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王妃,卻叛亂篡位,聯手外戚把持朝政,一度差點讓一個興盛的王國走向了滅亡。
他是皇帝,卻膽小無能,不但把祖宗的基業一朝盡喪,而且還勾結外族騙開邊關大門。
他是大臣,卻縱欲成性,道德敗壞,在皇帝的授意下借著編書的任務對先賢的典籍大肆篡改“閹割”。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罪人,在真實的歷史中臭名昭著。
但現如今他們三人卻被影視劇美化成了偉光正的大人物,受到無數人的追捧。
他們到底是誰?
真實的歷史形象又都是什么樣子的呢?
從后宮走出來的蛇蝎女子
2015年的時候,由孫儷老師主演的《羋月傳》上星播放。
這部歷史大戲一經播出就好評不斷,不但在收視率上碾壓了同時段所有的電視劇,而且還榮獲了不少的大獎。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好成績,都離不開孫儷老師精彩的表演。
她所飾演的羋月有情有義,為了國家和親人不惜以身飼虎,遠嫁秦國。
后來在丈夫死后她又忍辱負重,不但撫養大了自己的孩子,還借助外力平定了秦國的叛亂,最終讓兒子登上了秦王的寶座。
可以說,電視劇中的羋月是完美的,她是好女兒、是好妻子、是好母親更是心懷國家社稷的好太后。
如此的形象也難怪她能夠圈粉無數,成為觀眾們津津樂道的“中國第一后”。
但其實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羋月的故事都是假的,是編劇們自己杜撰出來的。
真實歷史上的羋月形象跟電視劇當中所飾演的差了十萬八千里。
楚國宗室出身的羋月16歲那年被楚懷王以聯姻的方式送到了秦國,成為了秦惠文王嬴駟的妃子。
在和嬴駟生活的18年里,她一共生育了一子三女。
公元前311年,重用張儀,鑄造了大秦基業的秦惠文王嬴駟在四十六歲這年病逝。
他死后嫡長子嬴蕩繼承了秦王之位,他就是戰國時期武力值的天花板秦武王。
只可惜這個秦武王嬴蕩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和麾下的武將比試舉鼎的時候不幸失手把自己給砸死了。
嬴蕩由于沒有子嗣,所以他死之后秦國就發生了動亂,嬴駟成年的兒子們都想要染指秦王之位。
這個時候羋月看到了機會,她聯系自己娘家人策反了右丞相,開始起兵篡位。
之后羋月利用強大的兵力拉攏了不少文武大臣,最終篡位成功。
推舉兒子登上秦王之位后,羋月又以兒子太過于年幼不能親政為借口自己把持朝政。
大權在握以后羋月一邊開始圈養面首,一邊又大肆的排除異己,把曾經不滿自己的人都誅殺一空。
最后就連嬴蕩的母親也沒有逃過羋羋月的毒手。
見事不可為,大秦左丞相甘茂連夜逃到了魏國,這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為了進一步加固自己的權利,羋月在朝堂上大肆的安插外戚,這嚴重擾亂了秦國正常的發展,讓原本蒸蒸日上的大秦國力漸漸開始衰退。
羋月不但殘暴短視,而且還非常無情。
當年她兒子剛剛篡位成功的時候,她曾經拉攏過義渠王,而且還和對方私通生下過兩個孩子。
但在公元前272年的時候,她又翻臉不認人,在后宮當中誘殺了義渠王,并且發兵徹底覆滅了義渠國。
頭條百科
她的這些所作所為不但朝中的大臣們看不慣,就連她的親兒子嬴稷也頗有微詞。
畢竟他雖然名義上是秦王,但權利卻都被母親分給兩個舅舅和兩個弟弟。
這一度讓秦國人只知道太后和四貴完全不知道秦王。
試想有哪一個當權者能夠忍受這樣的事情呢?
