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搖搖欲墜的土坯房,三缸近千斤的稻谷。
這是一位92歲母親,留給她三個孩子的遺產,也是她最后的愛,和數不盡的擔憂。
都說父母離世后,給孩子留錢留房,幾乎沒聽過留糧食的。
但如果三個孩子都是“智力障礙”患者,對于一個母親來說,這些沒有脫殼的稻米,就是她孩子活下去的希望。
可在老人離世后,無數同情的背后,還有對她數不盡的指責...
她的身上到底經歷了什么?這些糧食真的夠三個兒子活下去嗎?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再苦再累也不能去討飯吃,人活著就是一口氣!”
這是孟阿香曾對自己孩子說過的一番話,一生要強的她,不曾像誰低過頭,即便已經苦到連吃飯都成問題,她都沒動搖過。
一輩子下來,村民們一談起孟阿香,對她的評價都是“太犟了”。
如果當初真聽了大家的勸,或許她后半輩子的生活,會比大多數人都好過一些。
在那個多子多福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是好幾胎,尤其是兒子多家庭,都會被稱為“有福的人”。
對于他們來說,這不只是多一張口,更多一份人力。
孟阿香生過九胎孩子,但活下來的卻只有7個,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還有三個兒子患有智力障礙。
每每提起孟阿香的孩子,周圍的村民都是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但唯獨孟阿香從未后悔過,如果再選一次,她還是會將這三個“不太健康”的孩子帶到世上,也依舊不會聽村民的那個建議。
(孟阿香的三個智/障兒子)
孟阿香是湖北通山縣人,出生在一個不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她從小就是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
對比起大多數女孩,她算是幸運的,但有時候無盡的寵愛,會讓父母舍不得放手。
一直到孟阿香談婚論嫁的時候,無數的好人家前來提親,都一一被父母拒之門外。
即便孟阿香坦言已有心上人,父母還是打著為你好的幌子,反對兩情相悅的兩人。
后來越拖越晚,村里大多數姑娘都嫁了人,父母也開始急了,但怕孩子嫁遠了受委屈,嫁同村的光棍又苦了孩子。
思來想去,最終孟阿香的父母為她定了一個親上加親的婚事,嫁給了自己的表哥。
在他們看來,都是自己人,也不擔心女兒去了受委屈。
雖然孟阿香對表哥并沒有愛慕之情,但這對于她來說是眼下最好的選擇,定下親事后的一月,兩人從表親的關系變為了夫妻。
本以為一切都會按照自己計劃中的日子進行下去,卻不承想一個接一個的厄運在悄悄降臨。
婚后的第一年孟阿香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他的到來讓這個小家多了不少的歡聲笑語,卻也給了這個家重重的一擊。
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孟阿香就發現他和別的孩子有些不同。
當別人會爬會站甚至會走的時候,她的孩子始終連爬都不會,想過很多原因,卻始終沒覺得孩子是智力障礙的問題。
孟阿香和丈夫為了讓孩子盡快發育,開始給他補充大量的營養,以往幾日才能吃上一頓肉的狀態,到后來幾乎是每日都狠下心買肉。
整整五年,孟阿香的第二個孩子都已經會下地跑了,大兒子依舊無法行走,甚至連一聲“媽媽”都未曾喊過。
那時孟阿香帶他走了村里的衛生站,跑了鎮里的私人診所,沒人知道是什么原因。
沒有辦法的孟阿香,只能接受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的現實。
只是她從未想過,這樣的孩子在未來還會接二連三地出現三個,更令她絕望的是,這個過程她還經歷了三次的“白發人送黑發人”。
數十年下來,曾經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大家閨秀,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后,幾乎是一夜白了頭。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三個女兒都十分的健康,可每次看著三個嚴重程度不同的兒子,她的心都忍不住揪得疼。
在她還沒從這些悲傷中緩過神來,她又一次懷上孩子,看著一日日隆起的肚子,她總是祈禱著能有一個健康的兒子。
或許上天也聽到了孟阿香的懇求,小兒子(樂建九)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一絲希望。
三歲前他和幾位姐姐一樣,能吃會走還會喊爸媽,每每看著他打著赤腳朝自己跑來,孟阿香覺得這一切都值了。
只是七個孩子的家庭,讓種地為生的一家人,變得格外吃力,而三個生活無法自理的兒子,孟阿香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錢,去更好的醫院治病。
能讓七個孩子都吃上一口飯,都已經盡力了...
