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一個讓人難以評價的朝代,也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以來的屈辱集大成者,尤其是晚清時期的歷史,堪稱是“低血壓特效藥”,看上一會便會讓人有一種巴掌扇不進書里面的無力感。
從中央到地方,從慈禧到李鴻章,一個朝代對外能夠丟臉的事情幾乎都被他們干完了,慈禧作為一個國家的實際最高領導人,竟然能夠開口道: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真就是崽賣爺田心不疼,不是自己的車我站起來蹬。
李鴻章李中堂更是簽下了一個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但也沒忘記自己的口袋,以至于“宰相合肥天下瘦”。
和這二人相比,他們前面卻還有一位前輩,這位更是重量級,只要是涉及到了外國的方面,那真就不是在賣國,就是在賣國的路上。
你們打仗我賭命,將軍也聽我命令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滿洲鑲藍旗愛新覺羅·綿備家的兒子愛新覺羅·奕山出生了。
綿備家雖然也算是皇族宗親,但他家的爵位在他爺爺那輩就被革掉了,以至于他家家境也不過一般,也就能湊出來幾條棉被。
因為家境普通,也沒有多余的錢來上下打點,以至于奕山到了三十一歲,才靠省吃儉用的錢混上了一個御前三等侍衛。
聽著非常氣派,但實際上在皇宮里三等侍衛足有小四百人,奕山也就是一個小嗎嘍。
雖然起點低,但奕山的心卻非常活,靠著不斷鉆營,不過三年時間,他就升到了二等侍衛。
奕山心里清楚,靠著這樣在宮里混,撐死了混個侍衛頭子,皇上的貼身保鏢,那就是他祖爺爺墳上冒青煙了,所以自己想要混出頭,還是要找個外放的機會。
道光七年(1828年),奕山的機會來了。
這一年新疆張格爾叛亂,此時的道光皇帝出兵平亂,按例也要在自己的侍衛里挑一些人從軍,奕山便是在這時挺身而出。
皇上,讓我去吧,我愿意去新疆,我太想進步了。
道光一看,哦,奕山啊,按輩分你是我的侄子,那行就你了,去吧。
這可不是簡單的鍍金,這是去打仗,叛兵可不管你是誰的孫子誰的侄子,姓不姓愛新覺羅,他們真的是會砍人的,越姓愛新覺羅砍起來越興奮啊。
到了戰場上之后,奕山等人發現情況比他們想象的還要糟糕。
原來張格爾部叛亂背后竟然有著英國殖民者的影子,就是在他們的暗中支持下張格爾才有了造反的膽子,現在敵軍聚集了十萬人馬,而清朝這邊只有兩萬的先頭部隊,這仗該怎么打,清軍內部先有了分歧。
這次清軍帶隊的兩個將領是長齡和楊遇春,長齡看敵軍實力太強,主張退兵死守,等待支援,楊遇春卻覺得一步退步步退,要主動出擊,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搶占先機。
看著兩個將軍在爭論不休,只不過帶了千余人的奕山卻坐不住了。
自己這次來就是來拼個前程的,退守的話那還怎么表現自己,于是他悄悄帶著自己的人馬,直接沖出了大營,強行渡過渾河向敵軍殺去。
如果打贏了,那自己就是頭功,打輸了自己就是違抗軍令,那就直接死戰場上拉倒。
賭徒,徹頭徹尾的賭徒!
可奇跡出現了,在奕山突然沖陣之下,敵軍真被打懵了,誰也想不到大家正經打仗,突然碰見一個來賭命的愣頭青。
楊遇春和長齡一看,這下真的不得不打了,全軍出擊!
