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李 百
最近,李如成的雅戈爾集團以74億元的價格,從阿里手中受讓了銀泰百貨。李如成的最新財富值是145億元,這筆收購差不多押進去了他的半壁財富。為了喝口奶養了頭奶牛,李如成這賭注下得有點大。
銀泰百貨的轉讓有點像擊鼓傳花。銀泰百貨由浙商沈國軍在1998年創立,2007年在香港上市。相隔十年,沈國軍聯合阿里又把它私有化。私有化時,阿里掏了198億港元。后來阿里又增持銀泰百貨股份,掏出去的真金白銀超過了200億元。
銀泰百貨在沈國軍手上時,是一家傳統百貨,轉到阿里手上后,按照銀泰商業官網的介紹,改造成了一家“全面架構在云上的互聯網百貨公司”。
銀泰百貨怎么架構在云上,外界看不明白,門店變成消費者只看不買的體驗店,卻是真真切切的存在。這或許也是阿里轉手出讓銀泰百貨的原因。兜兜轉轉,七年以后,阿里只以不到四折的價格,把銀泰百貨賣給了同是浙商的李如成。
阿里簡短的公告里明確表示,凈虧93億元。
雅戈爾是李如成1990年在寧波創立的上市公司,這次收購的主體是母公司雅戈爾集團。雅戈爾被視為國內男裝第一品牌,今年第三季度營收84億元,凈利潤25億元。相形之下,閩派服裝領頭羊七匹狼前三季度的營收也不過22億元,凈利潤2.35億元。從數據上看,雅戈爾確實稱得上男裝龍頭。
但往細了扒,雅戈爾的男裝地位并不像數據描繪的那般強大。雅戈爾的時尚板塊營收將近46億元,凈利潤只有3.7億元,并沒有形成碾壓性的優勢。在收入構成中,房地產和投資依然是支柱。三季報中,地產業務貢獻了將近2億元的凈利潤,投資業務貢獻了將近20億元的凈利潤。
在房企哀鴻遍野的大背景下,雅戈爾的地產業務還能保持盈利著實不易。根據歷年財報,此前三年雅戈爾對房地產的依賴更大,地產收入占比都在50%左右。不過,雅戈爾沒有陷入眼下很多房企都遇到的去杠桿困局,說明李如成在房地產業務上還是相當理性的。
按照雅戈爾官網的說法,雅戈爾集團收購銀泰百貨是為了“強鏈補鏈,完善時尚生態圈”。話雖這樣說,現在的房地產和投資錢都不好賺了,這可能才是李如成重金押注銀泰百貨的重要原因。
但銀泰百貨從沈國軍到阿里手里一轉再轉,已經說明李如成要補強雅戈爾的時尚產業鏈并不容易。
打下今天國內男裝品牌的市場地位,其它服裝品牌踩過的坑,雅戈爾其實都踩過。1998年雅戈爾在國內上市后,手握6億元募集資金,不斷有人鼓動他做投資、搞科研,都被他拒絕了。多年以后,李如成接受媒體采訪時態度還是異常堅定:“自己最擅長的就是做服裝,把服裝行業做大做強,企業同樣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上市后有相當一段時間,李如成確實很堅守。他把上市融回來的資金從國外引入先進生產線,把雅戈爾的制造能力武裝到牙齒,并圍繞時尚生態圈,不斷“高筑墻、廣積糧”,建立起從面料制造、服裝加工到專賣店的產業鏈,連服裝大師皮爾·卡丹參觀后都羨慕不已。
過去20多年國內房地產的過山車行情,顯然讓李如成的主意改了又改。2023年,雅戈爾集團改名為雅戈爾時尚,李如成又一次向外界表明了繼續做大時尚生態圈的初心。按照時代周報的描述,雅戈爾這一次“要像LV那樣做成一個財團,通過收購、兼并做大”。而實際行動中,最近一年,雅戈爾開始學習奢侈品牌,帶領一眾子品牌一起進駐高端商城,并在武漢、南寧、南昌等地開出了一批單店投資高達7000萬元的超級大店。
看架勢,現在的雅戈爾就差自己建一家高端百貨,好把所有子母品牌都裝進去。阿里準備出售的銀泰百貨無疑正好補齊了雅戈爾的遺憾。銀泰百貨是國內高端百貨的代表,雅戈爾受讓時,在各地還有59家門店。
不過,雅戈爾此舉有一種為了喝杯牛奶專門養了一頭奶牛的既視感。
沈國軍賣掉銀泰百貨時,實體店被電子商務沖擊得七零八落,向阿里轉讓應該有套現的考量;阿里私有化銀泰百貨的同時,還出手收購了多家超市,阿里希望通過賦能助力線下實體店實現互聯網化。
然而實踐證明,實體店的互聯網化不僅沒有增加實體店的客流,反而把實體店的客流也帶走了,實體店變成了體驗店。在網上購物已經成為消費習慣的場景下,雅戈爾又能對銀泰百貨做出什么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