當時,不少的街坊鄰居都勸孟阿香,把三個不會走、不會說話的孩子送走,留在身邊照顧得了一時,照顧得了一輩子嗎?
這番話其實讓孟阿香記了一輩子,但她從未想過將他們送走。
而是考慮到,自己的年紀大,怎樣都會走在孩子前頭,如果自己真的不在了,孩子怎么辦?
只是這個問題,她一直到將近80歲才想通。
后來,四個女兒相繼嫁人,小兒子也娶了老婆分了家,曾經的九口家庭,在孩子的各奔東西后,僅剩五人。
為了照顧三個“智/障”兒子,孟阿香從結婚后就再也沒離開過這個村莊,整整七十年,她為了孩子傾盡了所有,甚至放棄了自己的人生。
她唯一能做到的,只有活得久一點再久一點。
1997年,孟阿香的丈夫離世,彼時她已經73歲了,分別拖著三個50歲、39歲、36歲的兒子。
這三個兒子中,只有第二個孩子智力稍微高于另外一個兄弟,他也是唯一一個會喊“媽媽”的智*障孩子。
平日里,孟阿香除了照顧三個兒子的衣食起居之外,余下的時候都是停留在田地里。
一般到了這個年紀大多數老人,都可以安心地放下手頭的農活,讓幾個孩子照顧了。
可孟阿香根本不敢停下來,一旦地里沒了米,那也就意味著他們沒了生活的來源。
雖然這期間小兒子樂建九時常會回來給母親搭把手,但他也有自己的家庭,能照顧得了年邁的母親,終究沒辦法承擔起三個哥哥。
孟阿香明白小兒子的難處,她打算的是自己還有一口氣,就會養三個孩子一天,直到她真的無法動彈。
從80歲開始,孟阿香就開始給三個兒子準備后路了,她的壽命有限,她不想自己離開,三個兒子成了流浪漢。
當時,她喊樂建九搬來了三個大缸,打算開始慢慢存稻谷,等三缸都滿了,她或許就離開了,三個兒子也有一口飯吃。
為了那一天做準備,孟阿香開始反反復復地教二兒子煮飯。
這個過程她不知道重復了多少次,每次的失敗都讓她忍不住大罵,可每次回過神來,還是要耐心地教他。
直到二兒子真的學會那天,孟阿香緊繃的精神,在這一刻徹底地卸下,這么多年來,這是她第一次感到一身輕。
為了二兒子熟練,孟阿香幾乎將煮飯的任務交給了他,即便煮得再難吃,她還是硬著頭皮吃了下去。
孟阿香在村民的眼中,就好像永遠都有使不完的牛勁,很多和她同齡的人,連地都下不來了。
她88歲的年紀,卻可以彎腰插秧,低頭在地里揮鋤頭,甚至可以吆牛犁地。
可再要強的人,終究會有倒下的一天。
2016年,92歲的孟阿香發現自己已經站不起來,甚至連鋤頭都拿不動了。
這時,她就明白自己能陪三個兒子的時間不多了,只是她未曾想過,自己的大兒子會先她一步走。
在孟阿香生病的那段時間,大兒子也患上了病,樂建九放下手頭的一切,一邊照顧著大哥,一邊陪伴著母親。
可大哥的突然離世,還是給了孟阿香很大的打擊。
大兒子離世一月后,孟阿香吃不進飯,喝不進水,整個人瘦得不成樣,最終還是遺憾地離開人世。
但離世前,三缸存滿的稻谷也算讓她安心離開了。
后來,樂建九將自己的兩個大哥接到了家中照顧,而村里也有不少人陸陸續續站出來,希望給這個家搭把手。
在村民的幫助下,村里騰出了一塊閑置地皮,為孟阿香的兩個兒子建了一間新屋。
未來樂建九也接過母親的接力棒,承擔起照顧兩位大哥的責任。
隨著孟阿香的故事被媒體傳播,不少人都為兩兄弟送來大量的物資,希望能幫助樂建九減輕一點負擔。
只是在同情孟阿香的同時,很多人提出近親結婚本就有爭議,當第一個“智/障”兒子出現的時候,就應該及時止損不再生了。
可實際上,在那個年代有太多這樣的家庭,生活在大山之中,他們對外界的世界本就不夠了解,很多普及的知識,都難以被接收。
至少作為一個母親,孟阿香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孟阿香將自己的一生都給了孩子,這背后的心酸和無奈,只有她自己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