
其次,通過對場景洞察,方太集成烹飪中心融合AI、云計算等新技術,實現了產品創新、美學創新,讓廚房得以拓展新場景,實現了極高的靈活性、包容度。
讓社交、情感交流、親子等多場景實現豐富演繹,廚房甚至開始逐步成為取代客廳的“家中第一價值場景”。
對家庭來說,這既是一筆立足長遠的“基建投資”,又能憑借強大的產品力、技術力,破解一系列生活痛點;而由于其前瞻的數智化能力,它更會像一個智能生命體,實現與用戶的生活、習慣的融合成長。
這讓集成烹飪中心,完美具備了“廚房新基建”基礎性、先行性、長期性、系統性等屬性。
而這,將深刻改變未來的烹飪方式、生活方式。
【基石式創新的未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新需求、新場景,一代人就有一代人的新創造、新基建。
1993年,當美國計劃用時20年、豪擲4000億美元,建成“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時,很多人并不知道,為此,美國已然默默積累了20多年。
追根溯源,1969年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才是今日互聯網最早的一代目。而其采用的TCP/IP協議,至今仍是互聯網最堅不可摧的技術基石。
而今面對未來,什么樣的技術,才配得上“廚房新基建”?
這樣的問題,從來沒有現成的答案,同樣要靠長期積累,闖出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
而方太,恰恰在高端廚電領域深耕28年,始終站在創新科技的“無盡前沿”,時刻準備突入廚電技術的“無人區”。
為此,每年方太會將不少于銷售收入的5%投入研發。
即便如此,方太仍覺不夠。
方太總部的“Living Lab”大樓,既是員工宿舍,也是生活實驗室。
不論是灶具的溫度,還是廚房空氣的PM2.5、VOC指標……不計其數的廚房參數和生活場景,在“Living Lab”都能盡收眼底。
這樣的基礎性、場景化數據,是通過外部調查無論如何都無法獲得的。
正是在這種真實場景里,工程師通過PM傳感器,發現蒸烤箱會產生肉眼不可見的超細顆粒物,并意識到要對這類有害物質進行集中管理。
▲煙烹聯動、蒸汽后排
“煙烹聯動、蒸汽后排”的創新設計,由此誕生。
方太的基石性創新,正是基于這樣的真實研究和關鍵數據。
而這樣的創新,不僅基于軟件,更加深入硬件;不僅要創造新技術,更要營造新場景。
用戶不是期盼“蒸烤雙強”嗎?方太打造的業界首顆蒸烤箱“智慧大腦”高溫濕度傳感器,硬軟件全面進化,一舉實現精準溫濕度控制。
不是要破解“熱氣撲面”難題嗎?方太再造雙擎熱風速控系統,正反轉電機轉速達2000r/min的業界最高水平,由此實現高速后排,烹飪效率直線提升。
這不僅僅是代碼級創新,更是深入到更底層的物理層面創新。
這也不僅僅是解決原有場景問題,而是從“第一性原理”出發,通過創造“蒸烤同烹、一鍋同出”的新場景,來徹底解決老場景的空間、效率、健康等一系列難題。
從這個意義上,不難發現,創新是不是夠顛覆,取決于解決問題的角度是不是夠基礎、夠徹底,是不是敢于沉下心來,重新構建創新的底座。
而方太的基石式創新,恰恰就是抓住最基礎的東西:空氣、水、烹飪。
由此,方太坐擁超13000件國內授權專利;其中,僅集成烹飪中心,就凝結了超3700項專利。
持續性的基礎性創新,方能構建起一個新時代的“廚房新基建”。
這樣的基礎創新,向來是經濟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基石。
以前,社會正常運轉,靠的是“水電氣路”生命線;進入Web時代,互聯網變得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如今,以“大智云物移”(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根技術”的“新基建”,正引領時代的創新,重塑世界的基石。
比如,你的技術一旦嵌入到“廚房新基建”,就意味著你不僅僅是賣出一件產品,而是構建起一套基礎性標準和模式,從而能引領未來的方向和趨勢。最終,不論表層應用如何變幻,它始終是最基礎、最不可或缺的“剛需”。
這意味著,哪怕歷經時代更迭、風云變幻,我自巋然不動。
這正是方太集成烹飪中心,全力切入“廚房新基建”的根本原因。
而對這樣的前瞻,市場正給予巨大的回報。
有數據顯示,自方太集成烹飪中心問世以來,已走進超300萬用戶。在集成烹飪中心這一高端細分賽道上,方太穩居領先地位。
在方太帶動下,國內主流廚電品牌紛紛跟進,布局集成烹飪中心賽道,使得這個細分市場在低滲透率的當下,迎來高速增長的前景。
有行業預測顯示,未來三到五年集成廚電市場規模將達500億,樂觀預期更認為其有望成為千億級大市場。
這樣的“廚房新基建”,既能獲得增量市場的青睞,也讓存量市場上廚房空間狹小的用戶心動不已。
這不但會改變一代人,甚至會引領一代人。
這不是未來,這就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