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菏澤的羊湯,從小到大都是白的,絕對沒有科技與狠活! ”
最近視頻里,網友們一致反擊知名打假博主對菏澤羊湯的質疑,我是略有同情的。12年前,當我第一次跟菏澤對象回家喝羊湯,面對那一碗色澤如牛奶的顏色,我其實也問出過相似的問題:這羊湯也太白了,莫不是加了牛奶?
跟如今全網的憤怒一樣,我對象當時立刻氣急了眼。我倆當年剛大學畢業,都不太懂烹飪,他對油和水的乳化反應也不能解釋得太清楚,但他會很認真的跟我強調,菏澤人從不拿假東西來騙人,“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能因為沒見過就先下定論。”
“不能因為沒見過,就先下定論”這句話,至今縈繞我心頭。12年過去了,對象用實際行動告訴我,菏澤人天性的質樸和真誠。我對羊湯從最開始的困惑,到逐漸理解,如今完全離不開了。
十年間我也早弄明白了,菏澤羊湯的奶白色,是加羊油熬的結果,但喝起來卻沒有想象的膩人。濃郁的醇香,仿佛把羊骨髓的精華都熬到湯里。湯里撈出的羊肉更是軟而不爛,余味悠長。每到最近這樣寒冷的日子,我就會等不及地催著對象帶我回家,去他從小最愛的那家羊湯館,點一大份,喝個精光。任由羊湯帶著暖意,流淌到血液身體的每一個細枝末節處。
菏澤不是網紅城市,它是我們這群普通人的家。能被網紅發現,帶來流量固然是好。但近一兩年,菏澤招來的似乎不是非議就是吐槽,從年初的郭有才在菏澤南站唱歌,被評嘩眾取寵社會亂象,到如今羊湯被疑有假,還說吃完了拉肚子......
當了菏澤人 12 年的媳婦兒,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希望可以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這座不爭不搶的山東小城。
我還記得第一次跟對象回家時,他坐在羊湯館里,給我講二十多年前在小城成長的故事。
初中時,他已經是個接近一米八的大小伙子,貧窮但嘴饞,家里給的零花錢不多,他會偷偷攢下半月的生活費,去校門口喝一碗三塊錢的羊湯,再加一塊錢的小餅,卷上一圈羊油辣椒,泡在羊湯里吃,這是他一周里最為興奮和感動幸福的時刻。
后來家里條件好了,婆婆就會去家附近的回民街,自己買來新鮮的羊肉熬羊湯。家里的用料更加隨意,羊肉、羊腿、羊排都可以,浸泡一夜的血水,水開后撇去浮沫,后放入白芷、姜片和香葉,肉快要熟了的時候再撒一把鹽,婆婆不需要用到羊尾油和羊骨頭的加持,一樣可以熬出來濃郁的羊湯。
說白了,羊湯就是菏澤人胃里的根。
直到現在,每次對象回家,下了動車的第一站,仍然是打車去喝一碗羊湯。他現在會帶著我,去喝30塊一碗的“頂配”,且得吩咐老板肉切丁,不切片。切片的羊肉太薄,吃的總不過癮。切丁才有嚼勁,這是我倆打開羊肉湯最爽的方式。
這幾年我們最常去的,是在廣州路上的一家店。這家并非什么老店,很多年前我們第一次來這里喝羊湯的時候,老板還只是路邊擺攤的小商販。短短幾年,就從流動攤位開上了店面,高峰期甚至還要等位。究其原因,無非是這碗羊湯,落對了記憶,落對了味。
老板也曾跟我說過他羊湯熬得好的秘密:凌晨去市場買的新鮮羊肉羊骨,就那一鍋湯在那里熬。羊最好挑三歲以上的羊,這個年紀的羊正值壯年,骨髓里油脂豐盈,再鋪上浸泡過一夜血水的羊肉和羊油,一起大火熬煮,第二天的湯濃厚醇美。沒有秘密,全靠時間。
