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品牌研究院
致力于中國鄉村品牌化研究和建設
來源/伊品鄉
【淺談題記】通過全方位、系統性的品牌開發與產業延伸策略的實施,將“杏樹坡”品牌打造成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的鄉村品牌,促進杏樹坡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和農戶的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
一、品牌故事挖掘與塑造
1、挖掘品牌故事:杏樹坡作為自然村莊,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地理優勢。可以挖掘這些元素,形成品牌故事,增強品牌的情感連接。例如,可以講述杏樹坡的歷史變遷、村民的勤勞智慧、杏樹與村莊的共生關系等。
2、明確品牌定位:將杏樹坡定位為綠色、健康、生態的鄉村品牌,強調其天然、無污染、有機等特性。突出杏樹坡的農產品特色,如杏果、杏干、杏醬等,以及相關的鄉村旅游、休閑體驗等。
3、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品牌形象,包括品牌LOGO、包裝、宣傳材料等。形象設計應簡潔大方,易于記憶,同時體現杏樹坡的品牌特色。
(1)標志設計:以杏樹、山坡、鄉村田園風光等為主要設計元素,結合現代設計手法,設計出簡潔、易識別且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標志。標志應能夠傳達出杏樹坡的自然、生態、質樸等品牌特質,適用于各種宣傳推廣場景,如產品包裝、廣告宣傳、網站界面等。
(2)品牌色彩體系:確定一套與品牌形象相契合的色彩體系,例如以杏黃色為主色調,代表杏樹的果實與豐收;搭配綠色,象征著村莊的自然生態環境;再輔以少量的棕色等體現鄉村土地和質樸感的色彩,營造出獨特而和諧的視覺氛圍,使品牌在視覺上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和記憶點。
(3)IP形象塑造:創作一個或多個可愛、生動的杏樹坡品牌IP形象,如擬人化的杏果精靈、勤勞的果農形象、守護杏樹坡的神獸等。這些IP形象可以應用于品牌宣傳物料、文創產品、農產品包裝等方面,通過形象的傳播與互動,增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親和力和趣味性,進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農業產業升級與品牌產品開發
1、優質杏果種植與品種改良:對杏樹坡現有的杏樹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強果園的標準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開展杏果品種改良工作,引進一些市場前景好、口感佳、營養價值高的新品種,同時注重保護和培育本地特色杏果品種,確保杏樹坡的杏果在品質和口感上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2、杏果深加工產品研發與生產:為了提高杏果的附加值和延長產業鏈,積極開發杏果深加工產品。例如,生產杏干、杏脯、杏仁露、杏仁油、杏醬、杏罐頭等傳統加工產品;同時,結合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和市場需求,研發一些創新型產品,如杏果功能性飲料、杏果膳食纖維產品、杏仁蛋白棒、杏香護膚品等。通過多元化的產品開發,滿足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拓寬市場渠道,提高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經濟效益。
3、品牌農產品包裝與質量認證:注重品牌農產品的包裝設計,采用環保、美觀且具有特色的包裝材料,將品牌視覺形象與產品包裝有機結合,突出產品的品質和特色,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吸引力。同時,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如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確保品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品質可靠,為消費者提供放心、優質的產品,增強品牌的公信力和美譽度。
4、產業延伸與產品開發
(1)拓展鄉村旅游與休閑體驗:利用杏樹坡的自然風光和鄉村文化,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如杏林觀光、采摘體驗、農家樂等。舉辦杏果文化節、鄉村音樂節等活動,吸引游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增加村民收入。
(2)發展林下經濟:在杏樹林下種植其他作物或養殖家禽,形成立體農業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例如,可以在杏樹林下種植蔬菜、草藥等,或者養殖雞、鴨等家禽,為村民提供額外的收入來源。
三、鄉村旅游與體驗式農業開發
1、旅游規劃與景點建設
依托杏樹坡的自然、田園與文化資源,開發鄉村旅游。核心打造杏園觀光采摘景點,配套觀光步道、亭臺和觀景平臺,方便游客賞景與采摘。同時挖掘修復古老杏樹王、傳統農舍、民俗文化館等遺跡,增添文化與教育元素,豐富旅游內涵。
2、體驗式農業運營
開展多元體驗農業項目,增強旅游趣味互動。如“認領杏樹”活動,游客全程參與種植管理并收獲果實;舉辦耕地、播種等農事體驗,感受農作苦樂;開發民宿與農家樂,提供食宿,讓游客沉浸鄉村寧靜。借此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拉動旅游消費,助力鄉村旅游經濟增長。
