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詞爛調
《我是刑警》里面,有兩頓飯最讓我印象深刻。
一頓是顧保雄請的秦川,另一頓則是秦川請的陶維志,相似的場景,秦川變客為主,而心境也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前面那頓飯,秦川吃得如鯁在喉味同嚼蠟。
在官本位思想的作祟下,無論秦川如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顧保雄都一味畫地為牢地自說自話,只把秦川氣了個肝疼。
而后面那頓飯,秦川對軸到走火入魔的陶維志,則只有心疼、撫慰和勸導。
眾所周知,為了給三個被害女娃娃的家人一個交代,陶維志在錯失先機的情況下,對每個線索都珍而重之地一查到底。
沒看到,他那樣一個傳統刑偵技術的堅決擁躉,都接受了DNA檢測這樣的新技術,而為了驗證顧萬里一事的真實性,他更是連大清律都查了個遍。
這也就是為什么,秦川那么反感油鹽不進的庸官顧局,卻對陶維志、楊雄這些多年如一日硬攻冷案的干警們另眼相待。
對于一路從基層刑警升到總隊長的秦川來說,他不怕你方式方法不對,就怕你不干事!
01、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歷時八年,專家組來來去去無數次,昀城溪城系列槍殺搶劫案都遲遲未破。
究其原因,除了張克寒超出常人想象的窮兇極惡和殘忍狡詐之外,還離不開顧保雄那些當權者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兩地的爭功搶功。
尤其是顧保雄這種庸官,則形象地詮釋了什么叫“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張克寒在溪城犯下的第一案,就是在郊野公園踩點時,通過殘忍殺害一名老人來試槍,好以此來測算當地警方的出警時間。
案發后,武英德等刑偵專家迅速趕往現場,曹忠恕老師在檢測過現場遺落的彈殼痕跡之后就很肯定地指出,該案和昀城兩起槍案應系同一嫌犯所為。
在2004年和2005年,該嫌犯用這把M20手槍在昀城連犯了兩起槍殺搶劫案,分別搶了七萬和十七萬。
當時,武英德在綜合分析后就給出了結論,這個人就和之前的張君一樣是職業犯罪,而之后的槍殺哨兵奪槍案更證明了這一點。
可是,當地警方和專家組的偵破思路不一致,導致專家組在昀城備受冷落,提出的辦案建議和偵查方向無法落實,最后只能無功而返。
按說,有這么幾位刑偵界的資深專家背書,昀城和溪城這三起案件并案偵破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然而,顧保雄這位局長卻以郊野公園一案兇手只是槍殺并沒有侵財為由,死活不同意跟昀城并案偵查。
會是一場場開,可全是些車轱轆話,任專家組如何強調通過并案和昀城達成情報和資源共享,顧大局長就是我行我素地不松口。
這還不算,他還陰陽怪氣地否定專家組的建議:
“講來講去都是猜測,只靠猜測,我們不能和昀城并案,更不能盲目布防。”
結果,專家組剛從溪城失望而歸,張克寒就再次出手了。
沒辦法,這兩位都已經七十多歲了的老人,因為心系案情,哪怕再看不慣顧局的官本位做派,還是只能再次不顧勞累地趕往溪城。
郊野公園旁的銀行、槍殺、侵財,這些關鍵詞一出,無不驗證了專家們在上一案做出的兇手只是在踩點試槍的猜想有多準。
可就算被現實啪啪打臉,顧局還是固執己見地不肯并案,寧愿大范圍撒網懸賞來向民眾征集線索,也不愿和昀城并案。
武英德等一幫技術大拿,空有滿腦袋辦案思路,卻在當地沒有一點辦案條件,更指揮不動畫地為牢的顧大局長。
幾番折騰下來,先把一心破案的武老給急病了,實在無能為力了,他才想讓能干事兒也敢干事兒秦川接下這個案子!
其實,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了,武老怎么也不會讓秦川去赴湯蹈火。
當時的情況,就像秦川和趙飛說的那樣,當地警方不提供工作環境,他們又調動不了任何資源,想破案根本就不是脫幾層皮的事兒!
02、一個人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一直以來,秦川從來就沒怕過吃苦,可就怕干不了事兒。
可眼看都一年了,昀城、溪城兩地還是各自為政,誰也不想跟對方合作共享資源、情報,更別提聯合偵查布防了。
兇手不正是看穿了這一點,才在兩地流竄作案的嗎?
只要兩地堅持不肯合作,任你的網布得再嚴密,他總能找到漏洞鉆出網眼,而等你這邊剛放松一點警惕,他就會瞅準時機再做案。
這也就是說,機制問題不解決,任誰去昀城主持專案組工作都沒用。
所以,第一次還沒等武老說出口,秦川就告辭了,直到武老摔傷他再次上門探望,師徒倆才有了那場推心置腹的談話!
“川兒,你知道,現在咱們中昌刑警啊,頭上壓的最大一座山,就是溪城這個案子!殺了這么多人,這明擺著就是職業犯罪呀,我們也都確認,那是一個人,可就是破不了案!我這身體啊,確實也不給勁了,可是咱這事兒呢,我這專業,你得,這得傳承下去,這活,總得有人接,總得有人能、能頂上去……川兒,你再受一點委屈,把這案子接了!咱爺們倆這,師徒一場,咱齊心協力,把這案子破了,成嗎?”
