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是歷史上的一出大戲,其精彩紛呈令人嘆為觀止,但劉邦和項羽能夠爭奪天下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因為暴秦無道、殘害蒼生,這才有了各地的揭竿而起。
尤其是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間重用趙高,指鹿為馬將滿朝文武弄的人心惶惶,最終葬送了秦國六世余烈才換來的基業。
秦始皇作為歷史上第一個一統天下的皇帝,雄才大略自然是不必說的,那么為什么胡亥會當了他的繼承人呢?
在《史記》的記載中,是胡亥和趙高、李斯等人改了秦始皇遺詔,這才讓胡亥登基稱帝。
但歷史總是曲折發展的,不斷出現新的記錄、新的情況的,隨著一份歷史文物的出土,一個似乎能夠推翻《史記》的結論出現了——沒人改秦始皇的遺詔,胡亥是正常繼位的。
這可就有意思了,難道是司馬遷也把“指鹿為馬”用在了胡亥、趙高等人的身上?讓他們也體會了一番被人誣陷的滋味?堂堂太史公應該不會這么惡趣味吧。
那么這份文物上面記載了什么呢?為什么能夠讓人對《史記》產生懷疑呢?
祖龍隕落,密謀中的繼承人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1年),秦始皇外出巡游天下,隨從有左丞相李斯,小兒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
但到達平原津之時,秦始皇卻突然一病不起,在床上氣若游絲,很顯然是已經不行了。
可他是秦始皇啊,第一個一統天下的皇帝,余生的追求就是長生不老,最煩的就是別人在他面前談論生死,聽到“死”字都會厲聲呵斥。
這就導致給他治病的醫生也都只能保守治療,說白了就是拖著,因為他們生怕把秦始皇給“治不活”了。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
就這么過了幾天,秦始皇預感到自己這次只怕真的扛不過去了,長生不老的大餅再也吃不到了。
臨終之際,他也是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此時他的長子扶蘇因為反對秦始皇焚書坑儒,勸諫他要仁慈治國而被他貶到了上郡,當蒙恬三十萬邊軍“修長城”項目的監理了。
這是自己的長子,于是秦始皇寫了書信,蓋上“受命于天”的玉璽,讓扶蘇回咸陽。
兒啊,你爹我可能要嘎了,你回來給我摔盆打幡吧,就把我埋咸陽就行,咱家家業都是你的。
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
這封信到了誰的手里呢?負責車隊往來的趙高手里,趙高看了信之后直接扣押了,根本就沒往外發,反而是找到了胡亥。
你這小子還在這玩兒呢,你爹都要沒了,皇位要傳給你大哥,你就要完蛋了!
為什么趙高會這么幫胡亥呢?
原來他不僅是中車府令(相當于中央辦公室主任),還是胡亥的“政法老師”,負責教授胡亥秦律,是胡亥天然的政治盟友。
這臭味相投的師徒二人一合計,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改了詔書,由胡亥稱帝,但這個辦法一定要有李斯的支持,于是二人決定把李斯也拉上船。
趙高找到李斯,第一句話就把他嚇了一跳:皇帝的詔書由我往外發,玉璽由我掌管,哥你說你想立誰為皇帝吧。
李斯瞪大眼睛看著他:這話你也敢說,不要命啦。
趙高卻樂了:老哥你的才能、謀略、功勛、人緣,甚至和扶蘇的關系,哪點比得上蒙恬吧,如果扶蘇當了皇帝你說宰相還會不會是你,我無所謂我是個宦官,早就斷子絕孫了,你要沒了丞相之位你一家子可怎么活。
李斯聽著趙高的話沉默了。
不得不說趙高說話的樣子很流氓,但他說的道理卻真是讓自己難以反駁。
最終李斯心一橫,不就是矯詔嘛,真的我都寫那么多份了,假的還不會寫?
趙高曰:“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br/>乃見丞相斯曰:“上賜長子書及符璽…愿君審計而定之!”
丞相斯以為然,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
——《資治通鑒》卷一·秦紀二
于是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的第一個繼承人胡亥出現了,扶蘇也是接到了來自“秦始皇”的詔書,打開一看卻頓時傻眼了。
孝順兒子:爸爸讓死我就死
這詔書上寫了什么呢?
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痛罵。
你這逆子在邊疆帶著幾十萬大軍花了你爸爸我多少錢你知道嗎?咱家有礦啊經得起你這么造?花了這么多錢你說你打下來一寸土地了嗎?
一點功勞沒有以前還跟我頂嘴讓我生氣,生塊叉燒都好過生個你啊,干脆你也別回來了,給你把劍你自殺算了,還有那個蒙恬也不是什么好東西,跟你一塊自殺吧。
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妒酚洝だ钏沽袀鳌?br/>
令后人十分不解的是,這份一看就有問題的詔書,扶蘇竟然真的就信了。
就連蒙恬勸他是不是去向秦始皇認個錯爭取一下,就算能確認一下真的要自己死,那再自殺也不遲啊!
