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財政部的會議通稿中規(guī)中矩,下午路透社的小作文一石千浪:明年特別國債規(guī)模3萬億。
聊數字之前需要搞明白統(tǒng)計口徑,這個3萬億是包含給銀行的1萬億注資,剩下2萬億,之前傳過的好幾版的小作文,上限就是2萬億左右,這次小作文打到區(qū)間上限。
在兩會之前我們也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統(tǒng)計口徑,最典型的就是此前的化債,3*2+4,那4是本來每年就有的,如果說純增量那就是6萬億,如果說總包那就是10萬億,按照當時市場的熱度,10萬億就是香格里拉,6萬億就是如家。
另外還有個概念叫做債券凈融資,以國債為例,每年都要還一部分,再新發(fā)一部分,這中間的超額是凈融資,凈融資才算是對經濟有拉動作用的增量債務。地方債明年隱形債務能化解,但是新增債務也卡得很近,凈融資不一定比今年多。
從19年到今年11月份截止,政府的債務凈融資分別是4.72萬億、8.32萬億、7.01萬億、7.1萬億、9.6萬億、9.53萬億,23年和24年比此前年份都高出一大截。
算同比增量的話,只有20和23年是政府債務大幅擴張的年份,但是這兩年股市表現大相徑庭,所以單純的政府加杠桿,并不能決定當年的權益牛熊。
對應這些年財政表述都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等,實際操作過程中都是隨機應變,在節(jié)奏和量上有較大的騰挪范圍,所以今年的表述“更加積極,提升財政赤字率”,具體是什么樣,需要明年邊走邊看。
所以我覺得兩會前的數字,不管多少,都難以讓市場漲跌突破當前的區(qū)間,因為信的人和不信的人都太多了,就跟6(10)萬億一樣。
本質上還是當前市場的隱含波動率太高了,主流指數的隱波都處在歷史75%分位數之上,代表的市場預期很混亂,需要很大的新的變量,才能打破僵局。
19年初和20年7月份的走勢跟當下比較像,兩次隱波的回歸分別用了5個月和4個月,而19年全年都沒有打破僵局,最后靠著20年疫情才使得市場交易新變量,20年則是經濟好轉疊加內資公募大年+外資0利率持續(xù)流入一起共振,以茅指數的加速趕頂,突破了僵局。
目前我能想到的打破僵局的情形,一是經濟大幅波動,當然按照目前的高頻跟蹤,向下的可能性更大,二是兩會上公布的數字也大幅波動,三是1月份特朗普上臺后出臺雷人措施。
隨著債券的大幅波動,目前權益和債券都陷入了高波動的泥潭,多空都很難做,只有商品目前預期波動很低,潛在賠率較高。
對我們的知識星球感興趣的,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入,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留言區(qū)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