所以說,若非被師父的話打動,若非還懷著對刑偵工作的一腔熱血,秦川根本不可能在那種條件還很不成熟的情況下接下這個案子。
再加上,身為刑警的責任與擔當,也讓他不能有絲毫趨利避害的想法,他才會明知必定是困難重重,還是一往無前。
“一個人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個人行為,變成國家行為,最后再變成歷史行為!”
果不其然,對于到了溪城連見面會都沒開就強勢介入偵破工作的秦川,顧局表現出了極強的戒備。
秦川的工作作風不同于武老那些老同志,破起案來根本無視顧局的官腔和小鞋,沒條件就是創造條件也要上。
所以,顧局請他吃飯并訴苦說為何不跟昀城合作,他才會那么反感,一番開解勸導無果后,頓生雞同鴨講之感。
在秦川看來,兩地就算有再大的恩怨,也不該影響到這幾起命案的偵破,更不該成為不并案的借口。
而秦川那種干實事兒的工作魅力,也很快征服了梁崢、鄧光榮等人的傾力相助,這才一步步識破了張克寒的偽裝。
至于顧局等人的不配合,不僅沒能逼走秦川,反而讓他越來越跟這個案子較勁兒死磕,就連生病動手術和母親去世的打擊都沒能讓他心生退志。
秦川的破案意志之堅決,令想把他調開的陶廳都動容,表示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案子破了!
可以說,正是陶廳表態之后,秦川再次前往溪城時,顧局的態度才會發生那么大的轉變,昀城、忠城等也開始積極配合起來。
雖說,仍然有人想爭功搶功,也確實延誤了好幾次誘捕張克寒的良機,可并案之后的效果也顯現出來,就連詭計多端的張克寒也無處遁形。
等秦川摸清了他的心理和行為軌跡,破案和抓捕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直至張克寒被擊斃,秦川跟這個案子死磕的目的才算全部達成,既破了影響惡劣的命案,又帶著一幫新刑警學會了如何破案!
03、冷案暖心。
如果說張克寒一案秦川最累的是心,那接下來的疑難積案攻堅,則把他的心暖了又暖。
這些雖然都是陳年未破的積案老案,可冷的只是案子,人心卻都是暖的,從清江的楊雄,到林城的陶維志,再到良城的范守良,無不如是。
清江兩案整整十八年未破,成了壓在當地刑警心里的大石頭。
而為了案子能夠重啟,他們不僅保留了當年專案組辦案的辦公室,這些年來每個新警員入伍也都要在那里接受教育:鍥而不舍,胸裝兩案。
就連他們在秦川偵破清江爆炸案時那么配合,也是為了能讓他留下來指導他們重啟調查清江兩案。
所以,清江兩案的工作環境還是非常好的,基層干警們的配合度也很高,嫌犯才在大范圍的指紋比對中伏案落網。
而良城連環殺人案歷時之久,受害人數之多,讓它在全國都備受關注。
為了破案,專家組去了一波又一波,偵查方案也是換了一個又一個,最后連檢材都快被耗光了。
當破案希望一次次破滅之后,當地警方在壓抑和憋屈之余,心態也被搞疲了,以至于秦川重啟該案時,大家的抵觸情緒才會那么大。
他們不是不想破案,而是已經絕望了。
多年堅持追兇的老刑警范守良,就是因為遲遲破不了這件案子,最后才精神崩潰的。
因為一直沒能破案,他哪怕都老年癡呆住進療養院了,還是念念不忘要“抓兇手”。
因為這個喪心病狂的兇手遲遲未能落網,導致當地百姓一度人心惶惶,當地女性很多年都不敢穿紅衣、留長發,有受害者家庭從此沒再過過一個春節。
而這一切,都讓秦川更加堅定地要破了這樁積案,還被陰云籠罩了二十八年的良城一個晴天。
至于東林三女被殺案,秦川則是直接被陶維志等人的執著和信念給感動和震撼了。
真要說起來,這起案件完全是新舊偵查手段和技術轉換和交替過程中出現的犧牲品。
因為案發現場留下了犯人的DNA、指紋、足跡,所有人都覺得案子條件好,就一門心思撲在了血樣采集和做DNA上了。
也正是在認定了DNA檢測等新手段必能破案的情況下,才忽視了傳統的摸排布控,等DNA比對失敗的結果出來,再去收集視頻信息也晚了。
六年下來,陶維志就像走火入魔了一樣,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卻總是在踹開真相大門的臨門一腳止步不前。
當檢測到兇手DNA跟淑城顧家有關聯后,他就帶同事天南海北地查遍了顧家的適齡男性,為了驗證顧家后人話里的真假,他甚至翻遍了大清律。
最后,就連他自己都苦笑著說自己走火入魔了。
飯桌上,秦川面對又剛又軸的陶維志,沒有絲毫不耐煩和反感,而是滿眼都是撫慰和心疼,言語間也都是開導。
對于秦川來說,鉆了好幾年牛角尖的陶維志,可能思路和方向確實錯了,可卻更能讓他共情,也更能讓他看到刑警身上閃光的一面。
因為,他們這些人才是真的在干事兒,只是受了眼界和思想的局限罷了,所缺的也只是一個傳幫帶的機會。
相比起那些在其位卻不謀其職的人來說,這些對破案心懷執著和信念的人,才代表著刑警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