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傷害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年過50歲的詠梅至今還對不美好的童年記憶猶新。
詠梅在《十三邀》跟許知遠的對話,講到原生家庭多年來的影響。
《十三邀》是一檔深度紀實訪談節目,以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通過與不同節目嘉賓對話,在他們的故事中深入真實生活,尋求另一種智慧和出路。
這檔節目從2026年開始播出,一直連續到2024年。
今年為止,節目做到第八季,該節目豆瓣評分高達9.4分,幾乎要拿滿分。
第八季中,許知遠對話嘉賓詠梅,在詠梅的故事中,“原生家庭”的話題讓觀眾有共鳴。
談到“原生家庭”,似乎是一個無法釋懷的傷感話題,像一個舊傷疤一樣,每每提起會隱隱作痛,眼眶不自覺泛紅。
東亞家庭的孩子生活在是在一個完全充滿愛,沒有矛盾的大家庭氛圍的概率極低。
如果有一個人說出遭受原生家庭傷害的經歷,其他人的反應會很平淡,他們或許是無奈苦笑,或是悲憫同情,對此持習慣的心態。
若是親眼目睹一個被父母寵愛無度,他們會無比驚訝,有的人覺得不可能,有的人覺得羨慕,但明顯感到每個人帶有強烈的“不可思議”反應。
正如前段時間參加綜藝《我家有閨女2024》的女星盧昱曉的有愛家庭氛圍,打破傳統認知里東亞家庭生活狀態。
許多觀眾表示對這樣的父母與子女相處模式感到陌生,更多人所描述的童年生活大多類似詠梅的原生家庭。
詠梅恬淡嫻靜的個性,清冷優雅的外形一直給人以出生書香門第的感覺。
但詠梅敘述的童年生活,是在打壓式教育中成長,父親的威壓,母親的偏心都影響她多年后的生活。
哪怕父母相繼離世,原生家庭的影子卻永遠不會消失。
談到過往的一切,詠梅語言間的停頓,眼神里的躲閃都有父母、家庭的曾經帶來過的影響。
父親是知識分子,母親小學沒畢業,母親是詠梅奶奶的病人,經過奶奶搭線,一段婚姻喜結連理,然而這段包辦婚姻卻在現實生活中激起沖突漣漪。
《人生之路》里的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文化差距注定不會有完美結局。
詠梅的父母正如高加林和劉巧珍的結局,走上分離的道路。
父親文化高,母親小學沒畢業,一個注重精神世界,另一個卻沒有,文化程度的差距在包辦婚姻中爆發矛盾,矛盾將一家人吵散,詠梅后來跟母親過單親生活。
母親偏心,日記里的都是關于兒子的事,詠梅翻了很久也沒找到自己的名字,一塊蛋糕,分給兒子的永遠比女兒多。
父親要求詠梅多讀書,卻總是帶著不看好的嘲笑語氣打壓,日子久了,詠梅再沒有自信面對父親。
爺爺、奶奶也是東亞家庭里壓迫的代表人物,一個家庭全員強勢激發詠梅心中的叛逆種子。
詠梅說最初想成為一名歌手,但家人不支持,“平庸”的標簽被家人貼上,漸漸自卑,張不開嘴,蒙古人能歌善舞的天賦被否定打壓,逐漸被無法張嘴唱歌落實“平庸”。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愈,詠梅說后來的人生都用來反抗童年。
2013年母親離世,第二年父親因不配合治療也離開了,詠梅還沒從失去母親的痛苦中走出來,又再度因為父親離世遭受身體心靈雙重打擊。
詠梅一直以來的憂郁感來自原生家庭,哪怕母親偏心,可最愛的人還是母親,一扎在心底深處,后來母親走了,心中的跟被拔起,像是沒根了一樣。
詠梅說有時候想跟隨媽媽走。痛苦的掙扎,愛與不愛或許在某些時刻已不重要。
不想回憶傷感的童年,但不面對就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面對這一切,詠梅也只會以一個釋然的微笑說:放下執念。
童年生活中讓詠梅變得麻木、冷酷,但婚姻治愈了詠梅。
1991年,詠梅被選為黑豹樂隊的MV女主角,跟欒樹結下不解之緣,后來他們走進婚姻,成為彼此依靠。
好的伴侶是治愈一切的良藥,欒樹性格溫厚,包容詠梅的一切,用愛改變用詠梅。
原來不喜歡帶毛動物的他,后來在欒樹的影響下逐漸親近動物,養狗,還學會騎馬,與動物為伴。
童年的不幸催人成長,詠梅十一歲開始學習各種技能,為今后的演藝事業打下基礎。
1995年,25歲的詠梅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牧云的男人》,開啟演藝生涯。
詠梅坦言特別解現在青年演員一夜爆火后漂了的感覺。當年出演第一部劇以后,她也曾驕傲,甚至理所當然認為必須是女一號的劇本。