扶蘇卻似乎是非常著急去死的樣子,我爹都不愛我了,我還確認什么,蒙哥拜拜,我先走一步!
真就這么自殺了。
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后死,未暮也?!?br/>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
即自殺。
——《史記·李斯列傳》
我手握三十萬大軍,帶頭將領幾乎是天下第一名將,和我的關系亦師亦友,軍隊對我十分信賴,我的名聲在民間也有口皆碑,無數儒家仕子都想給我打工,我還是皇帝的長子,第一順位繼承人…
現在我接到了一封“來歷不明”的信,讓我自殺謝罪,于是我竟然真的自殺了?
這真的是讓人難以理解的迷之行為,相當于五子棋扶蘇先走了四步,然后直接投降了?
趙高和李斯接到扶蘇自殺的消息,就連他們也是松了一口氣,沒想到真的這么簡單,終于不用忙活不用裝了。
他們忙活什么呢?
忙著給秦始皇的尸體遮味呢。
原來秦始皇早就駕崩了,這二人卻害怕此時消息泄露,扶蘇一旦察覺,那自己二人就成了小丑,于是每天都裝著秦始皇還活著的樣子,吃喝照常往馬車里端,早晚都去旁邊問安,一切問題都不太難,就是這尸體的臭味有點讓人眼酸。
沒辦法,臭魚爛蝦買了就往車上扔,別問,問就是咱家皇上就好這口。
會暑,上辒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妒酚?秦始皇本紀》
如今扶蘇死了,不用再演了,二人也是解脫了,胡亥理直氣壯當上了皇帝,開啟了秦二世的短命統治。
這基本上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沙丘之變”,趙高、李斯陰謀矯詔的全過程了。
可以說寫的非常詳細,就像趙高、李斯等人密謀,司馬遷蹲墻角拿筆邊聽邊記一樣,但無論如何,《史記》的地位,太史公的地位,都讓這段歷史深入人心,成為了難以更改的正史。
但隨著一份歷史文物的出土,這段歷史有了新的變化,給了人們新的角度。
新的真相:讓造反沒有合法性
1973年春天,江蘇省盱眙市南窯莊的村民正在進行春耕,在挖地時一鋤頭下去,竟然刨出來一個空洞,地下是一個不知道何時挖的地窖。
在通知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后,工作人員迅速到達現場,經過發掘,在地窖中發現了一萬五千多片竹簡,并且很多竹簡都保存完好成冊,非常容易辨認。
在其中,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卷刻著“趙正書”三個字的竹簡。
根據史料鑒定及解讀,這應是西漢初期趙國史書,上面記錄的很多史實都非常詳細,但一些地方卻和《史記》中記載的大相徑庭,尤其是秦始皇臨終前的繼承人問題,直接推翻了《史記》記載的“沙丘密謀”。
《趙正書》中記載,秦始皇感覺自己命不久矣后,主動喊來丞相李斯,主動讓他說說對繼承人的看法。
李斯懷疑這是秦始皇試探自己,也是很小心地勸他想開點,你身體很好,日子還長,我對你絕對忠心,巴拉巴拉。
秦始皇則寬慰李斯,我不是不信任你,是真的讓你說說誰當繼承人。
李斯和一個叫臣去疾的御史這才推薦胡亥,秦始皇也是爽快地答應了他們的提議。
病即大甚,而不能前,故復召丞相斯曰:“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
趙正流涕而謂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議所立。”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后。”
王曰:“可?!?br/>——《趙正書》(《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
從《趙正書》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是同意立胡亥為繼承人的,沒有人改他的旨意,更沒人威脅他。
但這樣一來,歷史上一些事情的根本性就要發生改變了,最直接的就是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帶著徭役去漁陽服役,在路上遇到大雨不能前進耽誤了時間,二人便決定魚死網破,直接造反拼一個活路。
可造反也得需要一個名義,不能說自己活不下去了就造反。
或許我們今天看來非常費解,因為你秦二世的殘暴統治我都活不下去了,說白了是你要殺我們,我們造反還需要什么理由,想活著就是最大的理由,但在當時卻不能這么說,造反也得有理由。
二人就打出來了扶蘇和項燕的名義,以扶蘇正統繼承人的身份進行宣傳工作,為造反計劃找到了合法性、正義性。
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今誠以吾觽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史記·陳涉世家》
如果《趙正書》記載的才是真的,那么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合法性就沒了,本來秦始皇就不想立扶蘇,你們怎么能用他的名義來反對胡亥呢?
造反本來就是最大的非法活動,竟還需要一個合法的理由,當真是有些黑色幽默了,那么《趙正書》記載的究竟是不是真的呢?秦始皇有沒有可能立胡亥為繼承人呢?
新的角度:扶蘇VS胡亥,誰是貍貓,誰是太子?