3、活動策劃與營銷
結合季節節日,策劃杏花節、采摘節等豐富活動,吸引游客參與,提升知名度。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發布旅游攻略、景點與活動信息,進行品牌推廣。與旅行社、博主達人合作,開展線路推廣與直播帶貨,拓寬市場,提升銷售業績。
四、品牌電商與線上營銷渠道建設
1、電商平臺搭建與管理
創建“杏樹坡”品牌電商官網與APP,集成產品展示、銷售、訂單與客服功能。優化界面與購物流程,保障支付安全便捷,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強化運營管理,及時更新產品信息、推出優惠、處理訂單售后,提高運營效率與服務質量。
2、線上渠道拓展整合
借助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利用其流量與用戶基礎擴大銷售。在社交媒體平臺宣傳品牌故事、產品與旅游資訊,通過內容營銷實現社交電商轉化。與農業、生鮮、美食自媒體等平臺合作,開展專題推廣與聯合營銷,拓寬品牌曝光渠道。
3、直播與短視頻營銷
把握直播與短視頻風口,推廣品牌產品與鄉村旅游。邀請主播達人直播帶貨,展示農產品、手工藝品與旅游產品,通過演示、抽獎與促銷吸引購買。制作精美短視頻,呈現自然風光、鄉村生活、美食制作,借助算法推薦給潛在用戶,激發興趣與購買欲,引導旅游體驗。
五、品牌合作與產業聯盟
1、農業企業合作
積極攜手農業龍頭、食品加工、流通與科技企業。如與食品加工企業共建杏果深加工生產線,提升產品工藝品質;與流通企業構建穩定銷售渠道,保障農產品高效入市;與科技企業開展創新項目,研發新型種植技術與產品,推動農業現代化。
2、旅游企業合作
加強與旅行社、景區開發和酒店合作,整合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品牌。與旅行社設計推出杏樹坡特色旅游線路;與景區公司規劃運營景點,提升品質服務;與酒店開發民宿與度假酒店,滿足多元住宿需求,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促旅游產業繁榮。
3、產業聯盟與區域品牌建設
參與或發起農業與鄉村旅游聯盟組織,加強區域內外產業合作交流,共創區域品牌。整合區域資源,優化配置協同發展;制定行業標準規范,強化質量監管與品牌保護,提升整體形象競爭力;舉辦農產品展銷會、旅游文化節等活動,展示特色產品與資源,擴大區域品牌影響力,吸引投資與人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六、人才培養與引進
1、本土人才培育
面向村民與農業從業者開展培訓,提升專業技能與素質。舉辦杏樹種植、果園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班;開展杏果加工工藝與質量控制培訓;組織鄉村旅游服務培訓,提升農家樂與民宿人員接待、烹飪與講解能力,為品牌發展與產業升級筑牢人才根基。
2、人才引進激勵
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部人才赴杏樹坡創業就業。為農業科技、旅游管理、電商運營等人才提供住房、生活補貼與創業資金。建立激勵機制,表彰獎勵品牌、產業與科技創新突出人才,如評選“鄉村振興之星”,給予股權分紅與晉升機會,激發人才活力與創造力,為杏樹坡發展注入新動力。
七、鄉村品牌IP開發與產業延伸的成功案例
1、日本愛媛縣
(1)品牌IP打造:選擇“愛媛柑橘”作為主打IP,設立柑橘研究院,研發特色品種并注冊商標品牌。設計了吉祥物mican家族,其形象融合了橘子與可愛的小狗等元素,在日本大受歡迎。
(2)產業延伸:推出柑橘日歷,供消費者采購參考。開發了柑橘蜜、柑橘吸吸果凍、柑橘果醬、蜜柑啤酒、橘子咖啡等眾多柑橘食品,還涉及文具、洗護品、調味品等衍生品,如橘子浴鹽、橘子肥皂、橘子精油等。此外,開展“柑橘狩獵之旅”,包括果園觀光、鮮果采摘、現吃榨汁等傳統體驗,以及柑橘之浴、柑橘染色、橘皮DIY等特色體驗,還有柑橘與餐飲的創意結合,如柑橘火鍋、冷凍橘子、柑橘飯等。
2、浙江鎮頭村
(1)品牌IP打造:以1966年公社組織建造鎮頭水庫的歷史事件為“根”,將“鎮頭大隊”作為鄉村旅游IP名稱及特色農產品的統一品牌標識,設計了logo和卡通形象代言人“小鎮頭”。
(2)產業延伸:統一種植辣椒、翠冠梨、藍莓等農產品,并打造了“辣得有味”辣椒醬、“脆得夠勁”翠冠梨、“藍得莓好”藍莓、“香得感人”茶葉4款主打產品,采取線上線下的模式同步銷售。還將村內閑置房屋改造成辣椒坊和土燒酒坊,供游客體驗制作、了解、購買產品等。
3、江蘇袁家甸村
(1)品牌IP打造:打造“鄉戀”IP,在村莊東入口處設置“袁家甸與你鄉戀”的嶄新標識,沿路印有鄉戀logo的彩色標線,彰顯了錦溪獨有的“窯”文化。
(2)產業延伸:圍繞“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建設理念,構建起國潮新風尚展示窗口,打造自有IP——“鄉戀”。結合當地漁業優勢,以水鄉美食體驗為核心,打造特色臨水水鄉風情的鄉戀魚餐廳,延伸特色水鄉魚米產業鏈。推出“袁家甸鄉戀魚”的鄉村文創產品,將藝術設計融入鄉村。
4、海南青梯村
(1)品牌IP打造:深入挖掘南藥文化、新石器文化、非遺文化等,打造鄉村品牌IP形象體系,形成獨一無二的青梯村系列文化品牌,將“南草石屋”作為文化品牌名稱,既體現了南藥及文化,又融合“新石器”元素。
(2)產業延伸:建設南藥新石器文化館、非遺文化室,展示南藥標本、科普展板、新石器出土文物等,并融合青梯村IP文化內容。開設了四門兒童藝術方面的課程,包括剪紙、鋼琴、書法、美術,進一步提升和培育村里孩子的藝術特長。
— End—
來源/伊品鄉
鄉村品牌研究院鄉村經濟規劃師
伊品鄉專欄
圖/來自網絡,侵刪
編輯/中農數創聯合設計分隊
校審/鄉村品牌研究院
鄉村全面振興,品牌創意先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