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地區的野外,存在許多野生植物。其中一些野生植物傾向于成片生長于農田和菜園附近,給人的印象似乎是雜草。但實際上,這些野生植物中有許多具有很高的價值。
因此,即使它們生長在農田附近,許多農民朋友也不會討厭它們,反而非常喜歡它們。例如,艾草、蒲公英和車前草等就是這樣的植物,它們是藥食兩用的植物,既可以食用又可以用于治療疾病。
然而,由于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對這些野生植物的使用方法和看法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區可能真的將它們視為雜草,而其他地區則認為它們非常有價值。因此,建議大家多了解一些關于野生植物的知識,這樣就能知道這些野生植物的用途,避免浪費它們的價值。
本期筆者繼續向大家介紹一種野草,這種野草在國外泛濫成災,但在我國民間卻具有很高的價值,售價為20元/斤,俗稱“血見愁”。
聽到“血見愁”這個俗稱,很多朋友可能會聯想到武俠小說中的一些奇草,如“鬼見愁”、“見血封喉”等。一旦產生這樣的聯想,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血見愁”應該長得十分特別。
但實際上,當大家看到真正的血見愁時,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它看起來非常普通。如果不了解它的話,基本上不會注意到它。
血見愁的學名叫做“地錦”,在民間也被稱為地錦草、鋪地錦、紅斑鳩窩、紅絲草等,屬于大戟科大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地錦是匍匐生長的,根莖都很纖細,葉面呈綠色,葉背淡綠色,有時呈淡紅色。單從外觀來看,地錦確實不起眼且普通,大家不會注意到它也是很正常的。
地錦在我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野草,分布極為廣泛。除了海南之外,幾乎遍布全國各個地區,多生長于農村的原野荒地、路旁、田間、沙丘、海灘、山坡等地。
此外,地錦不僅在我國分布廣泛,在國外也是如此。幾乎所有溫帶地區都有其生長。然而,地錦在國外和國內的地位卻截然不同。
在國外,地錦常被認為是一種“惡性雜草”。主要原因是地錦對土壤要求不高,只要溫度適宜,基本都能生長。一旦遇到適合的生長環境,它會大量繁殖并形成單一群落。例如,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地錦經常泛濫成災,被視為“惡性雜草”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在我國,地錦被認為是一種有價值的野草,特別是在民間,其價值更高。常有農民去田間地頭采挖,因為地錦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
這里的“食”并不是指它能作為野菜食用,而是可以作為牧草供家禽家畜食用。地錦的嫩莖葉柔嫩多汁,適口性好,豬、牛、羊、雞、鴨都喜歡食用,因此可作為牧草喂養家禽家畜。好的,我將改寫為風格更專業的文字,字數盡量保持不變:
關于藥用價值,地錦因其在民間被俗稱為“血見愁”而廣為人知。地錦全草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乳、止血及殺蟲等功效。
在傳統醫學中,它常用于治療痢疾、腹瀉、黃疸、咳嗽、吐血、便血、癰腫療瘡、子宮出血、崩漏、疳積、腫脹、皮炎、濕疹、乳汁不通、創傷出血及跌打損傷等癥,尤其在止血方面效果顯著。因此,地錦在民間獲得了 “ 血見愁 ” 的美譽。
隨著現代對地錦的研究與開發,它已成為中藥材市場上常見的一味藥材。然而,由于我國地錦的野生資源豐富,目前很少有人專門種植,多以采摘野生地錦供應市場。這也使得地錦的市場價格相對較高,一般在20元/斤左右,品質較好的可達30元/斤。
總體而言,盡管地錦看似普通,但其經濟價值不容忽視。如果您家鄉有地錦分布,并且有相關藥材收購商,可以考慮采摘后出售,這樣既能充分利用地錦的價值,又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
各位朋友,您是否了解地錦?歡迎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