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換季時,往往是中老年人的帶狀皰疹高發期。醫生提醒,超過90%的成人體內都潛伏著帶狀皰疹病毒,每當免疫力低下,則可能激活病毒。對于中老年人,要警惕“免疫衰老”,強化免疫,預防疾病。
帶狀皰疹病因及癥狀
帶狀皰疹病常為心經火旺、脾肺濕熱與肝膽火旺所引發。是臨床上較常見的皰疹樣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臨床多呈現數個簇集皰疹群,排列成帶狀,沿周圍神經分布,常呈單側性,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多呈不規則帶狀分布,常見于胸腹、腰背及顏面部,局部皮膚有灼熱感,伴有神經痛等。
西醫認為屬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無特效療法。帶狀皰疹一旦誤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就會產生臨床治療頗為棘手的后遺癥——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南昌貢方堂中醫皮膚科專家陳順濤主任介紹道,它會導致非常劇烈的疼痛,這種疼痛甚至超過了女性分娩的那種痛感,老年人感染這種帶狀皰疹導致神經痛以后甚至會導致抑郁。
中醫如何看待帶狀皰疹?
中醫認為,誘發帶狀皰疹的因素主要有感冒、過度勞累、情志失調、外傷等。
1.情志內傷、肝氣郁結、久而化火,肝經火毒蘊集;或形勞傷脾,脾失健運,蘊濕化熱,濕熱蘊毒;或內有肝火濕熱兼感毒邪,致使濕熱火毒循經外發肌膚而發病。
2.邪阻經絡,局部氣血瘀滯不通則疼痛。年老體弱者氣虛血行不暢,患處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劇烈,持久不能緩解。
總之,蛇串瘡初期以濕熱火毒為主,后期則為正虛血瘀兼夾濕邪。
中醫辨證論治
1.肝經郁熱型
癥候:皮損鮮紅,灼熱刺痛,皰壁緊張,伴有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瀉肝火,解毒止痛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15g,黃芩15g,車前草20g,梔子15g,澤瀉10g,生地30g,大青葉15g,連翹15g,元胡15g,川楝子10g。膿皰者加茵陳、蒲公英、野菊花,血皰者加水牛角、丹皮,疼痛劇烈者加三七粉、乳香。
2.脾虛濕蘊型
癥候:皮損顏色淡紅,水皰松弛,疼痛不適,伴有納少、腹脹、大便不成形,舌質淡胖或淡紅,苔白膩,脈沉緩或滑。
治法:健脾利濕,解毒止痛
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
茯苓15g,生白術10g,陳皮10g,厚樸10g,大青葉15g,生薏米30g,澤瀉10g,元胡10g,車前子15g,生甘草10g。發于下肢者,加木瓜、牛膝、黃柏;大便不成形者,加砂仁、木香。
3.氣滯血瘀型
癥候:皮疹減輕或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可放射到附近部位,重者可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如數月甚至數年,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治法:理氣活血、通絡止痛
方藥:活血散瘀湯加減
桃仁10g,紅花10g,雞血藤15g,鬼箭羽15g,元胡10g,川楝子10g,地龍10g,木香6g,陳皮10g。年老體弱者加生黃芪、太子參;眠差者加遠志、酸棗仁、煅牡蠣。
針灸調理
針灸對帶狀皰疹的療效迅速止痛外,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一方面能消除水泡與紅斑,另一方面能防止帶狀皰疹消失后遺留的神經痛,且可縮短療程及不良副作用。
一般來說,帶狀皰疹的預后良好,針灸可單獨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1~3次針灸治療后,即會有顯著的改善。
最后,提醒大家,治療期間不宜辛辣食品和魚蝦蟹等動風發物(即引起過敏的食品)。應臥床休息,注意營養,還應穿清潔柔軟的棉質內衣,以減輕摩擦。如疼痛影響睡眠,可適當服些鎮靜止痛藥。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應盡量少去空氣不潔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平時要鍛煉身體,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專家介紹
陳順濤,貢方堂國醫館中醫科副主任醫師,1979年畢業于江西中醫學院中醫系,從事中醫臨床四十余年,歷任所在醫院科主任、副院長、院長工作多年。1992 年在上海龍華醫院皮膚科進修深造。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皮膚疾病如過敏性蕁麻疹,頑固性皮膚瘙癢癥,痤瘡性皮炎急慢性濕疹,帶狀皰疹,性病等疑難病癥。擅長使用中醫內調和外治療法治療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甲亢、減,橋本氏甲狀腺炎,內科疾病,疑難雜癥等。運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男科陽痿早泄、男女不孕不育癥、婦科月經失調、各種類型的閉經如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月經稀發等。
坐診時間:每周一、三、四、五、六上午9:30-下午16:30
坐診地點: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洪城時代廣場1棟貢方堂國醫館 · 中醫門診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