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歸來,舉世矚目。一方面是因為他是美國總統,處于輿論中心。另一方面,他非常地善變。
輿論界消息,特朗普的團隊已告知歐洲官員,將要求北約成員國把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且計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
這個消息之所以掀起波瀾,是因為特朗普之前傳遞出的信息,都是要讓俄烏停戰,對繼續援助烏克蘭沒興趣(因為烏克蘭戰爭是民主黨人搞起來的,也是拜登主要的政治遺產)。所以特朗普放出來這個消息之后,還是讓輿論界部分吃瓜群眾頗為驚詫。特朗普的改變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勸和困難很大。
戰爭的起點和終點難以預測。但一場戰爭要結束,通常情況下,需要有一方服氣認輸,而現在不論俄羅斯或烏克蘭都不服氣。最關鍵的是,特朗普的方案比較不靠譜。
按照特朗普的說辭,調和方案是按照戰場實控線停火談判,將東烏變成克什米爾。這顯然有點瞎胡鬧。
俄羅斯想要東烏四州的全部領土,并且讓烏克蘭退出俄羅斯疆域。
烏克蘭想要疆域恢復到開戰之前。
雙方存在巨大的矛盾。特朗普能勸和誰?顯然誰也說服不了。俄羅斯不可能聽特朗普的話。烏克蘭呢,也不僅僅是烏克蘭自己,還涉及到歐洲的建制派與美國的軍工集團。
第二個原因,歐洲很難搞。
特朗普能搞定歐洲么?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搞不定,也不想去搞。
歐洲左派力量仍然很強。特朗普前一個任期內,就被歐洲左派搞得很無奈。特朗普的想法,是盡可能從歐洲搞錢。
現在整個歐洲都很怕俄羅斯再次強大,當初沙俄與蘇聯給歐洲帶來的壓迫感太過強烈。從大西洋中的英國到中歐的捷克、再到東歐的波蘭與立陶宛,都看俄羅斯不爽。
俄烏戰爭鬧到現在這個局面,美國很明顯是棋手;但英國也同樣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比方說戰爭剛開始那會兒,美國甚至建議澤連斯基到歐洲建立流亡政府,是英國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當時的首相約翰遜告訴澤連斯基,援助馬上就來,澤連斯基政府方才挺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現在即便特朗普不再支持烏克蘭,那么英國也會拉著波蘭、立陶宛等國繼續支持烏克蘭。而且他們都是北約成員國,一旦與俄羅斯打起來,北約也無法置身事外。除非特朗普真的想要解散北約,與歐洲各國做切割,帶著美國回到光榮孤立的時代。如果特朗普真敢那么做,很多人會敬他是一條漢子。但是他大概率不會那么做,即便心里想,大概率也不敢。北約那種戰爭機器,是幾十年形成的龐大的利益共同體,掌握著世界上最強悍的槍桿子(紙面上),不是一個總統能夠輕易撼動的。
上一個任期內,特朗普讓北約成員國的軍費提升到GDP占比的2%,都沒能成功。直到現在,北約32個成員國中,只有23個國家的軍費占比達到了GDP的2%。對特朗普來說,現在既然歐洲想要繼續援助烏克蘭,那么沒有問題,特朗普趁機提出,讓歐洲各國的軍費提升到GDP的5%。特朗普這招其實很聰明,不和北約軍事機器正面對著干,而是把鍋拋給歐洲的政客們。你們想要援助烏克蘭,那好吧,給錢。
第三個原因,要給美國軍方一個交代。
在美國,有兩個勢力總統都不敢輕易招惹,一個是美聯儲,另一個是軍方。
美國歷史上,但凡想要把手伸向貨幣發行權的總統,都會遭遇巨大的危機。不論是林肯還是肯尼迪,概莫能外。
軍方當然也不好惹。上一個任期內,特朗普本想從阿富汗撤軍。他先派人去阿富汗審查軍費賬單,結果審計人員全部墜機身亡。從那以后,特朗普再也沒提查賬的事兒。
