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融創對萬達發起仲裁,追索95億萬達商管股權回購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
就當前市場傳播的信息來看,雙方都確認了事件真實性。不過,融創自此之后就未再發聲;而萬達相關人士則接受了媒體采訪,并作出了回應:關于這筆投資,雙方在投資協議中并沒有簽訂業績對賭條款,目前也不存在必須回購股權的情況。因此,萬達認為融創沒有理由要求回購股份。
顯而易見,萬達與融創這對昔日“盟友”就股權回購存在著較大分歧,而對于未來仲裁結果,萬達方面似乎更加期待,上述相關人士表示,萬達方面對仲裁持樂觀態度,希望盡快取得結果,以保障合法權益。
融創與萬達的這場紛爭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
彼時,大連萬達集團與騰訊控股、蘇寧、融創和京東簽署戰略投資協議,以340億元入股萬達商業,收購大連萬達商管于香港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其中,融創投資95億元,持股比例均為3.91%。
對于當時受益于房地產行業上行周期的融創而言,投資萬達商管顯然是不錯的選擇。
融創也在當年的股東特別大會通告中表示,與大連商業的戰略合作將使本公司在商業地產領域與大連萬達商業有更多協同空間,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大型住宅商業綜合體等合作項目的物業開發方面充分發揮本公司的高端優質產品打造能力,在運營管理方面充分發揮大連萬達商業豐富的招商、運營和管理經驗,共同打造國內高質量、高服務水平的商業綜合體。
但事與愿違,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周期,以及融創在價格高峰期拿地等因素的影響,與多數民營房地產公司一樣,融創近年來承受著巨大的債務和流動性壓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融創到期未償付的借款本金總額為1068.34億元人民幣。其中逾期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有息債務主要包括銀行貸款192.27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715.98億元以及其他有息債務158.86億元。對此,融創也先后開展了兩輪的債務重組,以期有足夠的時間能進行自救。
基于此,以往對自身影響不大的95億投資,也便成了融創短期能去抓住的“救命稻草”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有市場人士認為,融創發起這場仲裁還可能是為了讓自身與債權人在債務重組談判時增加籌碼。“融創二次債務重組投票期在近期截止,對于融創而言,在投票結束前,讓債權人知道這場仲裁,不管未來結果如何,短期都可能增加債權人同意債務展期的意愿。”
而在同期,已經在輕資產轉型道路上越走越遠的萬達,也讓融創看到追索股權回購的機會。資料顯示,相較于其他房地產商高位頻繁拿地的舉動,自2017年以來,萬達集團便開始啟動輕資產戰略,通過資產轉讓,萬達集團實現了持續化債,去杠桿、從而增加了資產安全性。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24年萬達就出售了近26座萬達廣場。與此同時,在今年11月,有市場消息傳出,萬達宣布將其持有的英國豪華游艇制造商圣汐國際以約1.6億英鎊(約合2.0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獅心資本和東方資本;另外,在此前10月份,美國傳奇影業宣布,已完成購回萬達集團在該電影公司的剩余股權,并將由阿波羅全球全資擁有。
在化債的同時,萬達商管板塊新成立的輕資產管理平臺——新達盟還在今年3月份獲得了太盟、中信資本以及中東資本等600億元戰投,這筆投資創造了近五年在中國私市股權市場中單筆最大規模,目前該平臺估值約1000億元。
由此可見,雙方的這場紛爭短期或許尚無定論,但對于雙方的影響卻是不盡相同的,于萬達而言,這更像是自己翻身之路的又一個小波折,而對于融創,如果無法贏得仲裁, 那公司或許要在債務困境繼續掙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