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釘子戶。”2014年,山西一項正在進行的拆遷工作馬上就要完成,只剩下最后一家需要拆遷的房屋,可偏偏就是這間屋子讓拆遷隊的人犯了難,里面住著的一對母子始終沒有搬走。
他們并不是對拆遷方案不滿,從而想要索取更高的拆遷補償,而是現實中的種種原因讓他們被迫做了“釘子戶”。
出生在山西的張晉源原本擁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將全部的愛都灌注在他的身上,每天都精心的照顧他。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張晉源健康的長大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他原本的幸福生活。2005年,張晉源的母親意外中風癱瘓,從此失去勞動能力,就連日常生活都無法自理,只能依靠別人的照顧。
這就意味著張晉源父親需要承擔起更重的生活擔子,工作也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只有這樣才能養活整個家庭。
年幼的張晉源看到父親的辛苦后,懂事的他便想著為父親分擔一些事情。于是他開始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甚至還學會了做飯。于是在父親外出工作的時候,張晉源憑借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了照顧自己和母親的責任。
慢慢的,父子二人都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們的家庭好像又重新回到了正軌。可殘酷的命運并不打算就這樣放過他們,2009年,在外工作的父親突然暈倒,他的同事趕緊將人送到醫院去。
不幸的是,經過醫生的檢查,確認父親患上的是癌癥,而且已經到了晚期。可是家里根本拿不出治療的錢來,父親也不愿意將家里僅剩的積蓄用在自己的病上,選擇一直硬扛。
最終在第二年,父親沒能戰勝病魔,永遠的離開了人世。此后,年僅11歲的張晉源就靠一己之力撐起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每天早上他醒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照顧母親,將母親收拾妥當后,張晉源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打理自己,就忙著趕去上學。
中午回家后他也不敢耽擱,照顧完母親后,他匆匆吃上兩口飯就又往學校跑。唯獨下午放學后,他才能有時間去買菜,或者處理一些自己的事情。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天又一天,周圍的鄰居了解到這件事后,都被張晉源所感動,在生活中經常給他提供幫助。
2011年,張晉源看到了一則拆遷公告,上面顯示他家的房子處于拆遷范圍,根據拆遷方案,他家不僅可以獲得一間55平的新房子,還能拿到一筆拆遷款。
雖說上面也講了現在住房面積不到55平的需要補差價,但是張晉源算了一下,他只要拿出兩萬多元就能換到新房子,所以他心中對新生活充滿了期盼。
而為了這兩萬塊,張晉源每天放了學都會去幫附近的飯店刷盤子。飯店的老板心疼他的遭遇,不僅破格收下他,還對他頗多照顧。
好不容易張晉源終于攢齊了2萬元,卻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他家沒有房產證,不能簽合同,拆遷補償自然也沒有他的份。
聽到這里,張晉源回家后就趕緊翻箱倒柜的找房產證,可就是找不到。后來通過打聽才知道,當年這間房子的房產證工廠一直沒發,現在過去那么多年了,自然就更找不到了。即便如今的工廠愿意給他作證,但沒有房產證還是不行。
眼看著周圍的鄰居陸續搬走,拆遷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張晉源的心里也著急的不行。后來隨著拆遷工作的進行,家里的水電也停了,張晉源和母親的生活就更難了。
沒有電他們還可以忍受,可是沒有水是萬萬不行的,沒有辦法的張晉源只能拎著桶去接澆給綠化帶的水。
所幸被看到的人阻止,讓他接了干凈的水。可是這樣不是長久之計,拆遷隊也一直催著他們搬走,甚至認為張晉源和母親是要當“釘子戶”。面對這些誤解,張晉源只能將自己為難的地方講給他們,拆遷隊聽完也很是同情。
于是他們就幫忙聯系了媒體,希望通過社會的力量解決這個難題。終于,經過媒體的報道,張晉源的事情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最終決定給張晉源特事特辦,讓他能簽署拆遷協議。
除此之外,有關部門還給張晉源母子二人安排了一間廉租房,一年的房租只有700塊錢,保證他們在安置房修建期間的過渡生活,甚至還給他們準備了一張500度的電卡,足夠他們用一段時間了。
2014年,張晉源帶著母親搬進了廉租房里,這個15歲的少年終于結束了被迫當“釘子戶”的生活,和母親開始了新生活。風雨過后是彩虹,相信兩人以后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