首先我們可以先從地理角度看一下《趙正書》記載有哪些矛盾。
《趙正書》記載秦始皇在柏人生病,井陘上的白泉駕崩,這就很有意思了。
柏人在今天的河北邢臺,井陘在今天的石家莊,秦始皇在邢臺生病了,最該去哪個方向?
南。
因為向南走就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邯鄲,不管是在邯鄲養病,還是休整之后向西回咸陽,無疑都是南邊的邯鄲更加合適,而不是向北走去太行山里打轉。
一個病入膏肓的病號,不去條件更好的地方呆著,反而去跋山涉水玩“鐵人三項”?
這就很扯淡了。
反觀《史記》記載的就合理了很多,秦始皇在平原津生病,沙丘駕崩。
平原津在今山東德州境內,沙丘在邢臺,這明顯是一個向西回咸陽的路線,是符合一個病號的思維邏輯的。
說完了地理角度,我們再從制度角度來分析一下。
這里《趙正書》就占優了,因為秦始皇不想立扶蘇為繼承人最大的一點表現,就是他把扶蘇派到了軍隊之中。
春秋戰國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太子不掛帥”。
春秋晉國晉獻公把太子申生派到了軍隊之中,就有人開始押寶申生要失去太子之位了,后面果然申生被逼自殺了。
戰國時期孫臏圍魏救趙,當時的魏惠王不僅把龐涓喊了回來,還讓太子魏嗣帶兵抵抗,魏嗣的謀士就問他,我跟您說個一定輸不了的辦法您學嗎?魏嗣一聽還有這好事,那您快告訴我啊。
謀士笑了,你只要不打就不會輸,拖著等龐涓來就行,千萬別主動出擊。
太子打仗,贏了也沒什么可以封賞的,輸了反而給太子的威信造成打擊,所以在當時君主的兒子一旦進入了軍隊,那基本就無緣繼承人位置了,很有可能扶蘇也是這么想的,所以才不會懷疑秦始皇是真的想讓他自殺。
反觀胡亥,一直被留在秦始皇身邊,還專門給他找了老師趙高教秦律,不管這老師道德水平怎么樣,起碼這個待遇就是儲君的待遇了。
巡游全國也帶著胡亥,這可不是胡亥死皮賴臉跟著的,而是秦始皇真的喜歡這個兒子,這在《資治通鑒》中都有明文記載:
始皇二十馀子,少子胡亥最愛,請從;上許之。——《資治通鑒?秦紀二》
再從血緣關系上來看,扶蘇的劣勢更大了。
都是秦始皇的兒子,難道還分遠近親疏嗎?
分,不僅分,而且很重要。
扶蘇的母親是楚國人,而楚國是一個給秦始皇留下了嚴重心理陰影的國家,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給秦國造成最大傷害的就是楚國。
楚人昌平君一開始為秦丞相,幫助他平定了嫪毐作亂,是秦始皇最可靠的伙伴,但他后來也叛逃回楚國,甚至成了楚王帶兵反抗秦國,這更給了秦始皇感情沉重一擊。
所以有著楚國血脈的扶蘇,在秦始皇眼里絕對是有著原罪濾鏡的,畢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詛咒那可是余音繞梁,讓人憂慮,這個亡秦必楚的“楚”,會不會就是扶蘇。
從這些角度來看,秦始皇可能真的沒想立扶蘇為繼承人,胡亥也許真的是秦始皇的“意中所屬”。
《趙正書》或許能夠給我們一個全新角度來解讀歷史,但我們也很難確定其史料的真實性,畢竟《趙正書》的出處已經無從可考,就連其名字來源也是目前史學家們的合理猜測。
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部西漢初期趙國的“正史”,也可以說是趙國一個叫“正”的人寫的書,更可以因為其在書內對秦始皇“趙正”的稱呼,而猜測這是一部專門寫秦始皇的書。
無論如何,這部《趙正書》的可信度,始終要低《史記》一籌的,或許《史記》記載的也有偏頗之處,但經歷了歷史與時間的洗禮,《史記》總體的可信度還是可以保證的。
其實依照秦朝嚴刑峻法的制度,不管誰繼位,只怕都難以長久,哪怕真的扶蘇繼位想要改革,性格柔弱的他只怕也難以和軍功集團相抗衡,或許也會因此而造成戰亂,讓世界線再次收束。
參考文獻:
史記
趙正書
資治通鑒
從《趙正書》等出土文獻看司馬遷的秦史書寫——曹驥、汪楊·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3 ,38 (01)
北大藏漢簡《趙正書》中的秦始皇形象——姚磊《歷史教學問題》2017 (01)
試談《史記·李斯列傳》與《趙正書》對李斯形象的塑造——社科院歷史研究員曾磊《古代文明 》2018 ,12 (01)
論《趙正書》與《史記》關于秦二世繼位之抵牾——兼談史實重構的復雜性——邵琪·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 2020 ,30 (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