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一次捐贈、一筆善款、一座學校的影響總歸是有限的,但傳遞的愛和希望卻會如池塘漣漪般無限擴散和延續。
明清學者朱之瑜有云:“教育為立國之本。”
新中國成立以來,舉國之力推進教育均等化和現代化、提升教育保障能力。在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征途中,教育、科技、人才也始終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的支撐作用。
能取得如此舉世矚目的成就,除了政府力量的強力推動,民間力量積極參與促進教育公平同樣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2024年12月10日,恒昌公益第七所“云杉校園”暨第二所“云杉中學”在杭州市富陽區新登中學揭牌,并為60名品學兼優但家庭困難的高中學子送上“大學圓夢金”和暖冬物資,為他們減輕家庭經濟壓力,改善學習生活條件。
作為恒昌公益發起的重點助學項目,“云杉校園”兩年間已在全國8省扎根,通過改善校園的學習條件、教學師資水平,為邊遠山區及革命老區的數千名寒門學子打開了創造人生更多可能、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的大門。
這些云杉學子如同細小種粒,假以時日可成參天巨樹;獨木雖然力薄,持續栽培便能蔚然成林。
富春江畔,“云杉”守望
富春江畔,風景如畫,人杰地靈。在上游葛溪和松溪之間,“一朵蓮花聳碧霄,二水襟帶萬山朝”的新登古城巍然矗立,建校83周年的新登中學依古城墻而建,感受著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育著一批批優秀人才、國之棟梁。
近30年來,這所古城學府走出的學生中超過2000人獲碩士以上學位和副教授、教授高級職稱,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廷儒、周廷沖、蔡榮根在內的知名校友,在地理、生化、物理等國家發展建設的重要領域做出貢獻。秉持“文化立校、藝術圖強”的辦學方向,新登中學不僅培養出學術人才,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世界小姐孔敬也都曾在此就讀。
不過,深厚的底蘊和輝煌的歷史不能讓新登中學免于現實沖擊。受交通、區位等客觀條件影響,新登中學也同樣面臨生源不足、經濟水平制約等區縣學校發展的共通難題。盡管學校的辦學條件已達到當地平均水平以上,但目前該校生源多來自周邊鄉鎮,不少學生的家庭經濟困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升。
“在制度上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既是國家對民生的關懷,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10月25日,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調整高等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國家獎助學金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提高高中階段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答記者問時,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政策調整“在功能上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助困、獎優、引導、育人重要作用”,能“更加有效地促進教育公平,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不讓每一個優秀學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掉隊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助推優質教育的不懈追求。”恒昌公益秘書長云龍在活動現場的發言,既傳遞了國家政策的導向,又道出了恒昌公益助學的初心。
在此次活動中,恒昌公益代表現場向60名受助學生發放了共計6萬元的“大學圓夢金”,用實際行動紓解孩子們的家庭經濟壓力,助力他們安心求學。正如受助學生代表所說:“大學圓夢金不僅緩解了我經濟上的壓力,更給予了我精神上的鼓舞和動力,可以讓我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追逐夢想,走向更高的人生舞臺。”
“大學圓夢金”和恒昌公益送上的“暖冬物資”一道,點燃了寒冷天氣中溫暖人心的火種。新登中學黨委書記趙承軍在發言中表達了對恒昌公益的感謝和對受助學生的希冀,希望他們“將社會的關愛轉換為學習的動力,堅持向上向善,用知識改變命運,用奮斗開創未來,早日成為祖國棟梁,傳遞愛心接力棒,回報家鄉”。
恒昌公益“云杉校園”帶著愛和希望在新登中學生根,像粗壯挺拔的云杉一樣承托夢想,讓孩子們有機會站在“樹頂”上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參天大樹,扎根沃土
