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含:原詩/寫作背景/注釋及大意
原 詩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蘇軾(宋)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1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2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3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4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5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6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7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8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9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10
《東坡笠屐圖》 李公麟(北宋,局部)
寫作背景
本詩作于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端午節。蘇軾初任湖州知州。時年43歲。
1079年,蘇軾自徐州知州任上南遷湖州任職。途經高郵時看望門生秦觀。隨后,秦觀及當時在秦府做客的詩僧道潛(字參寥)與蘇軾一同南下。青牛君曾在解析蘇軾《游惠山(并引)》時有過述及。不知這一送,三人竟同行到了湖州。
轉眼便是端午節。蘇軾三人遍游湖州諸佛寺,蘇軾作《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秦觀也作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細讀本詩,雖然蘇軾一如既往的展現出其對于美好的“幽尋未云畢”,但在遍游佛寺得“禪”字后,他的內心并沒有得到一如過去的平靜和安寧,反而“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恐怕蘇軾內心已經產生了一種預感,一種對于未知的焦慮。
事實上,本次端午游后不足兩個月,御史臺的隸卒便來到湖州逮捕了蘇軾,并將其押解回京受審。這便是震驚北宋的“烏臺詩案”。本詩即作于這場暴風雨來臨之前。
鳳棲梧(貢眉 2015年福鼎高樅喬木菜茶)
注釋及大意
1、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肩輿: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初期用兩根竹竿,中設軟椅以坐人。唐宋時,一般指轎輿,即轎子。適:往,到。勝:美景。
本句大意:我們乘坐小轎隨性而行;每遇勝景便不舍離去,忘情流連。
2、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幽步:閑步。酌茗:品茶。靜筵:指素齋席。
本句大意:恰逢端午寺院焚香祈福,大開茶宴。我們尋香而來,沉醉其間。
鳳棲梧(原料來自福鼎高樅喬木菜茶樹)
3、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本句大意:此時細雨蒙蒙,時停時作;透過小窗看出去,景象變化,忽清幽忽明妍。
4、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盆山:四圍連成盆狀山巒。指寺廟四面環山,如居盆中。
本句大意:寺廟四圍群山環繞,少見陽光;這樣溫潤環境下生長的草木郁郁蔥蔥,蒼古連天。
5、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最高塔:指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
本句大意:我們來到飛英寺,登上最高塔;大千世界盡收眼底,天地廓然。
鳳棲梧(散茶,150克/罐)
6、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
卞峰:指卞山主峰,在湖州西北十八里。震澤:太湖別稱。
本句大意:卞山主峰的影子映射在湖州城墻上,氣象森然;遠處的太湖仿佛漂浮于云天,浩淼無邊。
7、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曠蕩:遼闊、寬廣。
本句大意:我既喜愛卞峰這般的高峻深沉;也喜歡太湖這樣的遼闊曠遠。
8、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幽尋:尋幽。墟落:村落。
鳳棲梧 茶湯實拍
9、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耿耿:顯著,鮮明。
本句大意:回到住處,記錄下今日見聞;人事風物,歷歷在目,難以成眠。
10、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道人:指僧人道潛,字參寥。蘇軾、秦觀好友。
本句大意:道潛也沒有入睡;而是面對一盞孤燈打坐,正心參禪。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祝各位讀者有夢成真,生活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