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新聞網訊(記者 蔣宇欣 通訊員 童欣妤) 連日來,在蘭溪市七星山名果莊園的楊梅大棚里,梅農湯友貴正和工人一起進行覆膜工作。湯友貴告訴記者,今年新建了30畝大棚,工人在加班加點干活,趕在元旦前完成覆膜,有利于提高來年的楊梅品質。
湯友貴家種楊梅已有40年,以前產出的楊梅普遍個頭較小、味道偏酸。2016年,湯友貴鉆研種植技術,改進設施搭建新大棚,摸索“精品梅”楊梅大棚的控水技術,讓楊梅的甜度、個頭都有明顯提升,同時避免了梅雨季的損傷,楊梅價格隨之上漲。湯友貴還在每個包裝箱上貼上商標、二維碼和手機號碼等。每一顆楊梅都有跡可循,品牌價值產生的效益使楊梅銷售價提升至每公斤200多元。
隨著楊梅銷售不斷拓展,湯友貴意識到,借助數字化、信息化提檔升級亟需吸納新生力量。2021年,他的兒子湯須鈞組建了蘭溪市龍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現大棚自動化管理,通過手機控制溫度、濕度和各項生長指標,噴滴灌、霧化設施和地溫等設備也實現智能化控制。不僅如此,園區還引入機械化操作,開設“梅三代阿湯”抖音號,借助自媒體拓展銷路,打造“出口梅”。
今年以來,蘭溪以楊梅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為重點,聚焦綠色供給、質量安全、智能管理等方面,實現楊梅品質綠色健康、產業能級攀升、品牌美譽響亮。目前,全市楊梅種植面積7萬畝,全產業鏈產值近15億元,增幅7.1%。
擴大綠色供給。以全市12家綠色食品基地為依托,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達標合格農產品,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今年11月,蘭溪綠色食品原料(蘭溪楊梅)標準化生產基地入選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名錄,《“梅”好蘭溪賦能楊梅產業促進綠色化轉型項目》入選中央網信辦2024年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優秀案例。
守穩質量安全。為解決楊梅保鮮期短、食品溯源等難題,蘭溪圍繞安全用藥、分級包裝、標識追溯、冷鏈運輸等環節,構建質量保障體系和基地安全管理體系,有效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根基。今年以來,快檢楊梅364批次,合格率100%;8家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入選省級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名單。
促進農民增收。蘭溪優化更新本地自主開發的楊梅產業大腦,迭代完善生產、服務、管理、共富四大模塊,運用知識圖譜、楊梅指數、智能肥藥管控等數字化技術,實現楊梅產銷全生命周期管理。今年,楊梅一產產值5億元,同比增長13.1%,帶動農民增收20%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