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曲折的藍關古道
水陸庵彩色泥塑
劉勇 書
將軍故里·疙瘩村精品民宿
陜西烹飪大師鄭更民雕刻的藍關古道。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筆下蒼涼而悲愴的這句詩,讓藍關古道名揚天下。
古道漫漫,在四周郁郁蔥蔥的秦嶺山脈掩映之下,見證王朝興衰更替,盡覽世事滄桑變遷。日前,記者來到西安市藍田縣藍關古道,從詩人壯闊的詩篇中體會當年韓愈的藍關感懷,以及詩人惜別長安的情懷。歷經1200多年,而今,藍關每天都在講述著新的故事。
藍關古道 漫漫千年“唐詩道”
公元819年,締造了“元和中興”的唐憲宗,日漸沉迷于長生不老之道而荒廢朝政,更是要從法門寺迎佛指舍利入宮內供養三日。韓愈寫《諫迎佛骨表》惹龍顏大怒,上奏當天便被貶為潮州刺史。冬日里,韓愈只身一人,倉促上路,行至藍關時,風雪大作,一人一馬難以前行,只有侄孫韓湘趕來送別。看見如此情形,宦海沉浮半生的韓愈悲從中來,提筆寫下了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字退之,世稱“昌黎先生”,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以一腔孤勇推崇文以明道,一生雖歷經磨難,卻初心不改,胸懷天下,成為影響中國歷史的文化巨人。
歷史上的藍關,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后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古稱“秦楚之要沖,三輔之屏障”。
“藍關古道興起于商周,發展于秦漢,是軍事、交通、商業的重要樞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藍田縣文化學者張效東介紹道,“為了了解得更清楚,我和同事們進行了上百次實地走訪,從有跡可循的實物中找尋線索。結合史料內容與實際考察結果,我們最終確定了藍關古道的位置在如今的藍橋鎮附近,實際上是一條長約30里的軍事防衛線,由七盤關、箏坡關和六郎關組合而成。”
很多文人墨客或官員從長安出發,經藍關古道前往南方,一路上留下了大量詩歌。張九齡、王維、杜甫、元稹、劉禹錫、白居易等唐代詩人都寫過與藍關古道有關的詩作。“現存與藍關古道有關的唐詩有數百首,這條古道因而又被稱為‘唐詩道’。” 張效東說。
從空中俯瞰,藍關古道宛如一條巨龍綿延盤亙在秦嶺之間。
“藍關所在的峣山,可以形象比喻為一手牽著輞峪,一手牽著藍峪。”張效東講。
自駕尋找藍關古道,一般從藍田輞川口的峣山西山坡“薛家村”上山,盤旋至山頂后蜿蜒東行,沿一條山脊鄉村公路,過風門、六郎關、草坪、十二箏坡,直達藍橋峪的藍關鎮。
“為了一睹一千多年前韓愈詩中的藍關古道,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藍田縣,感受這里的人文底蘊,曾經的藍關古道也煥發出新的光彩。”張效東說。
多彩水陸庵 接住了流量紅利
2024年,在藍關古道附近的千年古剎水陸庵再次站到了聚光燈下。
隨著《黑神話:悟空》的上線,水陸庵迅速引起廣泛關注。藍田縣的水陸庵作為取景地之一,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探尋“天下第一彩色連環壁塑”的精巧絕妙。
水陸庵的前身是唐代著名寺院悟真寺的水陸殿。比韓愈小四歲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游悟真寺五晝夜而流連忘返,寫下了長詩《游悟真寺》,堪稱中國古代描寫寺院長詩之最。
走進水陸庵諸圣水陸殿內,3700余尊彩色泥塑栩栩如生,令人震撼。
“《黑神話:悟空》中,水陸庵是小雷音寺的部分現實原型,實景掃描元素主要取自水陸庵大殿正面的橫三世佛及其侍者,孔雀明王、千手觀音、南北山墻壁塑群中的二十四諸天、五百羅漢渡海、佛祖降生、涅槃等人物和場景,在游戲中呈現出頗為震撼且神秘的東方美學視覺感受。” 藍田縣水陸庵文物管理所副所長何新軍說,“以往每年假期游客接待量不超過3000人,游戲上線后,今年‘十一’假期游客接待量達到了1.7萬人。”
為了讓游客更好地了解水陸庵文化,景區在文創產品的開發上下了大功夫。通關文牒、明信片、流沙冰箱貼等一系列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應運而生,受到廣泛歡迎。
“勺勺客”成藍田一張亮麗名片
走進藍田廚師學校,一眼就會看到一行金色大字:讓藍田勺勺攪香世界!