就這樣,奕山作為一個部將,硬是調動了他的兩位上司,這一戰也是戰果斐然,兩萬清軍沖破十萬敵軍,奪下了渾河岸邊的陣營,幾個月后張格爾叛亂被平定,張格爾本人被抓,奕山也上了請功的名單。
奕山顯然不滿足這些軍功,他要做點別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蠻夷不講武德,竟然用大炮轟我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奕山經常找不到人影,原來他竟是去探查此處地形了,硬是做出來了一張“屯田圖”。
根據這張圖,新疆伊犁這里可以屯田數十萬畝,是一處塞上江南。
消息傳到京城,道光皇帝也是非常高興,這個奕山還真是會干活啊,朕的眼光不錯吧。
既然他這么有能力,那就接著在新疆干吧。
于是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奕山就留在了新疆,一直到了道光十八年(1838年),奕山被實授伊犁將軍,成了手握重拳的一方封疆大吏。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鴉片戰爭已經爆發,道光決定封奕山“靖逆將軍”,前往廣州前線,抗擊英國侵略者,誰知這也就開啟了奕山的賣國生涯。
奕山此行帶著隆文、楊芳等大臣,多省聯軍共計一萬七千人,星夜奔赴廣州,看著自己身后的大批人馬,奕山頓時感覺志得意滿,向道光拍胸脯保證,這次肯定把英國佬給消滅干凈(使逆夷片帆不返——《清實錄·卷三百四十九》),道光也是和奕山商業互吹,那你辦事,我絕對放心啊(必能迅奏朕功——清·《籌辦夷務始末》)。
真到了戰場上一看,奕山頓時被嚇麻了。
為什么他們打仗不用刀槍劍戟啊,什么?你說他們手里拿的那就是槍?槍怎么還有這個樣子,能遠程攻擊啊。
尤其是在看到英軍的堅船利炮之后,奕山更是直接全無斗志,這仗沒法打啊,這打起來包死的啊。
但敵軍就在眼前,奕山也不能就這么愣著,他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讓人前去通知英軍,你們不就是想做生意嘛,那我現在代表皇上允許你們做生意,你看能不能別打了。
令傳諭諸夷:代奏仍準其通市——夷氛聞記·卷二·清·梁廷柟
隨后又向道光請求:皇上啊,咱可以用允許通商瓦解他們的斗志,讓他們自己內訌,這是戰略性服軟,不是奴才怕死啊。
拒絕通商,夷人必盡力攻城,欲保廣州,反速之失陷——《清史稿》
并且為了表示自己“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了廣州之后奕山就開始大肆采買洋貨,不管是不是和軍事有關,先買了再說,我看看這些洋鬼子到底弄的什么玩意兒。
廣州本地的軍民看這來的欽差大臣這么不靠譜,索性也不管他了,你給我們把城門開開,我們自己去抗擊英軍,死活和你沒關系。
奕山一看,自己這威風不就有地方顯擺了,你們這群刁民,還抗擊英軍,洋鬼子就是你們招來的,人家為什么不打別的地方就打你們,你們自己反思一下。
每言粵民皆漢奸,粵兵皆賊黨——《清史稿》
此時尚在廣州的林則徐急了,這是哪來的一個二百五,抗擊英軍需要全廣州軍民一起奮戰,你這么干不是禍害自己家力量嗎。
奕山卻全然不管,反而是搶先百年后的蔣校長提出了“先進理論”——患不在外而在內、防民甚于防寇。
但很快,奕山的隨從便給了奕山一個不得不打理由,這個理由對奕山來說,還真是非常有說服力。
妖人用妖法,這仗我打不了
奕山肯出來打仗為了什么?
保家衛國?
別開玩笑了,就沖他對廣州軍民這個態度,只怕這些“刁民”死完了奕山都不會有什么觸動,反而可能會拍手叫好。
他來打仗說白了就是為了軍功,撈政治資本,再就是為了軍餉,撈實實在在白花花的銀子。
所以大人您得打一場啊,不然去哪里要軍餉,撈功勞啊。
不戰則軍餉無由報銷,功賞無由保奏——《道光洋艘征撫記》清 魏源
這個理由是真的很難讓人拒絕啊,可怎么才能打贏呢?
