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保障勞動權益總體情況以及涉欠薪糾紛典型案例等,江門市新會區人民法院1案例入選涉欠薪糾紛典型案例。
案例八
綜合施策,實現查封財產價值最大化
——132名勞動者與某船舶公司追索勞動報酬糾紛執行案
【基本案情】
因某船舶公司拖欠132名勞動者勞動報酬,雙方產生爭議。132名勞動者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并申請財產保全。執行法院打通“仲裁保全”鏈條,以線上與線下“雙線”結合查控方式,在相關部門配合下,1天內成功凍結某船舶公司銀行賬戶1.13萬元,清點并查封廠內大量機器、辦公設備及原材料等。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后,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出具仲裁調解書。
【執行結果】
仲裁調解書生效后,某船舶公司負責人表示無力繼續經營,且案涉財產處置變現周期長,勞動者工資權益兌現難度大。為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執行法院協調鎮政府,積極尋找意向投資人,多次組織意向投資人現場走訪、查看設備,促成廣州某船業公司在設備拍賣前承租廠房及設備,支付的租金用以支付勞動者工資。后,執行法院通過拍賣處置了被執行人的設備,為勞動者追回工資等共計265萬元。為保障企業正常經營、解決勞動者失業問題,執行法院持續與競買人廣州某船業公司溝通協商,促成競買人投資經營某船舶公司,既幫助企業擺脫經營困境,又解決了百余名勞動者的就業問題。
【典型意義】
企業經營不善易引發欠薪糾紛。本案中,人民法院積極發揮執行職能,暢通“仲裁保全”機制,加強與人社部門、屬地鎮政府的信息互通、溝通協作,發揮府院聯動機制優勢作用,創新執行聯動模式,引入投資人盤活案涉機器設備并接手經營企業,解決勞動者失業問題。人民法院情系群眾之“急”、善解群眾之“難”、巧化群眾之“愁”、回應群眾之“盼”,既實質化解欠薪難題,又深入踐行了“暖薪護企”理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