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立法機構上周五經(jīng)過表決大戰(zhàn),三讀通過“罷免法”、“憲訴法”、“財劃法”修正案,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表示,兄弟姐妹們團結一心,堅定保護“院長”韓國瑜、痛擊當家鬧事破窗當賊的民進黨,歷經(jīng)三個寒夜,最終用鋼鐵般的意志守護住議場、透過民主的程序通過三法修正案。
然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受訪時卻有不同意見。他表示,做這么重大的決定,需要用這樣子對抗的方式來通過,我不認為我們臺灣人認為這是我們的驕傲,其實是應該經(jīng)過一些相當?shù)膮f(xié)調(diào)處理。
5個月前,臺立法機構改革法案闖關后,宋楚瑜做客節(jié)目也強調(diào)善意與溝通,他還舉出自己三十多年前的親身經(jīng)歷,回憶如何在199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改選前夕,夜赴時任民進黨主席黃信介住家,化解了民進黨要杯葛選舉的計劃。宋楚瑜說,李登輝當選領導人后來接見了黃信介,之后他作為國民黨秘書長,參與完成了分階段對資深“國代”“立委”的勸退工作。
宋楚瑜反復強調(diào)溝通對化解當前朝野對立的借鏡意義,但如今的時空環(huán)境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那時李是有意要借助在野黨的力量來穩(wěn)固自己在國民黨內(nèi)的權力,而今天的賴清德只要守住綠營基本盤就能夠贏得選舉,朝野對立,也沒有讓他的民調(diào)大幅下滑,甚至認同他的“互不隸屬”主張者也跨越藍綠分際,這是民進黨“當家還敢鬧事”的前提。
碰上不合意的法案就發(fā)動“青鳥”上街,再不成還有“憲法”法庭兜底,而他們訴求的主題也無關法案內(nèi)容本身,而是大賣“芒果干”,操作“抗/中/保臺”,進一步發(fā)動惡罷。目的就是要推翻在立法機構席次沒過半的局面。就像前綠委沈富雄說的,當賴清德、卓榮泰可以公開感謝“青鳥”,民進黨已經(jīng)承認放棄議會政治,他們要群眾運動。
試問,在這樣的對手面前怎么溝通?只有國民黨低頭乞降,接受民進黨“抹紅”、承認自己是“外來者”,估計那些鬧事青鳥們才算滿意。當民進黨的“立委”可以公開在立法機構內(nèi)羞辱藍委翁曉玲,只因為她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叫罵“滾回去”,高喊“臺灣尚勇”,類似現(xiàn)象無關溝通,而是“獨”激起的紛爭與對立。
何況,當年的宋楚瑜雖然助李化解了朝野沖突,可是“修憲”的六年后,臺灣省政府就被虛級化,隔年被縮編改制為行政部門的派出機關,這想必是善于溝通的他之后不曾想到的結局。
回到這次修法,連“獨派”大老林濁水都發(fā)文表示,民進黨執(zhí)政8年半,其中8年還全面執(zhí)政,卻不主動修法,今天才面臨“被修法”的處境,“'中央'被修得哇哇叫,不公的縣市哇哇叫;但過去被不公平對待,而新法多分到的地方民眾會怎么看?”
事實上,賴清德德?lián)闻_南市長時曾說,“人口持續(xù)往北、中部集中,沒有達成‘中央'政府當時所強調(diào)的為了城鄉(xiāng)平衡的目標,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主要成因,是升格只作一半,升格后相關的配套法案,包括財政收支劃分法、公債法并沒有隨同通過。”甚至他還向時任行政部門負責人陳沖喊話,“要拿出非過不可的決心”。現(xiàn)在翻臉不認帳,無關溝通,無非是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至于“選罷法”和“憲訴法”修法,如果沒有先前藍白合力的立法機構改革法案被“憲法”法庭做掉,沒有民進黨揚言發(fā)起惡罷,就不會有當前在野黨的反制,造成對抗的源頭是民進黨,認為靠對抗通過法案的說法對被動因應的在野陣營未盡公平。
雖然面對不講理的民進黨,認為溝通就能化解朝野對立的說法有待商榷。不過這倒是對當前的兩岸關系提供了一些思考。尤其當一些島內(nèi)輿論常把“獨”引起的沖突對立歸咎反“獨”。面對這類倒果為因的現(xiàn)象更需要明確,兩岸關系的核心就是“統(tǒng)獨”問題,認同一個中國,才是兩岸關系健康發(fā)展的基礎與保證。哪怕是強調(diào)融冰溝通,也不應回避這個根本性的前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