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
海明威是20世紀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作《老人與海》《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乞力馬扎羅的雪》《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誰而鳴》是1940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海明威以西班牙內戰為故事背景,以反法西斯主義戰爭為創作主題,寫出了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故事的主角是羅伯特喬丹,他是一名教西班牙語的美國老師,由于受到他祖父的思想影響,羅伯特喬丹的一生都為了共和事業而奮斗。
當西班牙內戰開始之后,羅伯特喬丹剛好在西班牙進行考察學習,因此他毫不思索地站在了西班牙共和國的一邊,積極地投身到反法西斯戰爭之中。在共和國政府軍的反攻時,羅伯特喬丹接到命令深入敵后去炸毀一座橋梁。雖然羅伯特喬丹深知這次任務的危險性非常大,但是依舊毫不退縮地領命前往。
羅伯特喬丹一路上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在游擊隊的配合之下成功將橋梁炸毀,在撤退的過程中受了重傷,于是他告別愛人與戰友,自己一個人留下狙擊追兵。結果是悲慘的,但是羅伯特喬丹用他最后偉大的犧牲精神證明了他自己對理想的追求,更加證明了他是一個配得上英雄稱號的人。
其實,這個是一個感人的英雄故事,反法西斯戰士羅伯特喬丹為了配合一支游擊隊炸毀橋梁而犧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故事雖然很感人,但這不是海明威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海明威其實不是在歌頌個人影響主義,而是借這個故事來闡述他的個人思想和價值,那就是反戰。海明威其實思想很鮮明,他就是反戰。
海明威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曾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戰斗。所以說他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戰爭帶給他死亡的痛苦,它不斷被戰爭的夢魘折磨,身心疲憊,這些早已映入在他的腦海中,其實,他的很多故事雖然都是在敘事硬漢,但是也掩蓋不了他對戰爭的批判。
戰爭機器下,個體的渺小和無助!
戰爭一旦發動,整個社會都會圍繞戰爭而展開,在戰爭機器之下,個體是極其的渺小,任何的個體都會被淹沒。戰爭給我們帶來的是什么?是無情,是妻離子散,是家破人亡,用魯迅的話來說,是連做奴隸的日子都沒有。
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在影響人的命運的種種復雜因素之中,哪一些是人所能把握的?哪一些是人所無能為力的?人在多大程度上應對自己的命運承擔責任?人的價值何在?戰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人們到底為什么而戰?為正義?那什么是正義呢?
戰爭就是一場宏大敘事,宏大敘事下,所有個體都會被無情的卷入其中。人不再擁有自我,反而要隨時為了大局和“正義”去犧牲。戰場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戰爭的殘酷和恐怖不僅表現在戰況上的慘烈,更是對人精神的一種折磨。整個社會都不會按照常規運行,戰爭機器下,所有現行的規則都將被戰爭行為所取代,不可預見,未來變得不確定性,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是什么樣子。
而且當人進入戰場后,人性會被磨滅。人類在戰爭的籠罩下已經無法控制自己,早已喪失了人性的概念。極端的環境吞噬了人性,如果不去殺敵人,就只能坐以待斃,只有不停地殺戮,才能緩解內心極端的恐怖。
“正義的戰爭已一去不復返,無論現在的還是將來的戰爭都是狂人與狂人之間的戰爭。”
戰爭的本質是反人性的,戰爭帶來的冰冷的恐懼感時刻攫取著身心。人們在與荒謬進行的力量懸殊的斗爭中,理性逐漸被動搖和銷蝕,人們一遍遍自我麻痹,企圖說服自己戰爭不會觸及到自己,一方面又掩飾不了眼里實實在在的恐懼。
海明威就是警惕我們,世界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邊緣,如果不及時制止戰爭,整個人類都會走向毀滅的邊緣。那么,是誰把被戰爭徹底剝離、扭曲的人帶入到戰場?
本文參考文獻:
海明威.《喪鐘為誰而鳴》
劉曼.論《喪鐘為誰而鳴》中的英雄主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