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明蘭與小公爺的戀情,曾是多少少男少女心中羨慕和期盼擁有的美好,一眼看去,真的就是金童玉女,清純的愛情,半羞澀半相思的初戀,美好得像花開像彩虹。
然而,太美好的東西往往不夠實際,而不實際的東西往往是短暫且易碎的。小公爺最終沒能如意和明蘭走到一起,恰恰就說明了這一點。
其實,從成熟點的角度去思考,小公爺娶不到明蘭,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劇中也早在各處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01
學堂辯論賽:小公爺完全不了解藏拙的明蘭
那場經典的學堂辯論賽,就在各處細節上,側面反應了,小公爺與明蘭的不合適。
辯論賽的議題是:立嫡長乎?立賢能乎?孰佳!
莊學究在課堂上,讓大家對這個議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在明蘭被點名回答問題,不得不加入辯論“戰場”時,小公爺出面維護,生怕怕她應付不過來,但顧廷燁卻助推了一把。
這時小公爺低聲對顧廷燁說:“怎么連你也逼他?”
顧廷燁卻說:“你越是維護這個小的,那兩個大的就越是要抬杠,你就讓他自己應付一下,我覺得她可以應付得來。”
小公爺還是擔心:“不行,你不知道,她在這里,在這個家里,她不行的?!?/p>
結果,明蘭起來就先把問題拋回給了他倆,在他倆言論爭執之下,還說出了那番“大丈夫當忠君愛國,不如做個純臣,何必無謂爭執”的通透至理言論。
最后,連莊學究也笑呵呵地對明蘭如此不凡的見地稱贊 。
從這里就能看出,小公爺對明蘭缺乏真實和準確的判斷,可以說全然不了解明蘭,也不相信明蘭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他只看到明蘭表面的乖巧,不懂她這是藏拙,更不懂她為何要這樣藏拙。
那這種看不到對方本質的喜歡,其實就是很膚淺的,即使在一起了也很難持久。
并且,實際上,小公爺是有一種自我優越感的,他覺得明蘭是弱小的不如他的需要他來保護的,因此不敢放手讓明蘭去成長,這種模式,對明蘭是一種阻礙。
而好的愛,必然是成就你,顯然小公爺不是。
02
學堂辯論賽:小公爺嫡庶觀念太重,想法過于理想化
我們再來看這場辯論賽中,小公爺的見解。
他秉承的是尊卑長幼有序,當立長立嫡,使一庶子襲爵會讓祖宗和族人蒙羞,還說出“庶子有才,輔助嫡子即可,不必亂了名分”這樣完美理想化的言論來。
更是大言:
“如今很有些人,都是以功名論成敗,才會讓那些庶子蠢蠢欲動,心懷妄想。若天下之人都能謹守名分禮數,分尊卑,敬嫡長,又怎么會有那些兄弟鬩墻,禍延家族之事呢?”
這里我們能看出來,小公爺不僅對禮法恪守遵從,長幼尊卑不容置疑。他的骨子里其實也一直是傲驕的。
他對庶子一直持藐視心態,認為庶子天生就是更低下,即便賢能也該輔佐嫡長。他這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來自于他的高貴的出身和家族。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就像顧廷燁反駁他的話一樣,“有才者必然自傲,怎么可能居于人下?”,他把人心想得太好,把事情想得太完美了。
正因骨子里的傲驕,對庶出的藐視,出身高貴的齊衡與庶出的明蘭之間注定是不平等的。即使再喜歡,他的潛意識里也還是會認為能嫁給自己是明蘭的榮幸。
所以哪怕他后面辜負了明蘭,娶過縣主,還以為明蘭還會在那里傻傻地等他,等他高中之后再來提親,明蘭依然還會答應。
正因為想法太過理想化,小公爺完全想不到他與明蘭之間的差距,也一直考慮不到明蘭的處境,認為只要他和明蘭彼此喜歡,就一定可以在一起。
卻不知,這種理想完全經不起現實的敲打。
后來,縣主逼婚,在家族責任和個人情感之間,小公爺最終選擇了家族,哪怕顧廷燁說只要小公爺點頭,顧廷燁就去綁了縣主,并且無論成敗一切跟他沒關系,他顧廷燁一個人擔著,小公爺仍然不敢冒這個險。
其實,不敢冒險是因為他承擔不起這個最壞的結果,但他當初想象中是可以為明蘭不顧一切的,原來其實只是理想,理想中,他不知道其中有哪些變數哪些阻礙,當這種阻礙出現的時候,他根本就沒有應對之策也沒有承擔后果的勇氣,只能選擇最保險的做法,然后舍棄明蘭。
這便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其實即便沒有縣主逼婚一事,小公爺不可能與明蘭走到最后,因為他們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這種差距,不單單體現在身份上,更體現在了經歷、心性和觀念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