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qū)是重慶下轄的主城區(qū),與母城渝中區(qū)隔嘉陵江相望,或許是因為重慶發(fā)展重心向北延伸的緣故,江北區(qū)的經(jīng)濟總量略高于南岸區(qū)。尤其是觀音橋步行街,被打造成全域旅游都市經(jīng)濟圈,其江湖地位能夠與解放碑步行街媲美,是重慶第二大商業(yè)中心,也是江北人的驕傲。
江北區(qū)不但經(jīng)濟欣欣向榮,旅游發(fā)展也不錯,知名景點也不少,重慶歷史上唯一一座帝陵明玉珍墓、城市“綠肺”鐵山坪和中心城區(qū)“觀景臺”鴻恩寺森林公園等都在江北境內(nèi)。當然,這其中還不包觀音寺,位于江北區(qū)北濱二路塔山公園內(nèi),地處長江左岸,距離觀音橋步行街不遠,只有六、七公里的路程。
觀音寺其實名氣不大,不要說外地游客,即或是本地游客,也知之甚少。廟宇原來是在寸灘街道的青草壩,始建于明末清初,其前身名為“三洞橋同心善堂”,民國11年間,改建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觀音寺,寺廟歷經(jīng)百年風雨。多災多難,五十年代后成了重慶船廠的家屬宿舍,后雖歸還佛教,但1999年被鑒定為危房。
觀音寺的重生是在2010年以后,由于規(guī)劃發(fā)生變化,寺廟在江北溉瀾溪重建,新建的觀音寺選址于塔山公園內(nèi),總投資2000多萬元,占地約4畝,相對狹小,但應有的觀音殿、韋陀殿、大雄寶殿等殿宇一樣不少,殿宇紅墻灰瓦、飛檐翹角,矗立在塔子山腳下,遠遠望去,氣勢恢宏。
觀音寺的相當環(huán)境優(yōu)美,北側(cè)和西側(cè)都是塔山公園茂盛的植被,鳥語花香,頗為清凈,廟宇的正前方山門外是滾滾長江,目之所及,長江上游是朝天門大橋,下游是大佛寺長江大橋,再加上在建的濱江二路剛好在這里還沒有開通,車輛和行人都很少,給人既是佛門之地,也是放空場所,令人向往。
遺憾的是,不像重慶其它知名古寺廟,觀音寺或是重建的緣故,香火并不旺盛,也可以說游客并不多,整座古寺廟不見任何香客,只有幾位比丘尼在常年值守,看山門的看山門,打掃衛(wèi)生的打掃衛(wèi)生,念佛的念佛,整座寺廟回歸到該有的樣子,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確實少見。
近些年,社會財富在不斷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這原本是好事情,但是帶來弊端是都在追求功名利祿,社會多少變得有些浮躁。相比起來,觀音寺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處在城市中心,環(huán)境又優(yōu)美,管理人員卻一切皆隨緣,不被世俗干擾,專心吃齋念佛,確實少見,除了用低調(diào)來形容,再也沒有合適的詞語,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