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750只股票下跌,股市一片血綠,國債利率也是一瀉千里,已跌破了1.7%,三十年國債利率的不到2%,甚至比日本三十年期國債利率為2.3%還要低,
利率就代表經濟預期增速,現在日本喊著要加息,而我們卻還在下降,這也意味著市場清一色認為未來三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速還不如日本。
再看另一組數據,北京和上海兩個大城市從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北京11月同比為-14.1%,而上海為-13.5%,一線城市的居民也沒有消費的信心以及動力。
大家安安穩穩增長的時候都不會在意,但現在這經濟環境下再去追求GDP5%,不論是現實還是美化,都會發現數據會出現明顯沖突。
實際經濟與GDP背離還有很多指標,比如11月的社融增加了2.34萬億,遠遠低于預期的2.9萬億。
11月的M2也只增加了約2萬億,低于預期,11月的貨幣成數下降,市場的信貸需求變得很差,而本月人民幣貸款只增加了5800億,預期是9200億,也低于預期不少。
所以這種情況下,實話說要么放棄全年GDP5%增長的目標,否則四季度GDP要達到5.4%幾乎不太可能,不然又是低效沖基建GDP了。
總之如今經濟實際情況已經明牌,所以我很早就和大家說要放棄幻想做好應對,以史為鑒,我們看看日本經濟下行期怎么做投資業績比較好?
1、高股息板塊
股市層面,由于經濟陷入停滯,導致股票的盈利增長很差,但低利率的階段,比如高股息板塊,自2009年11月至2024年11月,日本高股息收益指數的累計增長率約為533.61%,跑贏了同期日經225指數的413%漲幅,
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日經225估值從50倍PE跌到了20倍PE,指數暴跌,但我們的滬深300指數估值13PE不算很高,所以估值這塊的風險可能會比日本略低,但依然是逃不了增長緩慢的命運,高股息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2、科技或出口型企業股票
雖然當時日本面臨經濟處于全面下行的階段,但日本也有很多企業在探索出海過程中獲得了成功,尤其是那些核心技術占市場份額較強的公司。
汽車(如豐田)、半導體(如東京電子)、消費電子領域(如索尼),不過日本和當下我們的情況還不太一樣,由于中美右轉,意識形態沖突遠高于當時的日本,所以要謹慎選擇影響更小的方向。
3、護理、醫藥股票,比如尤妮佳、久光制藥等一些非必須消費品等,在老齡化的浪潮里也會有一些公司涌現出來。
4、日本長期國債
在1988年之后日本的長期債券利率從9%一直跌到了0附近,同期長期國債持續高漲,經濟下行期債券利率表現相對不錯,但要注意利率存在宏觀調控的風險,也并非一定總是那么香。
5、黃金
日本從1998年之后,日經225指數漲幅是86%,雖然股市收益率低,但倫敦金同期漲幅卻高達801%,歷史數據不能簡單套用,但明知道股市預期收益下行的情況下,分散配置的操作也不會太差。
6、美股
如果內需垮了,那么除了黃金,研究海外股市配置也是個不錯的方法,當年日本經濟下行,而同期美股表現卻十分亮眼,背后和美股的金融制度,經濟周期,創新都有不小的關系。
其實很早我就在給大家分享全天候組合,全天候也是分散配置這幾個方向,因此投資感受上也是非常穩健,完全可以穿越這一輪衰退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