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原圖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轉載!
1961年 朱瑛攝
出席全國文教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的先進單位、沈陽市北陵人民公社蔬菜栽培專科學校師生積極開展蔬菜生產研究活動,總結蔬菜生產經驗。
1961年 于肇攝
檢查生產的化學纖維的拉力和均勻度
沈陽市紡織科學研究所職工加強科學研究,不斷進行技術革新,試制新產品,增加花色品種,僅在1960年一年中,就試制了212種新產品,有33種被評為優秀產品。
1961年 崔寶林攝
沈陽水泵廠四車間職工在高質量高標準生產競賽中,積極開展技術革新,今年以來已經實現了73項,保證了農田排灌水泵、煤礦和運輸用水泵的生產。
1961年 崔寶林攝
沈陽變壓器廠絕緣車間的工人在4月19日舉行集會,抗議美國武裝侵略古巴。
朱瑛攝
4月21日,沈陽體育界舉行集會,慶祝古巴人民反對美國侵略的斗爭取得勝利。
1961年 崔寶林攝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沈陽工人聯歡慶祝一批工人從業余大學畢業。
孫海山攝
1961年5月5日,捷克斯洛伐克工會代表團到沈陽中捷友誼機床廠參觀訪問。
高坎人民公社技術員(右一)在給學生們講解土壤知識 1961年 張玉同攝
學院園藝系教師李振洲(左蹲者)在高坎人民公社基地,向學生和社員們講解甘蘭定植技術
沈陽農學院在農村中建立固定的教學、科學研究和生產勞動“三結合”的基地,教師和學生都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每年有二、三個月的時間,到基地進行現場教學、試驗研究,參加生產勞動。
1961年 崔寶林攝
沈陽標準件廠職工食堂由于工廠農場蔬菜豐收,每天能供應職工吃到新鮮的蔬菜。
1961年 于兆攝
沈陽市有色金屬工業公司,1961年以來用回收的廢鋁器作原料,翻新了20多萬件鋁鍋、鋁勺、鋁壺等鋁制品,并恢復了鋁盆、鋁飯盒等名牌產品的生產。
導演孔方(左四)和演員們一起分析劇中人的性格 1961年 于兆攝
《茶花女》的主要演員——石蔭昌(右,飾阿芒)和魏晶瑩(飾茶花女)
沈陽市話劇團正在重排世界名劇《茶花女》。這個劇團從1957年開始上演《茶花女》以來,已演出過107場,成為劇團的保留劇目之一。
1961年 于兆攝
沈陽市皇姑區住著一位120歲的老藝人王維林。生于1842年,7歲開始學戲,11歲出科登臺,走南闖北,頗受歡迎,被舉為“十一紅”。1954年、1960年兩次與主席相見。
1961年 崔寶林攝
全國著名的革新能手、沈陽變壓器廠工人出身的工程師王鳳恩(左二)和伙伴們在研究改進設備,他在今年2月已勝利地完成了第340項革新和創造。
1961年 姜可運攝
沈陽拖拉機制造廠發動機車間青年車工林海豐(左一),從上一年年初到現在實現了111項技術革新,分別提高工作效率1至79倍,僅用10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4年的工作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