于是在公元前266年的時候,秦昭王嬴稷聯合大臣廢掉了自己的母親,把權利都拿回了自己的手中。
第二年,失去了權柄的羋月在后宮中憂懼而死。
叩門天子朱祁鎮
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漢人所創建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
經過了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的不斷開拓,大明王朝的實力發展到了頂峰,一度威壓四海,無有不服。
只可惜就在大明朝最強盛的時候,朱瞻基的廢物兒子,軟骨頭的朱祁鎮卻在土木堡一戰葬送了祖宗所有的基業。
甚至就連他自己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虜。
之所以會這樣,都是因為朱祁鎮長了個豬腦子,聽信太監王振的讒言,不顧將領們的勸阻讓大軍陷入了死地。
這一戰之后,朱棣和朱瞻基留下來的軍隊十去七八,大明王朝元氣大傷。
幸好此時朝堂上有明朝最厲害也最正直的文臣于謙主持大局,這才讓大明險之又險的吊住了一口氣。
在于謙的支持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繼位,開始收拾朱祁鎮留下來的爛攤子。
就在一切都開始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朱祁鎮這個無能而又貪生怕死的東西竟然在瓦剌喝著小酒還納起了小妾。
不但如此,他還利用自己皇帝的身份命令守關的大將打開城門,放瓦剌人進關劫掠。
如此不知廉恥的騷操作也讓朱祁鎮繼“明堡宗”之后又被冠上了“叩門天子”的頭銜。
縱觀歷朝歷代的皇帝,還真沒有人能比朱祁鎮更加的無能和無恥。
瓦剌人也不想養著這種廢物,于是便不懷好意的把朱祁鎮放歸了大明朝。
這個在外如同垃圾一樣的東西,回到朝堂之后卻再次耀武揚威了起來。
他伙同自己的母親和一些奸佞之輩在南宮復辟,重新把皇帝的權柄拿了回去。
復辟之后朱祁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秘密害死了自己重病的兄弟朱祁鈺。
然后他又不顧朝臣的勸諫誅殺了大明的肱股之臣于謙立威。
可以說這個廢物對待外族的時候卑躬屈膝一無是處,但對待自己人的時候卻要多兇殘有多兇殘。
他的這一系列迷之操作算是徹底的把大明王朝的根基給挖斷了。
雖然朱祁鎮主理朝政,清洗宦官和武將體系,但也有學者認為這是讓大明朝一改之前文武并進的形式,開始尊文抑武,對外越來越軟弱。
也正是從他這一代開始,明朝逐漸走向下坡路。而朱祁鎮唯一做過的一件被公認的好事,就是他廢除了宮妃殉葬制度。
朱祁鎮這個人不但是大明王朝的罪人,也是中華民族的罪人,選這樣的貨色成為繼承人,真的是朱瞻基一輩子做過最錯誤的事情。
如果當年朱瞻基沒有立朱祁鎮為太子,或者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死去,大明王朝的結局可能都會好上不少。
但就是這樣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現如今卻被一些編劇美化成為了大明王朝難得的英主。
在一些明代的影視劇當中,朱祁鎮的形象是非常正面的。
他被俘虜說成是能屈能伸;害死朱祁鈺、誅殺于謙被說成是迫不得已;他不但革新利弊,而且銳意進取,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大明王朝才真正的走向了輝煌。
毫不客氣的說,電視上的朱祁鎮除了名字是真的以外,基本上都是假的。
但可惜很多人看電視并不會刻意的去了解真實歷史。
所以就因為這些胡編亂造電視劇的美化,臭名昭著的無能天子朱祁鎮搖身一變成為了人人追捧的對象。
這讓人覺得既可笑又可悲。
如果我們影視圈照這樣發展下去,說不定真的有一天,那些民族罪人和漢奸們也都會洗白上岸。
被精神閹割的大清才子
被朱祁鎮折騰垮了的大明王朝滅亡以后,關外的滿清韃子入主了中原。
他們為了更好穩固自己的統治,入關以后就開始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據歷史資料記載,滿清入關以后有不少于4000萬漢人死于了他們的屠刀之下。
光是殺人還不夠,他們還大興文字獄,從精神上面閹割軟骨頭的讀書人。
影視劇中聰明正直,一力抵抗大貪官和珅的紀昀紀曉嵐其實就是被滿清朝廷精神“閹割”的文人代表。
