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帆書 · 墨闌
時間總是飛快,轉眼2024年就要結束了。
回首過去的一年,你是不是有過很多難熬的時刻:
為了工作、生活、大環境,經常內耗、焦慮,輾轉難眠;
事情一旦做不好,上來就自我批評一番;
總想做出點什么成績,卻又找不到努力的動力......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那個深陷“空心癥”的蛤蟆。
在不斷的自我攻擊和情緒內耗下,走向了 抑郁。
蛤蟆面臨的心靈困境,像極了過去這一年現實中迷茫無助的我們。
身體的病痛,可以靠外界治愈,而精神的崩塌,只能向內尋求。
要想撥開情緒的迷霧,走出心靈的困境,只能靠自己。
有多少人,活成了“自我PUA”高手?
過去這一年,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自我懷疑的時刻:
“為什么我不能做得更好,果然不如別人!”
“我真沒用,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p>
“我就是個廢物,注定一事無成!”
我們總是習慣了追求更好、期待事事盡如我意,卻忘了:
人的能力總是有限,過度自我PUA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內耗。
就像書中的蛤蟆熱情、善解人意,一直是大家的開心果,可有天他卻突然深陷抑郁,不能自拔。
朋友們擔心他,為他找來了心理咨詢師蒼鷺。
在蒼鷺的引導下,大家才發現,蛤蟆樂觀開朗的外表下,卻藏著一顆千瘡百孔的心。
他每天努力工作,家人不但看不到他的付出,還處處拿他和父親比較。
當他被一群混混追打,好不容易才化險為夷,沒想到換來的卻是朋友獾的冷嘲熱諷。
面對黃鼠狼的欺凌,他奮力與其展開搏斗,朋友河鼠不但不給予支持,反而大罵他是個窩囊廢。
他的自信在大家的挑剔聲中被一點點捏碎,以至于他常常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
他還把這些負面情緒,都轉化成了心理暗示:我就是一個廢物。
久而久之,這種暗示讓他漸漸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不管是蛤蟆,還是現實中平凡的我們,都渴望活出精彩的自己。
可現實是,在生活日復一日的蹉跎下,最后我們都活成了空殼的“蛤蟆”。
徐凱文教授曾針對北大新生做過一個心理調查報告,結果觸目驚心:
其中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毫無意義。
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感覺自己只是活在別人的框架里。
這些“空心”的背后,大多因為一個人長期處在壓抑的環境中,從而導致壞情緒得不到疏通。
很多時候,真正阻止我們前進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內心的恐懼和擔憂。
一味拿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換來的只會是無盡的痛苦。
“自我PUA”背后,是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后來,在蒼鷺的陪伴下,蛤蟆開始勇敢地探索自己的過去。
他一出生就被給予厚望。
不管是大學報考專業,還是繼承家族產業,他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牢牢掌控在別人手中。
漸漸地,蛤蟆成了自己人生的“局外人”,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
從小到大,蛤蟆更是沒有感受到家庭的一絲愛和溫暖。
母親膽小懦弱,只要父親在場,她從不與蛤蟆玩鬧,更不曾擁抱他。
而父親強勢嚴厲,蛤蟆的整個童年都是在他的批評聲中度過的:
“跟你說多少遍了,不準這么做!” “沒想好道歉,不準下樓! ”
此后,蛤蟆不再反抗,他成了大家眼中的“老好人”。
蛤蟆的童年經歷讓他以為“順從、脾氣好才會被接納和喜歡”,結果太多的“好脾氣”不僅沒有讓他更受歡迎,反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相似的情景,也發生在網友麗吖的身上。
小時候,麗吖的母親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為了得到母親的關注,她拼命學習,主動承擔家務。
即便這樣,母親對她還是百般挑剔,時間一長,她的內心形成了一個苛刻的自我評價標準。
面對朋友的苛責,她每次“照單全收”,放低姿態迎合對方;
面對優秀的男生追求,她保持距離,總認為自己配不上對方。
而麗吖在這種壓力下,也越來越不開心。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自我價值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喜愛程度。
自我價值感高的人,對自已會比較滿意,即使有不好的時候,他們也會接納和包容自己。
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人,常常感受不到自身價值,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境地。
于是,只能通過討好別人的方式來獲得價值感,從而自我解壓、自我滿足。
過去的一年里,也許是工作的不順,也許是生活的煩惱......
都曾讓我們無數次懷疑自我的價值,自我厭惡,甚至懷疑“新的一年會不會變好?!?/p>
但其實,困擾我們的,從不是來自他人的看法、要求,而是自己無窮的苛求、糾結與失望。
唯有時時自我關懷,多肯定自己的優秀,強化自己的努力,才能到這種反復的循環。
要記住,自己的想法,永遠比別人的評價更重要;實現自己,永遠比滿足別人的期待更重要。
與“不好”和解,才是真正的好
蛤蟆通過對童年的探索,終于明白自己抑郁的根源。
好在,他通過療愈自己,走出了情緒的泥潭,終于把自己的“情緒溫度計”從2分升到9分。
當情緒被疏通后,蛤蟆也更有力量去直面問題。
他在自我反思中,學會擁抱自己的不完美;也在自我療愈中,學會了勇敢表達自我。
當蛤蟆與過去和解,他的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他重拾起愛好, 還靠自己精彩的演講,競聘上了板球俱樂部的主席。
最明顯的變化,是來自他對人生的規劃。
以前的他只知道朝著家人規劃的路線,得過且過;而現在,他決定從事自己喜歡的房地產行業。
故事的最后,蛤蟆終于找回了自信,過上了理想的生活。
過去這一年,我們每個人,或許曾像蛤蟆一樣,在情緒的泥潭里苦苦掙扎。
當父母總是夸贊鄰居家孩子時,認為自己不曾被他們所愛;
因某次工作失誤,而被領導批評時,覺得自己很差勁,什么事都做不好;
內心偶爾會涌出莫名的感傷,覺得自己是多么孤獨和不被理解。
就像心理學家羅杰斯所說:
“神奇的是,當我能接受現在的自己時,我就能夠做出改變?!?/p>
這是因為,這種對“真實自我”的接納,對自己最本質的認同,能夠讓自己不再苛求完美,不再自我批判。
人生最大的修行,就是學會與自己的“不好”相處。
也許過去一年,你有很多的艱難、錯誤和不盡如人意。
新的一年,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犯錯,在錯誤中完善自我,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善待。
正如書中所說:
“當你為自己負責時,你就會有力量改變自己和環境。”
我們這一生,和誰相處,其實都是和自己相處。
困擾我們的,從不是來自他人的看法,而是自己無窮的苛求、糾結與失望。
當負面情緒再次如潮水般涌來時,請告訴自己:你有價值,你值得被愛和擁有。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剝開情緒的層層“面具”,將自己從精神的囚籠里解救出來。
點個「在看」,2024 即將結束,愿你能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對自己多些認可與溫柔,心中所愿定會向你奔赴而來。
作者 | 墨闌,努力成為 更好的自己,既能左手碼字,也能右手掌娃。
主編 | 阿醫
排版 | 余景
圖片 | 圖蟲創意
最好的贊賞,就是“在看”和分享,讓生活更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