大人您別急,英軍的大炮、火槍,說不定就是妖術,火銃咱大清也有哪能打這么遠呢?破除妖術的方法那不多了去了。
奕山聞言如夢初醒,既然如此,那就開戰,本大人這次要動用秘密武器。
1841年5月21日晚上,奕山趁夜偷襲英軍艦船,在清軍船隊的前方有二十支竹筏,每個筏子上都放了一桶奕山的秘密武器——混合了女子經血的五谷輪回之物。
嘿嘿嘿,這可是民間眾所周知破除邪祟的方法,你們這群蠻夷沒辦法了吧。
果然等清軍離得近了,英軍也發現了他們,看著最前面一桶桶的惡臭之物,英軍們真的被硬控住了,每個人臉上都帶著震驚和惡心。
這是群腦袋后面長尾巴的人想干什么!
給我開炮!
“轟隆隆”一陣炮火轟鳴之后,奕山派出去的船隊全軍覆沒,并且憤怒的英軍直接炮轟廣州城頭,打的奕山抱頭鼠竄,直接讓人掛上白旗表示投降。
5月27日,奕山和英軍簽下了屈辱的《廣州和約》,規定清朝向英軍支付“贖城費”600萬元,退出廣州六十里,解除廣州周邊的武裝。
奕山一一答應,自此之后根本不敢再招惹英軍,哪怕英軍北上侵襲福建、浙江,奕山也權當看不見。
但道光皇帝那里還等著捷報呢,一道道命令催促詢問奕山,虎門修好了嗎?香港收復了嗎?英軍投降了嗎?
奕山哪里敢正面回復道光,只能是畏畏縮縮地說了一句“求皇上能諒奴才等苦衷”。
軟骨頭還軟出苦衷來了,奕山真是把無恥發揮到了極致。
一直到了《南京條約》簽訂前,道光才知道哪里有什么捷報,全都是奕山編出來騙自己的,這個混蛋不僅沒有去和英軍打仗,反而還一直在壓制廣州本地的愛國軍民抗擊英軍。
在《南京條約》簽訂后不久,奕山便被憤怒的道光判了一個斬監候的極刑,但過了一年便因為奕山以前朋友舊部的求情被放了出來。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對奕山失望的道光讓他回了新疆伊犁,希望他別再丟人現眼了,但沒想到“強者”就是不抱怨環境,哪怕在新疆,奕山也能把賣國發揮到極致。
賣國我是專業的,不分地區
此時新疆情況也不容樂觀,沙俄也盯上滿清這塊肥肉,一直要滿清政府開放新疆的伊犁、塔爾巴哈臺、喀什噶爾三個城市作為通商口岸。
或許是對英軍藍眼睛、黃頭發的樣子有了應激反應,被嚇出來了“PTSD”( 創傷后應激障礙),看到俄國人后,奕山竟然再次水靈靈地跪舔了。
此時道光駕崩了,咸豐繼位,奕山便給咸豐上書,你看沙俄要求這么急切,咱也不能都拒絕吧,要不就開放兩個城市試試?
礙難均行拒絕。
——戴逸、林言椒主編.《清代人物傳稿》下編第1卷
咸豐剛登基,面對這么一個爛攤子已是心力交瘁,也沒心思再管新疆的事情,便讓奕山全權辦理。
咸豐元年七月,奕山與沙俄代表簽訂《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同意了伊犁、塔爾巴哈臺兩個城市的開放。
為了能更充分地服務外國人,奕山還特大方地多給了沙俄兩塊地區,讓他們在這里建造貨棧和墳地。
這一下可把沙俄人給震驚到了,以前打生打死就為那么幾塊土地,現在你揮揮手就送我們兩塊?你們中國人不是講寸土不讓嗎?你們不是曾經能把“上帝之鞭”給打爆嗎?
奕山全不在乎,您老高興就好,您說的那都是漢人規矩,他們干的事,和我們沒關系,兩塊土地您先用著,不夠再說。
咸豐五年(1855年),奕山調任黑龍江將軍,沒想到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后,沙俄趁火打劫,在東北搶占土地,奕山卻讓士兵們靈活抵抗,不要惹事,結果導致黑龍江左岸被沙俄占據,全都蓋上了哨所。
隨機應付,以期勿激事端。——同上
咸豐七年(1857年),沙俄進攻海蘭泡,奕山也是呆若木雞,不發一兵一卒,反而向咸豐轉達了沙俄“通商”要求。
咸豐也受夠了奕山,這貨到底是哪邊的人,如果我有罪請上天直接一道雷劈死我,而不是讓這么一個玩意兒來惡心我。
接到咸豐嚴厲斥責的詔書后,奕山也沒有羞愧,既然皇上不同意,還讓反抗,那我就反抗唄。
我,奕山,嚴正抗議沙俄侵占我方土地的行為。
然后呢?