他雖然少有才名16歲就參加了童子試,但科舉的道路并不順暢,先是鄉試落第,后來又未能直接考中進士蹉跎了十多年。
一直到1754年30歲的時候,紀曉嵐這才終于在會試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中了進士之后,紀曉嵐成為了庶吉士,在翰林院里面任職。
由于他文采很不錯,而且平時愛講笑話所以漸漸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賞識,成為了東方朔這樣的人物。
因為經常跟在皇帝的身邊,所以紀曉嵐得知了不少機密的事情。
按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這個道理紀曉嵐肯定是知道的。
但結果紀曉嵐為了給自己的親家脫罪,把皇帝跟前聽來的消息泄露了出去。
這讓乾隆大怒,把紀曉嵐發配到了新疆烏魯木齊一代。
紀曉嵐不止口風不緊,而且非常的貪花好色,據說他縱欲成性,每天都無女不歡。
此事都不是什么秘密,就連皇帝也知道紀曉嵐的這個毛病。
私生活上面不檢點的紀曉嵐在精神和道德上更是非常的不堪。
他被乾隆赦免以后憑借著幽默風趣的言辭重獲圣眷,不但官復原職而且還被乾隆欽點為《四庫全書》總纂。
乾隆這個人特別的好大喜功,稍微做出點成績出來就會洋洋得意,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因此他想要編纂一部超過《永樂大典》的百科全書。
善于揣摩圣心的紀曉嵐知道皇帝的想法,所以上任以后一改之前的毛病,工作特別的認真。
和大明王朝不一樣,滿清皇室屬于外族,所以先賢典籍中的很多觀點都是不利于滿清朝廷統治的。
這一點紀曉嵐非常的清楚,因此他在編書的過程中把所有不利于滿清的東西都給刪掉了。
這樣的《四庫全書》確實讓皇帝和滿清朝廷特別滿意,但就歷史價值來說,它要遠低于《永樂大典》。
為了徹底的掩人耳目,《四庫全書》完成以后,不少先賢的典籍還被乾隆下令銷毀了。
以紀曉嵐對乾隆的了解,此事他應該是早就預料到的,但結果他不但沒有勸誡皇帝,反而在背后默默的推波助瀾。
由此可以看出,紀曉嵐完全就是乾隆奴化漢人的幫兇,要不是如此,愛說話愛作詩的紀曉嵐也不可能在文字獄的風波中毫發未損。
正是因為編纂《四庫全書》立下了大功,所以紀曉嵐被乾隆大力的提拔,不但成為了內閣學士,而且還兼任禮部侍郎。
禮部侍郎已經算是朝廷的重臣了,這也讓他跟乾隆的寵臣和珅漸漸熟悉了起來。
《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劇中的大部分故事情節,也就是從此刻開始的。
但電視劇當中把紀曉嵐塑造的太偉光正了,似乎整個滿清就他一個好人。
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以紀曉嵐的圓滑,他別說硬鋼和珅了,就算給和珅拉個臉他都是做不到的。
電視劇當中的紀曉嵐不但一心為民,不畏強權,而且還特別清廉,每天就居住在連丫鬟下人都沒有的草堂中。
這其實也是編劇想當然了,要知道雖然紀曉嵐有一間名叫“閱微草堂”的書房,但其實他是一點也不缺錢的。
作為滿清的禮部侍郎,就算他的宅邸沒有和珅那么富麗堂皇,但也一定不會像電視中演的那樣寒酸。
真實歷史上的紀曉嵐確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正是因為八面玲瓏,善于揣摩上意,所以他才能最后以八十二歲的高齡善終。
因此,說紀曉嵐是壞人多少有些過分,但他確實算不上什么忠貞之士,也完全沒有電視劇當中演的那樣偉大。
他只不過是滿清朝廷用精神閹割后的一個普通官員。
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歌頌追捧他,縱觀滿清,才名不弱紀曉嵐,且鐵骨錚錚的文人大有人在。
劉墉、鄭板橋、林則徐這些人才是滿清一朝真正有能力又有骨氣的文人代表。
結語:
春晚小品中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對“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對歷史我們一定要足夠的尊重,畢竟以史為鑒才能知興替。
這樣不尊重歷史,有意或者無意的去替一些“壞人”做粉飾,不但是數宗忘典的行為,而且還遺毒無窮。
希望這種行為以后能夠少一些,這樣才是對我們下一代真正的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