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孩子們學習壓力山大,這可不是什么新鮮事。可如今,課堂上也跟著“卷”了起來,這步子邁得,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現在的公開課,真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某些老師為了博眼球,竟然在課堂上穿上了戲服,一會兒蹦,一會兒跳;語文課上玩起了變臉,說是傳承傳統文化,可這跟語文教學有半毛錢關系嗎?英語老師干脆來了個舞蹈串燒加rap表演,這哪里是教英語,分明是開演唱會!更奇葩的是,某些地方還推出了“雙師課堂”,兩個老師像說相聲似的你一句我一句,課堂紀律全無,學生能學到什么?這些“形式創新”,看著熱鬧,可實際上是 本末倒置,把課堂變成了才藝表演秀場。 這究竟是為了教學,還是為了表演?
這些花里胡哨的教學方式,真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嗎?我看未必。 真正的教學,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啟迪,而不是感官的刺激。 想想那些教育大師,魯迅、錢玄同,他們上課的時候,有哪個是穿著戲服蹦蹦跳跳的?他們或許說話口音不標準,教學方法也比較傳統,但他們的課堂卻充滿了思想的魅力,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因為他們講課發自內心,真誠地與學生交流。好的教育,如同清甜的牛奶,質樸又純粹,而不是添加了各種香精的奶茶,看著誘人,喝了卻讓人膩味。
與傳統大師的樸實課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不少公開課都成了精心設計的“節目”。 老師們為了準備這些“節目”,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無疑加重了他們的負擔。而學生們呢?他們真的從中受益了嗎?我看未必。過度強調形式,反而會讓學生們忽視學習的本質,迷失在形式主義的泥潭中。
這就像做菜,食材再好,烹飪方法不對,也做不出美味佳肴。 教育也是如此,教學方法再新穎,如果脫離了教育的本質,也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那些曾經的“高效課堂”、“翻轉課堂”,如今似乎也走進了死胡同。
這股歪風邪氣,到底是誰在推波助瀾呢? 是為了評職稱?為了出名?還是為了響應一些不切實際的號召? 這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公開課嗎?我們需要這么多形式主義的課堂嗎? 與其花大力氣搞這些華而不實的表演,不如靜下心來,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減負,是讓課堂回歸平靜,讓學生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而不是在喧囂和表演中迷失自我。 取消所有公開課,或許是讓教育回歸本質的一條有效途徑。這不僅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更能讓學生們從形式主義的泥潭中解脫出來,專注于學習本身。 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而不是搞表演。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課堂能夠回歸寧靜,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 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教育回歸本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