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醫改,作為我國醫改領域的一塊 “試驗田”,近年來備受矚目。國家醫保局始終將其作為重點工作持續推進,致力于讓三明醫改的成功經驗在全國范圍內落地生根,為廣大民眾帶來更多的醫療福祉。
三明醫改的核心要義在于打破舊有的醫療體制藩籬,通過整合醫療、醫保、醫藥資源,實現了 “三醫聯動” 的協同發展模式。其成功經驗涵蓋了多個關鍵領域:在醫保支付方式上,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促使醫療機構更加注重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避免過度醫療,從而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在藥品耗材采購方面,實施集中帶量采購,大幅降低了藥品和耗材的價格,減輕了患者的用藥負擔,同時也斬斷了醫藥領域的利益鏈條,凈化了行業生態;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上,動態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突出體現技術勞務價值,讓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得到合理回報,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在醫療機構管理上,強化績效考核,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提升了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國家醫保局之所以如此堅定地推進三明醫改舉措,是因為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以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為例,通過改革,醫保基金的浪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更多的資金能夠用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身上。同時,患者的就醫體驗也得到了極大改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民眾的健康獲得感明顯提升。
對于全國醫療體系而言,三明醫改的推廣具有重大的示范意義和深遠影響。它為各地提供了可借鑒的模板,促使各地在醫改道路上少走彎路,加快醫療體制機制創新的步伐,推動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整合,助力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朝著更加公平、高效、優質的方向發展,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筑牢堅實基礎。
三明醫改歷程與成就
三明醫改的故事要從 2012 年說起,彼時的三明市,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面臨著經濟轉型的壓力,醫保基金更是到了虧空的邊緣。2010 年,職工醫保統籌基金虧空達 1.43 億元,2011 年這一數字擴大到 2.08 億元,“看病貴、看病難” 成為了壓在當地百姓心頭的巨石。在這一嚴峻形勢下,以詹積富為代表的改革團隊挺身而出,扛起了醫改的大旗,一場具有深遠影響的醫療體制改革就此拉開帷幕。
改革之初,詹積富擔任三明市醫改組長,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這一舉措打破了以往各部門之間的壁壘,實現了權力和責任的高度集中,為后續改革措施的順利推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藥品耗材治理方面,三明市可謂是下了一劑猛藥。推行 “兩票制”,要求藥品從廠家到醫院只能開兩張發票,從源頭上壓縮了藥品耗材的回扣空間;禁止醫院對藥品耗材價格加成,使得藥品價格更加透明;設立重點藥品監控目錄,對金額大、用量大的藥品品種,聯合紀委重點監控,有效遏制了不合理用藥現象。這些措施如同利劍,斬斷了醫藥領域的灰色利益鏈條,讓藥品真正回歸到治病救人的本質。
同時,三明市積極開展藥品耗材集采工作,憑借公立醫院的規模優勢,與藥企進行談判,促使藥品價格大幅下降。到 2022 年,三明市減少藥品耗材費用支出達 158.1 億元,切實減輕了患者的用藥負擔。在降低藥品價格的同時,三明市也注重提升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每年對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調整,累計調整了一萬項次,醫療服務收入占比由 2011 年的 18.4%,增加到 2023 年的 46.1%,讓醫務人員的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在薪酬制度上,三明市實行全員年薪制,將醫護人員收入與藥品耗材徹底分離,醫生的平均年薪由 2011 年的 5.7 萬,增加到 2023 年的 19.6 萬元。這一舉措不僅規范了醫務人員的收入來源,也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專注于醫療服務本身,而不是通過藥品銷售來獲取額外收入,從而推動了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此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三明醫改的重要一環。將醫保基金按縣域、按年度、按人頭分配給醫院,明確以收定支、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原則,同時推行按病組付費(DRG)等支付方式,用支付手段規范醫生的診療行為,抑制了醫院的創收傾向,促使醫院更加注重醫療成本的控制和醫療服務的效率與質量。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三明醫改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患者的醫藥費用增長得到有效控制,2011 年到 2023 年,三明市的門診次均費用由 119.5 元增長到 212.4 元,增幅 77.7%;住院次均費用由 4907.3 元增長到 6860.7 元,增幅 39.8%,而同期全國醫療費用增長幅度遠超三明市。醫保基金狀況也顯著改善,2023 年,三明市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余達 11.9 億元,城鄉居民醫保累計結余 3.62 億元,成功擺脫了穿底風險,實現了收支平衡。醫院的收入結構得到優化,醫療服務收入大幅提升,從以前 “以藥養醫” 轉變為以醫療服務收入為主,公立醫院 “醫、藥、檢” 的收入結構從 2011 年的 “18.4:60.1:21.5”,優化為 2023 年的 “46.1:29.8:24.1”。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三明醫改的成功,也為全國醫改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讓人們看到了醫療體制改革的希望之光,為后續國家醫保局持續推進相關舉措提供了有力的實踐支撐。