精雕細刻的藍關古道、英姿颯爽的穆桂英面塑、輞川二十景拼盤……走進學校,記者瞬間被這里師生們的“絕活”震撼。
在這所學校里,還有一座“藍田廚師博物館”。“學校通過打造廚師博物館,增強學生的職業自信,讓他們明白,廚師與其他行業一樣,都可以憑借自身的能力與技藝大有作為。”該校執行校長王軍科介紹說。
“勺勺客”是關中方言里對廚師的稱謂。“凡是冒煙的地方,就有藍田鄉黨”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藍田“勺勺客”的分布廣泛和遠近聞名,“勺勺”已然成為藍田的一張名片、一個品牌、一種文化。
“作為陜西省首家公辦烹飪專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我們致力于培養‘綜合型、專業化、高素質’的烹飪人才,打造新時代的‘勺勺客’。”王軍科說。
希望的田野 夢想中的美麗家園
“云橫秦嶺家何在?”如今,很多人在藍田將日子過成詩,找到了實現自己夢想的美麗家園。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工作環境和前景都很不錯。”24歲的小陳是藍田縣前衛鎮將軍村人,2022年年底從北京回到家鄉。
“我在招聘網站上看到將軍故里·疙瘩村民宿的信息,就過來應聘,2023年6月中旬開始在這里上班。”小陳對記者說。
作為和美鄉村建設的第一個項目——將軍故里·疙瘩村精品民宿,坐落在村北側,是一家頗具現代建筑美感的民宿。
“2023年初,前衛鎮將軍村與西安鄉旅有限公司簽訂村企合作協議,通過政府改造提升基礎配套及村容村貌、企業投資建項目、村集體入股方式進行合作。”前衛鎮管理和網格化服務中心主任尉俊囡對記者說。
據了解,自民宿2023年9月份運營以來,周末入住率達到85%,長假期滿房,累計接待游客2萬人次。
從民宿出來到鳧咖啡的路上,一只可愛的白貓把記者引到了“遇見”書屋。書屋的主人是村民李捧虎。“今年64歲的李叔雖是位普通農民,卻愛書還寫書,村子改造時,他主動提議將自家地方拿出來,便有了這間公共書屋,書架上也有很多他自己的藏書。”尉俊囡笑著說,“對了,這只貓也是李叔家的。”
書屋由臨街民居改造而成,屋內《孟子》《魯迅經典文集》等各類圖書近千本。書屋靜靜的,中間放有長桌,白貓蹭著看書人的腿,突然伸了伸懶腰,此刻,村民將日子過成了詩。
“民宿項目運營后,村集體首年收益達50萬元,周邊村民房屋租金由過去的8000元增加到3萬余元。”尉俊囡告訴記者,和美鄉村建設目前解決長期就業30余人、帶動短期用工2500余人次,首批民宿管家已培訓上崗,其中一半是將軍村人,鳧咖啡員工絕大部分為將軍村人,“遇見”書屋主人李捧虎在村停車場兼職管理工作,還有越來越多像小陳這樣曾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也選擇回到家鄉。
如今,民宿、餐廳、咖啡屋、茶室、書吧、露營地等各類業態慢慢聚集在將軍村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這幅生態美、產業興、群眾富的“大寫意”也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筆下的“實景畫”。
藍橋春雪君歸日 秦嶺秋風我去時
藍田,一座詩里走出的小城。
這座擁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縣,以其輞川煙雨、石門湯泉、玉山并秀、灞水環青的秀美風光而聞名。古往今來,王維、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元稹等無數文人墨客曾在此駐足,詩情勃發,留下了壯闊的詩詞篇章。
崔滌的“韓公堆上望秦川,渺渺關山西接連”、杜甫的“峣關險路今虛遠,禹鑿寒江正穩流”、杜牧的“早入商山百里云,藍溪橋下水聲分”……
在詩歌空前繁榮的唐代,僅在這條藍關古道上留下的唐詩就多達數百首。其中,白居易和元稹在藍橋驛留下的故事尤為讓人唏噓。公元815年,元稹回京剛3個月,就再一次被遠謫通州。而以“元白”并稱的白居易,還正在為摯友元稹的遭際不平和難過時,他自己又在同年秋被貶江州。白居易在行至藍橋驛時,看到元稹正月回京時所題的詩,想到前后只8個月,政治風云變幻如此詭譎,不由得感慨萬千,寫下了《藍橋驛見元九詩》(元九即元稹):“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春雪、秋風,西歸、東去,旅塵仆仆,宦途坎坷,藍橋見證了兩位詩人共同的悲劇命運。貌似平淡的詩句,卻暗含著詩人心底的萬頃波濤。我們吟誦著千古絕句,也在體味百態人生。藍關古道是藍田的一張文化名片,以唐詩為代表的藍關古道詩歌,亦是藍田深厚文化底蘊中厚重的一頁。
記者手記
西安到潮州 最快只要三小時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時隔數年,再次來到藍田縣采訪,跟隨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重走藍關古道,尋找詩詞里的陜西。寒風凜冽中,聽學者講述昌黎先生藍關阻雪的悲憤與無奈,遙望遠方,銀裝素裹的大秦嶺,與遠處厚厚的云朵相連,一股蒼茫的感覺隱隱襲來。
古道此刻,好似成為穿梭時空的任意門,仿佛看到昌黎先生在那頭遙望千年后的藍關。
“夕貶潮州路八千”。如今,從西安出發到潮州,坐飛機最快只要3個小時,坐高鐵10個小時,開車自駕20多個小時。
“雪擁藍關馬不前”?如今,從藍田,從西安出發,條條大路通全國,通往世界,路上車輛川流不息。
“云橫秦嶺家何在”?如今,這里已成為很多人的希望田野,一個個夢想開花結果……
這趟采訪之行,真切地讓我在藍關古道感受千年前的文人風骨與歷史興衰,也見證新時代藍田煥發的勃勃生機。
本版文/記者牟榮榮 圖/藍田縣委宣傳部供圖 來源:西安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