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
與國家大劇院聯合舉辦的
2025國韻悠長新年音樂會
于今日(12月23日)
在國家大劇院傾情上演
中國民族音樂
在歷史的長河中
熠熠生輝,源遠流長
《運河之上》
帶您一起了解
在距今七千多年的
新石器時代
就已經能看到
國樂的影子
在河南出土了一支
七孔骨笛
距今已有8000年的歷史
是目前發現的
最古老的吹奏樂器
夏、商時代
此時的樂舞漸漸離開了
原始的圖騰崇拜
轉變成
對征服自然的人的頌歌
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
于是便出現了
歌頌夏禹的樂舞《大夏》
商代已經發現有
木腔蟒皮鼓
和雙鳥饕餮紋銅鼓
編鐘、編鐃等
打擊樂器樂器
西周、東周時代
民間音樂生活涉及
社會生活許多側面
世傳伯牙彈琴
鐘子期遇知音的故事
就從這里開始
樂者的演奏技術
作曲技術以及
人們欣賞水平
都有顯著的提高
秦、漢時代
開始出現"樂府"
搜集、整理改編民間音樂
此時有絲、竹樂器伴奏的
"相和大曲"
鼓吹樂在西北邊郡興起
用于軍樂禮儀
宮廷宴飲以及民間娛樂
兩晉時期
清商樂與
南方的吳歌、西曲融合
成為流傳全國的重要樂種
這時,傳統音樂文化的
代表性樂器古琴趨于成熟
隋唐時期
產生了音樂藝術
全面發展的高峰
唐代宮廷宴享的音樂
稱作"燕樂"
分為坐部伎
和立部伎演奏
宋代
音樂文化的發展
以市民音樂的勃興
為重要標志
元代
出現了民族樂器三弦
戲曲藝術出現了
以元雜劇為代表的高峰
明清時期
音樂文化的發展更具有
世俗化的特點且影響廣泛
說唱音樂異彩紛呈
其中南方的彈詞
北方的鼓詞
以及牌子曲,琴書
道情類的說唱曲種
更為重要
器樂的發展表現為
民間出現了
多種器樂合奏的形式
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
與國家大劇院聯合舉辦的
2025國韻悠長
新年音樂會
由北京民族樂團為班底
特邀著名指揮家劉沙執棒
并力邀業界多位
具有影響力的演奏家助陣
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
共聚首都
組成近百人民族管弦樂團
為廣大觀眾呈現盛世國樂輝煌
圖片來自北京民族樂團
嘉賓
王巍巍 北京民族樂團副團長
節目回聽
請點擊下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