但詠梅的“漂”醒悟得早,直到電視劇《夢開始的地方》以后,她開始覺悟比咖位更重要的是對藝術創作的尊重和投入。
有了清醒的覺悟讓詠梅在后來的日子里事業一路長虹。
2004年,詠梅憑借《中國式離婚》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獎。
在諜戰大劇《懸崖》中,詠梅斬獲第1屆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表彰大典優秀女配角獎。
在這部劇里,詠梅真正用實力讓配角脫穎而出,拿下最佳獎項。
此后事業發展順利,詠梅相繼在喜劇片、武俠劇、情景劇等各類題材呈現最佳表演,也都分別獲得相應獎項。
《地久天長》中,詠梅不僅拿下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女演員獎16,還奪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主角還是配角,詠梅用扎實的表演塑造出角色。
詠梅最近這幾年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表現分別在《孤注一擲》和《出走的決心》兩部電影。
2023年的犯罪片《孤注一擲》緊跟時事實熱度,警察上演與詐騙集團斗智斗勇,最終一窩端犯罪團伙的故事,進行反詐宣傳。
詠梅在劇中飾演趙東冉一角,是一名警察,雖然戲份不算多,但正派警察的沉穩,老練的形象將角色塑造有靈魂,雖然只是角合,卻出色的表演獲得認可。
今年詠梅在電影《出走的決心》飾演李紅,電影講述女性覺醒,走出家庭困境,踏上向往的人生之旅。
該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現實中的50歲蘇敏被家庭困住大半輩子,后來選擇離開的家庭、婚姻,勇敢追尋夢想。
李紅的原生家庭經歷跟詠梅的東亞家庭有諸多相似之處。
在原生家庭過著“讓位”的人生,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既剝奪每個孩子獲得一視同仁的關心和愛護,也剝奪了李紅的人生。
作為女性,她就要承受照顧家庭,負責家務事的責任,作為姐姐她必須為了弟弟退讓,把上學的機會留給弟弟。
父母赤裸裸的偏愛讓她與美好的大學生活失之交臂,步入婚姻的墳墓。
成婚之后,李紅要照顧新家庭,照顧丈夫,忍受尖酸刻薄和無數次家暴。
生孩子之后,李紅要幫助女兒分憂,照顧女兒的孩子。
似乎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她的人生就一直在為其他人而活,歲月的風霜奪走一個少女的笑容,眼神里留下被現實蹂躪的滄桑。
一忍再忍的痛苦終于爆發了,帶上前半生一天天積累起來的巨大勇氣,李紅開啟自駕游之旅。
在人生曠野中,李紅找到為自己而活的目標,被壓榨幾十年的心酸往事被沿途的風景一點點抹開,消失的笑容漸漸旅途中找回來了。
電影以8.8分的高分登上今年的高分電影榜,東亞家庭女性的處境被真實拍攝出來,那份出走的決心和勇氣也深深鼓舞需要力量反抗,支撐前行的困境中的女性。
詠梅憑借這部電影拿下第11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金絲路獎最佳女演員獎。
觀眾這部電影的評價高,對詠梅的角色塑造給予高度贊揚,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沉默滄桑和出走后的開心快樂,在詠梅詮釋下得到感人的變化。
人人都在夸贊詠梅演技好,經過《十三邀》的談話才發現,詠梅正是眾多個“李紅”中的一個女性。
原生家庭那份無法擺脫的陰影折磨或許在塑造李紅一角之時,詠梅也深有體會。
跟李紅相比,詠梅是幸運的,因為婚姻生活她遇到一個包容,愛護自己的丈夫。
值得欣慰的是,不管是詠梅還是李紅,都找了人生的支點。
李紅是自駕游是支點,詠梅的支點是瑜伽,她們都在困境中找到解決自我的方式,并且正在享受“重生”的快樂。
人生遭遇的不好或許永遠無法從記憶中抹去,但當覺醒開始的時候,它們只能成為過去式,將會被勇氣和決心一步步拋在遙遠的身后。
原生家庭的折磨或許不會輕易抹除,可是那又怎么樣?
忘不掉就正視,只有坦然面對才會鑿開新的人生路,走向光明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