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2個月的時間,新一年的春季就要到來了,對于畏寒的人群而言,這個季節帶來了溫暖和舒適。氣溫逐漸回升,人們不再需要像冬季那樣束手束腳。
同時,農村野外的各種野生植物也開始復蘇,這個季節去農村野外,不僅可以欣賞到各種野生植物的美麗,還能采摘到既美味又營養的野菜。
談到野菜,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薺菜、馬蘭頭、馬齒莧、香椿等都是非常美味的野菜。然而,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我國可食用的野菜種類繁多,這些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更多的野菜僅在部分地區被食用,而在其他地區則可能被視為雜草或無用植物。因此,如果不了解一些野生植物的知識,就會錯過這些美味又營養的野菜,這實在是非常可惜的。
本期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一種優秀的野菜——大巢菜。這種野菜已有超過2000年的食用歷史,曾是窮苦人的救命菜,其含鈣量甚至高于牛奶,春季錯過它實在遺憾。
提到這種野菜,我們不得不提到冬季常吃的一種蔬菜——豌豆。因為這種野菜與豌豆在外觀上非常相似,無論是葉子還是花果,不熟悉的人可能會誤以為這就是豌豆。實際上,它并不是豌豆,只是與豌豆有一定的“親戚”關系而已。這種野菜就是“大巢菜”。
大巢菜屬于豆科野豌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一般在40到100厘米之間。由于其莖葉、花果都與豌豆極為相似,民間也將其稱為“野豌豆”,有的地方還稱之為“山豌豆”或“野豌豆苗”。
與豌豆相比,大巢菜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因此其野生種在我國黃河以南的地區廣泛分布,特別是在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尤為常見。它可以在林下、河灘、草叢、灌叢以及田間地頭等多種環境中生長。而人工種植的大巢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發展。
既然豌豆可以食用,那么大巢菜自然也可以。而且大巢菜的食用歷史比豌豆還要悠久。《詩經》中就有關于野豌豆的記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這里的“薇”就是指大巢菜。由此可見,大巢菜的食用歷史已經超過了2000年。
在古代,大巢菜不僅僅是一種常見的野菜,更是饑荒年間窮苦人的救命菜。筆者記得小時候,每年春天到來之后,爺爺奶奶都會帶我去山上采摘野菜來吃。那時我們那里的山上各種野菜都有,而大巢菜尤其多,常常成片生長。
每次采摘時,爺爺奶奶都會告訴我,想當年他們吃不飽飯的時候,就是靠這些野菜充饑的。所以它們可是不可多得的救荒野菜啊。
大巢菜作為一種優質的野菜,其春季萌發的嫩莖葉尤為珍貴,其口感與營養價值可與豌豆尖媲美,適用于烹飪多種菜肴,例如“大巢菜雞蛋湯”,味道鮮美無比。
現代研究指出,大巢菜的嫩莖葉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特別是鈣含量顯著高于牛奶(每百克鮮嫩莖葉含鈣270毫克)。此外,大巢菜在傳統中醫中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和血的功效,食用后能起到一定的食療作用。
盡管現今生活條件改善,但在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區的農村,仍有部分年長農民每年春季采集大巢菜的嫩莖葉用于食用。而在其他地區,大巢菜多被用作牧草種植,因其莖葉柔嫩、營養豐富且適口性好,加上高產量的特點,不加以利用將造成資源浪費。
需要強調的是,大巢菜僅在春季適宜食用,夏季開花后將轉變為有毒植物,并且毒性會隨時間增強。因此,想要享用大巢菜,必須在春季進行采摘,若因不了解它而錯過這一季節則甚為可惜。
各位讀者,您是否了解大巢菜的食用方法?歡迎留言交流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