還有什么然后,還指望我去和俄國人打仗?
一個月貪幾萬兩銀子我玩什么命啊。
可問題還是要解決的,既然奕山不敢打,那就談判唄。
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奕山和沙俄的穆拉維約夫在璦琿展開談判,開始奕山還能用《尼布楚條約》來反擊對方無理要求,但眾所周知一個道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更不可能得到。
穆拉維約夫眼看局勢對自己不利,干脆直接掀桌子一走了之,談不了那就打吧。
這又把奕山給嚇住了,竟然讓人去問穆拉維約夫為什么生氣,究竟想干什么。
這愚蠢且軟弱的行為,更被沙俄看不起,同時奕山懦弱的內在也暴露在沙俄面前。
于是中國近代史上丟失領土面積最大的一款條約來了。
百萬國恥,死有余辜
在初次失敗的談判后,沙俄每晚都在營地附近鳴槍放炮,轟鳴的槍炮聲讓奕山夜夜膽戰心驚,他似乎又回到了廣州的城墻上,只能畏縮在墻角如同一條喪家之犬,祈求著炮彈不要炸到自己。
數日之后,奕山就撐不住這等精神恐嚇了,他紅著眼讓人去請穆拉維約夫過來,不就是要土地嘛?
我給!
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1858年5月28日),奕山與穆拉維約夫簽下了《璦琿條約》,這是一項連清政府,連咸豐皇帝都不知道具體內容的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全部割讓給沙俄,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之地”,沙俄在其中可以自由通行絕無阻攔,黑龍江、烏蘇里江也對沙俄開放,可以隨便航行。
呵呵。
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啊!
奕山被凌遲一萬遍也是死罪難贖!
條約簽訂后,穆拉維約夫直接把奕山稱為“我的摯友”,這哪里是什么摯友,只怕讓穆拉維約夫認奕山為義父他都干得出來。
連打都沒打,平白得一百萬平方公里土地,摯友?親爹都沒這么大方吧。
消息傳到北京之后,咸豐頓時暴怒,但奕山卻還在狡辯,自己這是為了大局著想,是虛與委蛇,他們不是什么好人,得到了土地一定會遭報應的。
恐夷酋激怒,立起釁端,故安夷人豺狼之心,允其所請。——《李鴻章的對俄外交》許華國著
現在說什么也晚了,奕山被召回北京,革去一切官職。
到了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后,中英、中法的《北京條約》都簽訂了,沙俄也是趁火打劫,以自己“調停有功”為理由,也要簽一個《北京條約》,要清政府承認《璦琿條約》。
虱子多了不怕咬,簽了吧,還能怎么樣呢。
并且沙俄還提出了一個小要求,釋放“沙俄的摯友”奕山,讓他官復原職。
好家伙,奕山這賣國是賣出來了藝術的高度了,賣出來了政治的平衡。
此后,奕山保留了御前大臣的職位和鎮國將軍的爵位。
光緒四年(1878年),八十九歲的奕山死了,結束了他寧可屈辱,也要賣國的一生。
這就是一個比李鴻章還要離譜的賣國賊,但其實可以猜到,這里面很多條約內容李鴻章都不會去簽,因為很可能在他簽了之后就被滿清政府當做背鍋俠處死以平眾怒了,但奕山就是簽了,不僅簽了還因為他姓愛新覺羅而沒有被處死,但他卻也會被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后人所唾棄。
參考文獻:
愛新覺羅·奕山——頭條百科
奕山——名人簡歷網
《璦琿條約》的簽訂和奕山的歷史責任——黑河學刊.1988(02).韓來興
奕山與晚清邊疆——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6(02).孫國志
從奕山在新疆之活動看道咸時期清朝的治邊政策——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3).宋水平
評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奕山——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 (03).王景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