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高新區每年度的綜合排名結果終于不再神秘了。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關于印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通知》(工信部規〔2024〕169號),完成了2024年178家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工作。現公布綜合評價前50名以及工業總產值、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人均技術合同成交額、優質企業數量、營商環境等六個單項評價前20名排名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家級高新區綜合評價結果不再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而改由國家工信部發布。這里涉及到國家高新區管理體系的改革。從1988年第一個國家高新區建設開始,其發展就與中國科技主管部門息息相關。在30多年時間中,國家高新區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不僅在中國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在科技創新上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截至目前,國家高新區共178家,并依托66家國家高新區創建了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創區)。數據顯示,2012-2023年,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12%。202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9.2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約23%。2024年1-7月,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2%,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4.1個百分點。
國家高新區聚集了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全國近50%,涌現出第一款人工智能芯片、第一個量子通信衛星等大量原創技術、首發產品。國家高新區匯聚了全國約30%的高新技術企業、4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的獨角獸企業,形成了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廣州先進制造業等萬億級產業集群。
2023年重組科技部時,將科學技術部的組織擬訂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規劃和政策,指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科技園區建設,指導科技服務業、技術市場、科技中介組織發展等職責劃入工業和信息化部。
核心目的就是加強產業資源和要素的整合,強化產業組織創新和地方經濟融合發展,加快實現影響我國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的突破;優化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等多鏈融合,提高產業資源的配置效率,提升我國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園區薈(ID:biaozhunpark)特意整理了相關數據。根據排名顯示,綜合評價前10名的國家級高新區為中關村科技園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上一年度排名相比,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跌出了前十名,僅列第12位。
排名還公布了部分單項評價結果。其中,工業總產值排名前五的國家高新區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排名前五名的為中關村科技園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排名前五的國家高新區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均技術合同成交額排名前五名的為中關村科技園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湘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優質企業數排名前五的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排名前五的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工信部官網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