在菏澤喝羊湯十幾年,我們還真沒有遇到過短視頻博主所撞見的,續湯收費的店。即使在菏澤的單縣,那個以“單縣羊湯”而聞名的地方,大部分的街邊老店續湯都是免費的。而且找到這類店鋪也簡單,在路上隨機詢問幾個當地老鄉,他們幾乎都會熱情分享指路,告訴你他們最常去最信任的店鋪,毫無疑問都是真正能品嘗到菏澤羊湯滋味的店鋪。連鎖的大店和名氣,在我們看來都是無關緊要的噱頭,不過是吸引游客的敲門磚罷了。
至于大家討論度很高的湯里加羊骨粉和舒化機,對象和我更是沒有聽過。傳統的羊湯熬煮,只需要大火和時間,不需要額外增加什么,就可以熬出來奶白色的湯頭。或許這幾年為了簡化流程和時間,有些店開始推出舒化機,或把打碎的羊骨粉加入到湯底里,但店里也都會明明白白標注出流程和方式,讓每一位顧客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菏澤不是熱門旅游城市,一家店的口碑全靠本地居民。如果一碗羊湯的滋味與記憶不同,這家店斷然不會有繼續生存的可能。這是一碗經得起時間推敲的食物,是不能被隨便質疑和玩笑的珍寶。
當然,菏澤并非只有奶白色羊湯這一種選擇。在大V網紅們沒有發現的鏡頭之外,還有紅湯和清湯其他口味羊湯,是每個本地人都知道的“公開”秘密。
菏澤定陶區醫院西門附近,有一家我們常去光顧的清湯羊肉館。比起常見白湯的濃郁,這家清湯,更能突出羊肉的清香。如果說白湯的標配是羊油辣椒,那清湯的標配就是胡椒粉。鮮辣溫暖,一小碗下肚,鼻尖就開始微微滲出汗水。清湯羊肉大多論斤稱重,一份一鍋,吃著更像羊肉火鍋。
紅湯羊肉也有,只不過如今在店里出現的頻率很少了。這是過去農村的老味做法,在熬煮的羊湯中加入用羊油和紅辣椒舂成的辣椒羊油,煮出來的湯色鮮紅,乍一看仿若川渝火鍋的鍋底。吃的時候再加點白菜和粉條和羊肉一起煮,就是一碗巨下飯的家常料理。
在這種非熱門旅游城市,靠點評軟件找美食幾乎是失靈的,想吃地道的當地小吃,需要把探索的雷達打開,往各個居民樓下或小區門口尋覓。
除了羊湯,菏澤的獨門好吃其實還真不少。比如那張大老遠就能聞到香味兒的羊油餅,就是菏澤自己人的生活滋味。大多數都是夫妻二人搭配一個流動的小車,新鮮的羊油切碎,只用大蔥來調餡兒,暄軟的面團包上滿滿的羊油餡兒,鋪在鏊子上烙,羊油在熱力的作用下沁出在面餅上,趁熱吃,一口下去嘴角就開始流油了,是一種極致的碳水體驗。
還有屬于菏澤人民的“中式大披薩”——壯饃,也是我們每次回家必吃的前三名。一整張面團,里面包著五六斤肉餡兒,下油鍋烙至一面定型后,有十幾年經驗的師傅,可以做到徒手翻面,動作相當帥氣灑脫。等到快要出鍋的時候,再從脆皮上開一個小口,灌進去十幾個雞蛋液,讓口感更加豐富。這樣的壯饃,一個有10斤重,要多少老板就給切多少,咔嚓咔嚓,每一刀下去都能聽到酥脆的期盼。
菏澤好吃的花樣多,也源于這邊有很多回民聚居的村落。按照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菏澤市少數民族常住人口7.2萬余人,其中回族占到了8成以上,所以幾乎在菏澤的每個區縣,都有一條“清真街”。我對象的老家菏澤定陶就有一條,名叫“南關街”。每到飯點兒,我倆就會在這條路上尋覓:路邊上的羊湯館,剛出鍋的牛肉盒子,現做現賣的牛肉水煎包,熱乎是從腳底板升騰到五臟六腑的。味道并不會有特別的驚喜,但吃得就是個扎實和淳樸。