國家醫保局現行推廣舉措
(一)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
國家醫保局借鑒三明醫改從斬斷藥耗利益鏈條破題的經驗,積極推進醫藥招采制度改革,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截至目前,國家共組織開展了 9 批藥品集采和 4 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各省均以獨立或者聯盟的方式開展藥耗集采,推動臨床常用的藥品耗材大幅降價,為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創造了條件。
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猶如一場 “及時雨”,給廣大患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通過 “以量換價” 的方式,許多藥品的價格大幅下降。以乙肝抗病毒藥恩替卡韋為例,集采前每片價格高達幾十元,集采后降至幾毛錢,降幅超過 90%;替諾福韋酯也從原來的每片十幾元降至幾毛錢。胰島素集采更是讓患者受益頗豐,甘精胰島素從集采前的每支 180 元左右降至 70 元左右,門冬胰島素從每支近百元降至 40 多元,極大地減輕了糖尿病患者的用藥負擔。不僅如此,集采也促使醫藥企業更加注重研發創新,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例如,一些藥企在集采的壓力下,加大了對創新藥的研發投入,努力提升產品質量和療效,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對于公立醫院而言,集中帶量采購有助于切斷藥品耗材銷售與醫院收入之間的不正當利益聯系,使醫院能夠更加專注于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回歸公益性的本質。
(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
以集中采購為推動力,國家醫保局實現了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的 “騰籠換鳥”。集中采購騰出的費用空間,首先向人民群眾釋放改革紅利,同時為促進體現新質生產力的新藥、新診療項目進入臨床應用騰出空間,也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創造了條件。2021 年以來,國家醫保局指導全國各省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開展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探索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合理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新機制。自改革以來,手術、中醫等技術類項目價格有序上調,CT 等檢查檢驗項目價格合理下降,調價節奏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匹配。
在某省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中,手術類項目價格平均上調了 20% 左右,中醫類診療項目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部分大型檢查檢驗項目價格則下降了 10%-15%。這一調整使得醫院的收入結構得到優化,更加注重技術勞務價值的體現。據統計,三明市通過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從改革前的較低水平逐步提高到目前的 46.1%,有效提升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全國各省每年新增價格項目數百項,涵蓋了新技術、新項目以及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項目,推動了醫療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國家醫保局實施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形成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支付方式格局。截至 2023 年底,全國九成以上的統籌地區已經開展了 DRG(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P(按病種分值付費)支付方式改革。DRG/DIP 付費主要改變了醫保基金對醫院的支付模式,通過科學的聚類方式,將診斷、手術、年齡等因素打包成組合,對同一類患者、同一種疾病、同一種治療方式,采取相同的價格,引導醫療機構從 “看人點菜” 回歸 “對癥下藥”,避免過度醫療,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促進醫療機構重視成本管控,降本增效。
以三明市為例,該市實施 C-DRG 收付費制度,根據疾病診斷、治療方式等因素將病例分為若干組,每組確定相應的收費標準和醫保支付額度。在這一制度下,醫療機構更加注重合理診療和成本控制,患者的醫療費用得到有效控制,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顯著提高。同時,對于一些病情復雜、治療費用較高的特殊病例,醫保部門設立了 “特例單議” 制度,確保患者能夠得到合理的治療,也避免了醫療機構因費用問題而拒收患者的情況發生。全國范圍內,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促使醫療機構不斷優化內部管理,加強成本核算和質量控制,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優質、高效、合理的醫療服務。
明年持續推進的方向與重點
展望國家醫保局明年在三明醫改舉措上的持續推進計劃,我們可以預見到一系列將深刻影響醫療體系的重要舉措。
在藥品耗材集采方面,國家醫保局將進一步擴大集采范圍,持續增加集采藥品和耗材的品種與數量,涵蓋更多的治療領域,尤其是那些價格虛高、群眾負擔較重的品種,確保患者能夠用上質優價廉的藥品和耗材。同時,優化集采規則,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協商,既保障企業的合理利潤,又能有效降低采購成本,促進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實現醫保、企業與患者的三方共贏。
