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其他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擁有"復雜思想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對未知事物,和自身存在的探索。
有人說,天文學之所以誕生,全歸功于人類祖先的直立行走,因為站起來的人才有資格仰起頭,才能看到日月星辰的運動,天文學作為人類最古老的科學,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去探究日月星辰背后的秘密。
時至今日,在眾多學科的交叉下,人類對自身所處的宇宙,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最重要的是這些"基本了解",都是經過嚴格的實驗證明的,所以嚷嚷"宇宙學就是憑空瞎猜"的人可以閉嘴了。
一、現代宇宙學模型。
認為宇宙誕生于138.2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那是一切的奇點,時間空間和物質,以及大量已經發現和還未發現的宇宙規律,都起源于138.2億年前的那次爆炸,對人類來說,那也是物理學的起點。
科學界向來都承認自己"不知道大爆炸前發生了什么",目前的宇宙學,就是在研究宇宙的形成與演化,對"宇宙之前"一無所知也無從下手,因為我們用來認識宇宙的"宇宙規律",都是在大爆炸之后誕生的,它們無法被用來研究宇宙誕生之前。
二、恒星的誕生。
大爆炸后38萬年,宇宙逐漸"通透",光子得以在其中穿梭,再后來氫元素誕生,演化成星云。氫元素星云達到一定質量后,在引力作用下發生了坍塌,光和熱鑄就的第一代恒星由此誕生,宇宙中開始有了穩定的能量釋放體,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代恒星因為都是氫元素,所以不可能產生行星。
重元素誕生于第一代恒星的核心區域,這些重元素隨著第一代恒星的超新星爆發,而被播撒到了宇宙中,融入了殘骸星云之內,所以太陽這種從殘骸星云中,誕生的恒星有2%都是重元素,因此被稱為第二代恒星。
重元素的出現,讓巖石金屬行星以及氣態巨行星誕生,組成人類的原子,也來源于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后殘留的重元素。
3、 宇宙有多大?
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確切地說,宇宙是怎么來的,宇宙是可以無限大的。與宇宙相比,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人類所掌握的知識、技術在宇宙面前簡直是微不足道。但人類是充滿好奇心的物種,從千年前人類的祖先用石塊記錄星空,到如今我們借助先進的工具去觀察各個星球,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止,目前,人類對宇宙的研究,已經積累了不少成果。
科學小總結:
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證據,越來越多,但是還沒有證據,能夠描述和解釋宇宙膨脹的初始狀態。總的來說,宇宙從何而來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人能給出確定的答案,隨著人類對宇宙的不斷探索,這個答案終將被人類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