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由首創郎園和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視聽新力量”產教融合共創大會,在國貿郎園Vintage園區的虞社演藝空間內如期舉行。本次活動得到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戲劇文學學會音樂劇藝術專業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圖源:首創郎園提供
活動中,首創郎園攜手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戲劇影視學院、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以及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共同簽署了“大視聽人才教育實踐基地”。
活動中,不少應屆畢業生帶來了亮眼的影視短片作品,作品圍繞“數字智能、VR互動、3D動畫、音樂劇”四大單元展開。
現場的點評專家們來自中制協青工委、墨境天合、壹同傳奇、佳片影視、光合聲智能、鼎盛佳和、億和文化、淘夢科技、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九維文化、保利文化、開心麻花、巨果星娛樂等十余家從事影視相關的企業及機構,并對學生的作品進行了專業的評鑒。
圖源:首創郎園提供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的畢業生黃柏暢作為導演,帶來了他們團隊的AI視效作品《普羅米修斯之猴》。財視傳播在活動現場與他進行了關于利用AI創作動畫影視作品的對話。
財視傳播:“這支短片你們團隊大概做了多久的時間呀?”
黃柏暢:“當時創作是為了趕一個比賽,從創作到做完大概用了10天的時間。”
財視傳播:“與傳統影視動畫相比,AI提升了多少效率呀?”
黃柏暢:"主要提高的效率是在畫面部分和氛圍圖上面,AI后面還是需要人工修改的,但是AI可以給我們提前看一些最終效果圖。"
財視傳播:“現階段它直接應用在動畫和影視上面的困難點在哪呢?”
黃柏暢:“最大的問題還是控制度和連貫性吧,還是有技術上的缺陷,比如最近各種新模型還是沒有解決掉連貫性和一致性等問題。其次就是不確定性,你不知道它會給你生成一個什么樣的東西。”
財視傳播:“AI反饋的畫面會需要很長時間調整嗎?相較于傳統的方式有沒有增加制作效率?”
黃柏暢:“是有增加效率的,首先AI不能生成一個連續的分鏡,人物都是在一個場景里去進行。就要去修改嘛,但是有了一張圖后就可以去修改,免去了很多拍攝的環節。”
財視傳播:“你認為當AI技術成熟后,首先會取代哪些傳統動畫影視行業的人呢?”
黃柏暢:“我之前也去和一個很厲害的AI創作者聊過這個問題,他說首先是會沖擊特效部門,如果片子中沒有特別多精細的特效的話,現在的AI就可以做。后面再有的話我覺得可能是拍攝,但可能還需要發展得再往后一些。”
對于AI生成視頻還有什么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文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