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讀書打卡群,讀到了余珉鴻老師的文章,很不錯,留存記憶并分享給大家。謝謝讀者朋友,謝謝余老師!
有人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們是搖動樹的那棵樹,我們是推動云的那朵云,我們是喚醒靈魂的那個靈魂。我們的使命就是在教育的廣袤星空中,探尋那最為璀璨的星辰,我們的責任就是尋求和創造育人的智慧與力量。陳大偉教授的《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第二版),恰似這樣一顆耀眼的星,散發著迷人的光輝,吸引著我們靠近,去領略其中的深邃與美妙。開啟我們對教育本真的深刻理解之門。
翻開此書,首講便如清泉般潤澤心田。“幸福教育,是讓人成為人,讓人享受生命尊嚴、實現生命價值的教育。”在這個快節奏且功利性漸長的教育環境中,我們常常會在有意無意之間,迷失于分數與升學的漩渦,忘卻了教育最初的使命。陳教授的話語如晨鐘暮鼓,提醒著我們教育絕非知識的機械灌輸,而是要助力學生成長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能自尊自愛且懂得實現自我價值的個體。幸福,不應是遙不可及的幻影,而應貫穿于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于師生相伴成長的點滴中自然流淌。
理想的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造的精神家園。傳統課堂模式,教師講授學生聆聽,已被徹底顛覆。教師是學習旅程的引路人,與學生攜手并肩,共同探索知識的神秘寶藏。課堂不再是枯燥的單向傳輸通道,而是互動的舞臺、合作的天地、探究的樂園。每一次思維的碰撞,每一回情感的交融,都如同閃耀的星光,點綴著這片精神家園,讓每一個獨特的生命都能在其中盡情舒展、綻放華彩。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陳教授對教學策略的闡述,恰似一場智慧的盛宴。他憑借豐富多元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教學方法的千變萬化與無窮魅力。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我們仿若靈動的舞者,需巧妙地選擇并運用適宜的教學之“舞”,以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學習的熾熱渴望,培育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才能。這不僅考驗著教師的專業功底,更呼喚著教育智慧的覺醒與生長。唯有不斷在實踐中摸索、嘗試、創新,方能在教學的藝術舞臺上跳出絢麗多彩的華章。
教育首先是人與人的相遇。“教育靠關系。”陳教授對師生關系的獨到見解,如春風化雨,潤澤著教育的情感土壤。良好的師生關系,宛如穩固的基石,支撐起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的巍峨大廈。當尊重、理解與信任成為師生關系的主旋律,愛與關懷的絲線便會將彼此的心緊密相連。在這樣的溫馨氛圍里,學生不再因犯錯而膽戰心驚,教師亦不再是冷峻威嚴的權威象征,而是并肩同行的成長伙伴。師生共同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于學習的樂趣里沉醉,一同書寫教育旅程中溫暖動人的篇章。
評價不是為了排隊,而是為了促進成長。現行教育評價體系的傳統壁壘正在被沖擊。陳教授所倡導的多元化、過程性評價方式,恰似一盞明燈,照亮了學生成長的多元路徑。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努力與進步,如此評價方能激發學生內心潛藏的動力源泉,助力他們精準地發現自我、勇敢地超越自我,而非被單一的分數所桎梏,在片面追求高分的狹窄賽道上疲于奔命。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無論是杜威還是陶行知先生都對課程與生活融合進行了生動詮釋。因此,陳教師提出,重要的是要學以致用。課程與生活的緊密交織,讓教育不再是脫離實際的空中樓閣。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如同在肥沃的土壤中汲取知識與技能的養分,同時培育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卓越的實踐能力。這樣的教育,不僅讓課程內容變得鮮活飽滿,更讓學生學會如何巧妙地應對生活的挑戰,如何與世界溫柔相擁、和諧共生。
身處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浪潮之中,陳教授對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有著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他明確指出,技術并非教育的篡位者,而是強有力的助推器。通過合理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時空的枷鎖被打破,為學生量身定制的個性化學習路徑如繁花般綻放。無論是遠程教學資源的共享,還是智能學習工具的助力,都讓教育的公平性得以彰顯,教學效率大幅提升,學習體驗愈發豐富多元。
“教師是教育的靈魂。”陳教授深知教師成長對于教育的深遠意義。教師的持續學習、深刻反思與勇于自我挑戰,是教育質量提升與學生美好未來的堅實保障。教師的專業發展,絕非簡單的知識更新換代,而是教育理念的脫胎換骨、教育情懷的深沉積淀,是對教育事業那如烈火般熾熱且永不熄滅的熱愛與堅守。
《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第二版)不僅僅是一部理論著作,它更像是一位知心摯友,在教育的漫漫長路上與我們傾心交談;又似一位智慧的導師,引領我們穿越教育的迷霧,找尋到幸福與理想的彼岸。愿我們都能有幸捧起這本書,在字里行間汲取力量,讓教育的光芒如暖陽般灑落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共同繪制出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的壯美畫卷。”
12月11日,在浙江義烏繡湖小學的《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分享交流中表達了“教育的良心,讓學生經歷美好幸福的課堂生活”意見,這里也分享一下:
成都大學陳大偉
,贊22
人物介紹 | PROFILE
陳大偉
教育學教授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長
中陶會新教育分會副理事長
重慶當代教育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西部名師名校網”總監
“教師培訓理論與實踐”方向國培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教師教育與教師專業成長,課程與教學改革,觀課議課與教師幸福。現已出版《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等26本著作,多次獲省市教學成果和社會哲學成果獎。
本文來源:本文綜合自微信公眾號成都陳大偉,作者:余珉鴻(江西省余干縣實驗小學教師)。分享此文,旨在傳遞更多信息,提供內容參考。若有來源標注不當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