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下午,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醫務部組織臨床內科、外科、ICU、急診科等多學科臨床醫生開展臨床病歷討論會,會議圍繞一例特發性室顫患者診療過程展開分析及討論。該患者為一名中年男性,于2016年因心源性暈厥就診于我院,確診為特發性室顫,應用反復非同步直流電復律聯合利多卡因、胺碘酮、艾司洛爾、美托洛爾等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不能終止惡性心律失常,調整靜脈注射維拉帕米后室早、室速、室顫等迅速消失。為預防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經靜脈植入單腔ICD。術后曾經再發室顫,ICD成功復律,有效挽救了患者生命,長期口服抗維拉帕米隨訪至今患者預后及心功能良好,于2023年12月11日ICD程控發現電極磨損,需要再次行ICD植入術,對于該患者拔出破損電極有血管撕裂及心臟破裂風險,再次經靜脈重新植入ICD有多根除顫導線線圈相互影響以及增加囊袋感染、電極感染等風險,心內科陳愛明主任評估患者手術受益及風險后,在聯合胸外科、麻醉科、介入科多學科協作行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S-ICD)手術。
討論過程中,各科醫生積極參與。對患者診斷、鑒別診斷、診療過程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處理策略與心內科陳主任和徐丹醫生展開討論及學習。并對該患者的診療過程從不同專業背景角度提出了多維度分析的討論意見,陳愛明主任對該病例進行了深入總結并為參會醫師詳細講解了心源性猝死的最新研究進展和臨床指南。
通過此次討論,加強了科室間協作,為該患者的后續診療制定了清晰方向,也為處理類似病歷積累了經驗。同時通過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可以拓寬診斷視野,了解罕見病、疑難病的診斷要點,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提高工作效率和醫療質量,促進醫學知識交流與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