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陜西省戲曲研究院二團在咸陽市武功古城演出。
本報記者 柏樺文/圖
“我就是來看你的,見到了心愿就了了!”12月18日,在咸陽市武功古城后稷廣場省戲曲研究院二團演出現(xiàn)場,一位90歲的老大爺拉著“梅花獎”得主、秦腔演員李小鋒的手激動地說。眾多熱情的戲迷簇擁在他們身旁,表達著自己對秦腔的喜愛。“唱得好!你們的戲特別好!”“你們一定要把秦腔傳承下去!”
“只要我們下鄉(xiāng)演出,就會有戲迷專程來看。去年冬天我們團巡演了23場,一些戲迷甚至跟著我們看了全部場次。”省戲曲研究院二團副團長趙丹紅指著廣場上的數(shù)萬名觀眾對記者說,“今天降溫了,但戲迷們熱情不減。我們下午一點半開演,許多村民上午十一點就帶著凳子過來等著了。”
話音未落,鑼鼓聲響起,大戲開場。舞臺上,演員高亢的聲音響起,舞臺下,觀眾紛紛跟唱,激昂的秦腔回蕩在整個廣場上。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影響力,在繁榮群眾文化大舞臺、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導社會新風尚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近年來,陜西將“戲曲進鄉(xiāng)村”作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舉措,每年舉辦1萬多場“戲曲進鄉(xiāng)村”惠民演出,讓眾多鄉(xiāng)村群眾享受到新時代文化惠民新成果,為鄉(xiāng)村文化振興注入新活力,為塑造文明鄉(xiāng)風營造良好氛圍。
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2024年,我省精心選擇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區(qū)等35個地點作為陜西省2024年戲曲進鄉(xiāng)村惠民演出集中示范演出點,已完成演出1.2萬余場,超額13.07%完成演出任務。全省“戲曲進鄉(xiāng)村”惠民演出補助資金共534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付補助資金2409萬元,陜西省級財政配套補助資金2939萬元,確保全年平均為每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演出不少于8場。
為更好發(fā)揮戲曲藝術(shù)的宣傳引領作用,引導形成積極向上的鄉(xiāng)村文明新風尚,西安、咸陽、渭南等地圍繞黨的二十大、鄉(xiāng)村振興等主題,編排演出了一批積極向上、貼近群眾生活的戲曲作品;漢中將陜南特色劇種漢調(diào)桄桄經(jīng)典劇目搬上舞臺,以文藝輕騎兵的形式送戲下鄉(xiāng),讓惠民演出覆蓋更多群眾。
為更好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安康在演出現(xiàn)場開展非遺圖片展覽、流動閱讀服務、紅色文化圖片巡展等活動,同時為群眾講解未成年人保護、防范電信詐騙等和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法律知識及熱點問題。
為豐富群眾的視聽體驗,惠民演出不再是單一的戲曲表演,而是將更多不同形式的劇(節(jié))目搬上舞臺。延安、榆林將陜北說書、陜北民歌等當?shù)厝罕娤猜剺芬姷谋硌荽┎迤渲小I搪寮尤胄聞?chuàng)戲曲《祝福歌》等。為調(diào)動群眾的積極性,部分地方在演出時還設置互動環(huán)節(jié),讓群眾登上舞臺。
與此同時,我省積極開拓線上渠道,運用秦嶺視云APP、視頻號、抖音等各類新媒體平臺進行線上直播和錄播,打破地域、時間限制,有效擴大惠民演出的覆蓋面,讓更多群眾獲得優(yōu)質(zhì)文化的滋養(yǎng)。我省對“戲曲進鄉(xiāng)村”線下演出進行同步線上直播的做法,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肯定和推廣。
“秦腔是刻在秦人心里的印記,是秦人自己的歌。”看著舞臺下越聚越多的觀眾,李小鋒動容地說,“‘戲曲進鄉(xiāng)村’惠民演出不僅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戲曲表演,拉近了文藝工作者與群眾的距離,還普及傳承了戲曲藝術(shù),弘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真正把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樂民落到實處。”
3個多小時的大戲,在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過后落下帷幕。臺下,響起此起彼伏的掌聲、喝彩聲……來源:陜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