公益事業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成不變。 恒昌公益“云杉校園”項目自2023年2月正式啟動以來,助學版圖已覆蓋滇、蒙、黔、桂、甘、湘、魯、浙等地區。 在助學道路上,恒昌公益逐步摸索確立了“一校一策”的戰略,確保“助之所需”,讓學生們于細微之處感受社會關愛,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助學模式。
從首所“云杉校園”傳統的捐款捐物,到第三所“云杉校園”時建立“云杉校園+云杉音樂教室+云杉圖書室”的“三位一體”助學模式,再到涵蓋“德、智、體、美、勞”的“五位一體”助學新模式。恒昌公益緊緊圍繞國家“立德樹人”和“增強綜合素質”的教育理念,持續拓展公益助學維度,讓“云杉校園”扎根中國教育沃土,助力偏遠地區踐行平等教育,幫助補齊受助學校素質教育和數字化教育短板,夯實邊遠地區教育基礎。
如果說2023年是恒昌公益助學“筑基”之年,進入2024年恒昌公益的目光從“平等教育”擴大到“優質教育”,啟動重點地區、重點中學、重點學生的扶持計劃,以期實現“提質”的目標。在山東菏澤成武縣寶峰初級中學揭牌的首所“云杉中學”暨第六所“云杉校園”,恒昌公益通過首次建立的“云杉智慧教室”,讓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得到優化,縮小了他們與經濟發達地區教育現代化差距。
同時啟動的“大學圓夢金”助學計劃,通過捐助幫扶品學兼優但家庭困難的“準高考生”,進一步夯實優質教育的人才基礎。
據了解,恒昌公益目前已經開始著手在未來推出一系列“大學圓夢人”、“大學圓夢團”等更多公益項目。讓這些在助學公益幫助下真正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人,也成為恒昌公益助學的參與者和傳承者。不僅自己從中獲益,還可能在學有所成后回饋家鄉和社會,形成助學公益的良性循環和長效機制;圓夢人榜樣的力量亦能讓經濟困難的學弟、學妹們看到實現夢想的希望,鼓勵他們勤奮學習改變命運。
在橫向扎根和縱向成長的過程中,恒昌公益也不斷吸納社會各界共同為助學公益事業貢獻力量。目前,恒昌公益已初步構建包含員工、客戶、合作伙伴、媒體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多地教體局、政府等多方在內的合作伙伴新生態,持續推動教育高質量提升。
通過“筑基、提質、擴圍”一套組合動作,“云杉校園”項目在不到兩年間已經構建出相對完善的助學體系,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牢牢扎根,用自身力量帶動了更多社會助學公益生態成長。
獨木雖弱,眾木成森
諾貝爾獎和平獎獲得者、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說: “教育是改變世界的最有力武器。 ”對個人和家庭而言,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對國家而言,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特別是在國際形勢變化莫測、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通過教育“立德樹人”,提高人民綜合素質,培養出高精尖人才,是科技強國、解決西方“卡脖子”問題的關鍵,對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具有極端重要性。
自古以來,人才就并非經濟富足人家的“特產”,貧困學生中向來不乏努力求學并最終成才之人。如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提到幼時“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國家和社會不斷努力共同推進平等教育,已經讓越來越多地區教育差異縮小。越來越多貧困學生經濟上的后顧之憂減輕,更多努力求學的孩子不必像宋濂求學一樣辛苦異常,便是為他們“改命”之路提供的最佳幫助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恒昌公益堅定不移的助學行動,體現了一家民營公益組織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從“平等教育”到“優質教育”,從“扶智”到“扶志”,更加體現出恒昌公益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的深度思考和實踐。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一次捐贈、一筆善款、一座學校的影響總歸是有限的,但傳遞的愛和希望卻會如池塘漣漪般無限擴散和延續。
凱文·凱利曾說過,“在一個相互連接的世界里,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恒昌公益“云杉校園”今日撒下的公益種子,或將在眾多參與者心中生根發芽,無聲卻堅定成長。終有一日,將如雨后樹苗生機肆意,待向陽而生眾木成森,托舉無數人生夢想抵達云端,共筑美好社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