曾經紅極一時的“宇宙中心”曹縣,就是菏澤市下面的一個縣。這里有一條“東關街”,更是驚喜連連:
街角的那家燒牛肉,是當地人的心頭好,大老遠就能看到排的隊伍,每次一出鍋就被搶購一空。好味道的來源首先是好食材,魯西南的大黃牛,肉質緊實豐盈,當地人還在做的時候加了一點巧思 —— 烹煮后再加一道油炸工序 —— 讓這牛肉吃起來,既有煮牛肉的鮮嫩,又有一種類似牛肉干的韌勁兒,咸香不膩,空口就好吃。
燒牛肉旁,正是曹縣的非遺“羊肉垛”。制作它需要要先將羊肉經過小火慢煨,熬煮后,再用特制的機器將水分擠壓出來,形成一個“垛子”。要三只羊才能壓成一個垛子,吃的時候用特質的大刀,切出來薄到透光的羊肉片片,香而不柴,可以像小零食一樣直接拿著吃;也可以拿回家擺盤里,就是奢侈的下酒菜;當然也可以買個曹縣老火燒夾著吃……
成為菏澤媳婦兒的12年里,我幾乎吃遍了菏澤大街小巷的各種美食,可以拍著胸脯說:菏澤的滋味,就跟羊湯一樣,看上去簡單樸素,背后都有著需要看不見的扎實功底。
一碗樸素的小魚湯,十多斤重的壯饃、咸香千層的燒餅,每天早餐必備的面泡子、胡辣湯、油茶……都是用看似普通日常的食材,行萬千變化,極簡平常的元素,默默創造一方風華。
在菏澤,你經常能看到開豪車的老板和農民工在一個桌上喝羊湯的場景。很多人不知道,你其實可以不要肉,只單獨點一碗湯。這里的羊湯豐儉由人,平等地溫暖每一個人,讓每一個風塵仆仆的趕路人,在凜冬寒夜,都能用最短的時間享受到最熨帖的溫暖。
菏澤人不以游客生意為主要營生,這些藏在街巷里的羊湯館,也從不靠流量營業。每家店的食客,基本上都是十幾年的老顧客:一碗湯是用時間熬煮出的精華,還是科技加持下的偷工減料,吃了十幾年的食客比誰都更有發言權。如果連當地人一日三餐都要喝的羊湯也開始造假了,那甚至不需要質檢工商的介入,就會直接被熟客拋棄。
凡是在當下的餐飲環境中還能存在的館子,一定是有在用心經營。
看到網絡上對菏澤羊湯的誤解,我難免會想起當年對象對我生氣的樣子。世界上總會存在誤解,一生很短,我們沒法了解全部的世界。但或許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帶著自己的經驗去下意識的批判,而是了解更多的事情后再說話。
羊湯事件之后,我發現很多羊湯店家,開始在網絡平臺上搞起來了直播。他們不太會搞話題,也沒有大V網紅的粉絲量級。他們只能用最笨拙原始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家的“透明廚房”,為菏澤羊湯正名。作為一名菏澤家屬,我也希望在“羊湯事件”以后,能有更多的網友發現一個更真實更值得探索和品嘗的菏澤。或許很多人,沒有什么機會親自來菏澤喝一口羊湯,但希望大家下次聽到菏澤的名字時,能留下的是溫暖自信真誠的好印象。
老趙的有機番紅花
還在持續銷售中
老趙的店鋪不太好找
大家可以復制以下淘口令進入
【49Gtf23D9rUc2£ https://s.tb.cn/h.T4caf1J CZ8908】崇明有機藏紅花
憑此淘口令
還可獲得風味星球粉絲專屬 20 元優惠券
“從波斯王朝穿越到今天的華貴與雍容”
總得試試才知道是不是真香
本期作者|王小懶
編輯|梅姍姍、斯小樂 視覺/創意|BOEN
攝影|王小懶、小紅書@B太、大眾點評@穿越光線、我是擼擼LuL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