原因其實很簡單,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本質上也是一樁生意,很多人通過戰爭發財。美軍在阿富汗花掉幾萬億,錢都用到哪里了?是一筆糊涂賬。但是可以肯定,軍工集團賺得盆滿缽滿。特朗普從阿富汗撤軍不成功,是因為他斷了軍工集團的財路。
拜登后來能從阿富汗撤軍,是因為他很快又開辟了烏克蘭戰場,相當于重新給軍工集團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
戰爭是如何讓軍工集團發財的?這事布林肯日前已經說清楚了,就是援助烏克蘭的資金,大部分都在美國的國內流通。
俄烏戰爭爆發之后,數據顯示,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資金共計1750億美元。
表面上看,這是一大筆錢,對吧。如果這筆錢全部變成飛機坦克無人機導彈等軍火,那么可以想象,烏克蘭戰局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那么這筆錢怎么花的呢?其中的690億和烏克蘭并沒有關系,而是用于援助美國自己的政府機構,包括移民署、難民援助署、能源部門、打擊“虛假信息”部門等等。比如美國國務院有一個“對外軍事融資”項目,給外國政府或組織貸款,資助他們購買美國武器。這事原本與烏克蘭沒有關系,但俄烏戰爭爆發之后,已經從美國國會獲得了約63億美元的“烏克蘭專項撥款”。至于美國那些部門是如何花掉那么多錢的,是一筆糊涂賬,反正就是援助烏克蘭了。烏克蘭當然也不可能說,沒有援助。
剩下的1060億美元(1750減去690)的“援烏資金”,絕大部分仍然被留在美國。
根據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九月發布的報告:這1060億撥款中28億用于人道援助,334億用于“預算支持”以維持烏克蘭政府的運營;剩下的698億才是用來購買武器裝備。
698億美元的“武器設備專用款”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撥付:
其一、根據“總統削減權利”,即允許美國總統使用現有裝備庫的武器庫存直接援助烏克蘭。簡單來說,就是把美軍的庫存給烏克蘭。根據美國白宮發布的總統公告,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拜登已55次利用“總統削減權利”向烏克蘭直接提供軍事援助,總金額超過240億美元。美軍清庫存之后,政府又撥款超過200億美元,用來向美國的軍工企業“下單”,購買最新的裝備補充武器庫,如此軍工企業就大賺一筆。
其二,根據“烏克蘭援助計劃”,美國國會批準,烏克蘭政府可以“按照需求”直接與美國軍工企業簽訂武器采購合同,購買所需武器裝備。由于美國軍工企業的產能無法滿足烏克蘭的需求,他們便做起了二道販子,從其他國家購買彈藥給烏克蘭,然后再向國會高價報賬;隨便一轉手,就賺了大筆的錢。至于那些錢怎么分,那便是國會相關議員和軍工集團內部的事兒了。
簡單來說,軍費是一塊唐僧肉,政府人員、議員、軍工企業,都可以分一口。當然軍費也是一筆糊涂賬。現在雄心勃勃的馬斯克,要提升美國政府的效率,據說還要把賬目搞明白。可以肯定地說,他很快就會碰壁。
回到特朗普身上,他如果貿然阻斷援助烏克蘭,相當于再次中斷軍工集團的財路,肯定會面臨來自軍方的壓力。所以他改口,表示可以繼續援助烏克蘭,相當于給軍工集團一個交代,即沒有斷你們發財的路。
這個消息對誰是最大利好呢?是伊朗。邏輯是這樣的:如果特朗普不再援助烏克蘭,為了安撫軍方,就可能在別處另開一場戰爭。由于特朗普和伊朗關系非常僵,那么很有可能對伊朗動手。既然特朗普表示可以繼續援助烏克蘭,那也就意味著不會另開一場戰爭,伊朗的安全系數大幅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