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將更加注重科學性和精準性。國家醫保局將進一步完善調價機制,綜合考慮醫療成本、技術難度、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確定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幅度和方向。優先支持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調價,如手術、康復、護理等,同時加強對大型檢查檢驗項目的價格監管,防止價格不合理上漲,使醫療服務價格能夠真實反映其價值,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將持續深化。國家醫保局將建立 DRG/DIP 付費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和醫療技術發展,不斷優化分組方案和付費標準,使其更加精準地反映疾病的診療成本和資源消耗。健全多元復合支付體系,結合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等方式,針對不同的醫療服務場景和疾病類型,選擇最適宜的支付方式,提高醫保支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還將加強醫保部門與醫療機構之間的協同聯動,通過數據分析和監測,及時發現并解決支付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醫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推動醫療機構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這些舉措的持續推進,對于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深化改革,醫保基金將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避免浪費和不合理支出,確保其可持續性發展,為廣大民眾提供更加堅實的醫療保障。醫療機構將在改革的推動下,不斷優化內部管理,加強成本控制,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安全的醫療服務。而人民群眾將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看病就醫的負擔將進一步減輕,能夠享受到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健康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三明醫改經驗在全國的推廣前景廣闊,價值巨大。隨著各項改革舉措的不斷深入和完善,其成功經驗將在更多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助力實現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推動我國醫療保障體系朝著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讓全體人民共享醫改發展成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對民眾和醫療體系的深遠影響
國家醫保局持續推進三明醫改舉措,無疑將為民眾和醫療體系帶來全方位、深層次的積極變革,其影響廣泛而深遠。
從民眾的角度來看,醫改帶來的實惠是實實在在、觸手可及的。隨著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的深入推進,更多的高價藥品和耗材將納入集采范圍,藥價和耗材費用將進一步降低。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支架、起搏器等耗材,以及抗腫瘤、抗感染等各類高價藥品,其價格的大幅下降將顯著減輕患者的用藥負擔,使更多患者能夠用得起這些關鍵的治療用品,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方面,技術勞務價值的充分體現將促使醫務人員更加專注于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患者能夠享受到更加精準、高效的診療服務,如手術的精細操作、康復治療的個性化方案制定等,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縮短康復周期,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和不便,提升生活質量。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則將有效遏制過度醫療行為,患者不再需要擔心被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避免了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支出,同時也保障了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使其能夠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支持,增強了醫保制度的可持續性和公平性。
對于醫療行業而言,這些改革舉措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促使醫藥企業從過去依賴高價銷售的模式轉向注重研發創新,只有不斷推出療效更好、成本更低的新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將加速醫藥產業的升級換代,提高我國醫藥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醫藥領域的科技進步,為患者帶來更多優質的治療選擇。醫療服務價格的合理調整優化了醫院的收入結構,使醫院能夠擺脫對藥品銷售的過度依賴,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加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醫療質量管理,提升醫院的整體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則促使醫院加強精細化管理,優化診療流程,降低醫療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推動醫院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增強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醫療服務環境。
從宏觀層面看,國家醫保局推進三明醫改舉措對于構建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續的醫療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整合醫療資源,實現區域內醫療服務的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區域之間的醫療服務差距,讓不同地區的民眾都能享受到同質化的醫療服務,促進了醫療服務的公平性。改革提高了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和閑置,使有限的醫療資源能夠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保障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朝著更加科學、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讓全體人民共享醫改發展成果,在健康領域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