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多年談判的中吉烏鐵路,終于迎來實質性進展。
2024年12月6日,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與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在通話中表示,中吉烏鐵路將于當月開工。
與此呼應的是,一周后,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中標中吉烏鐵路(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段)施工圖設計及相關服務項目的公告,出現在國鐵采購平臺上。
對此,勘察設計工程師海超向《中亞觀察》表示:“目前,中吉烏鐵路已經進入開工前倒數第二個階段,由于項目的主要路段是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等待該路段施工圖設計、中吉烏三方審核及批復工作完成后,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段工程便將具備前期施工基礎,等到建設條件適宜的時候,就會大面積動工了。”
這意味著中吉烏鐵路即將進入施工建設階段。整體看來,該項目不同的外部聲音正逐步轉向普遍支持,但其中面臨的輿論風險也不容忽視。
開工在即
中吉烏鐵路是一條連通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國際鐵路。
公開信息顯示,中吉烏鐵路起點為中國新疆喀什,途經中吉邊境的吐爾尕特山,經阿爾帕翻越莫爾多套山后跨越阿拉布卡河至馬克馬爾設換裝站,隨后向西翻越費爾干納山,利用經賈拉拉巴德以北既有鐵路通道,繞賈拉拉巴德城市向南出吉國邊境,最終抵達烏茲別克斯坦東部的安集延,未來可向西亞、南亞進一步延伸。
在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朱永彪看來,2024年以來,中吉烏鐵路多年來面對的傳統阻力已被破除,在三國間法律文件簽署、合資項目公司成立、投融資方案條款陸續確定之后,基本上就只有項目設計施工中的技術性問題了,總體來看,中吉烏鐵路的進程在今年推進得比較迅速。
這條充滿挑戰和曲折的鐵路,于2024年12月13日敲定關鍵一環。
國鐵采購平臺上,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以2.223億元的價格,中標中吉烏鐵路(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段)施工圖設計及相關服務項目。
早前公開的招標公告顯示,中吉烏鐵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段,線路全長304.94km,建設總工期6年,計劃投資338.8億元。
“目前正在進行的線路設計初步審查工作,經三方確認后,項目施工方案就相對穩定了,如果后續過程不存在其他法律障礙,中吉烏鐵路有望近期具備開工基礎。”海超說道。
從施工條件來看,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冬季部分區域氣溫會低至零下三十攝氏度,極端氣溫下,機械設備與工作人員的施工作業都會受到影響。
該路段沿線將不可避免地穿越多座高山,設計橋梁46座、隧道27座,橋隧總長117.95km,橋隧比達到39%。施工難度會因為高山積雪和凍土層的存在而大大增加,因此,來年春季氣溫回升、冰雪消融之后,項目才將迎來大面積開工的最佳時機。
至于中吉烏鐵路的工期安排,海超表示:“中吉烏鐵路項目境外段建設的絕大部分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吉新建段全長接近305公里,烏境內段會利用一部分現有鐵路,工程量不會太大。目前來看,境外段總工期安排為6年。”
“中國境內新建段長度大概在160公里,工期預計4年,且施工復雜度低于境外段,所以這也是先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開工的原因之一。”海超坦言。
多方表態支持
修建涉及多個國家的跨國鐵路,勢必吸引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往往也存在正反兩面聲音的交鋒。
譬如,中老鐵路作為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關鍵組成部分,項目在籌備及修建階段之時,外媒頻頻傳出該項目令老撾陷入“債務陷阱”的論調,更有涉及人權、環保、安全等相關話題的謠言。
然而真實情況是,截至2024年12月初,已開通運營三周年的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超4300萬人次、貨物超4830萬噸,貨物品類從10多種增至3000余種,老撾當地官員及居民紛紛對這條造福之路贊不絕口。
回到中吉烏鐵路,面對早前部分西方國家的質疑、抹黑甚至是詆毀的聲音,中吉烏三國依然保持戰略定力,從實際情況出發,合力謀求項目持續推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與高加索研究室副主任楊進向《中亞觀察》分析道:“前些年,中亞國家間確實流傳過一部分負面的聲音,但隨著具體項目合作條款一步步落實,三個國家都是其中積極的推動力量。目前,中亞國家無論是政界還是學術界,對中吉烏鐵路的看法基本上是普遍支持的態度。”
知情人士向《中亞觀察》表示,在吉爾吉斯斯坦開展項目工作時,當地參與方與民眾都展現出友好態度,對中吉烏鐵路進程的推進,從上到下都比較積極。
從外交層面來看,一條新的跨國鐵路,也為中亞國家的多元平衡式外交提供了又一平臺。
前不久,吉爾吉斯斯坦邀請德國共建中吉烏鐵路沿線物流樞紐,引發國際社會關注。對此,朱永彪分析道:“基于中亞國家一直以來的外交方向,吉爾吉斯斯坦攜手外部企業入局,并不為怪。尤其是歐美國家的企業參與到中吉烏鐵路項目中,恰恰說明該項目本身就具有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屬性,將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國際社會對中吉烏鐵路的認同。”
仍有潛在風險
眼下,國際局勢變亂交織,世界地緣格局深刻重塑。
處在亞歐大陸腹地的中亞地區,正日益強化其洲際交通樞紐的關鍵地位,由全球視野的邊緣地帶轉向樞紐節點。
橫穿中亞腹地的中吉烏鐵路,必然會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項目在修建及運營過程中還將面臨一系列風險因素。
對此,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斌分析道:“在國際政治層面,吉烏兩國與其他大國之間發生雙邊關系根本性變動的可能性極小,項目推進不會因此受到太大影響。”
“但在政治干預之外,環境保護、勞工人權、征收補償等話題可能會被相關勢力利用,成為他們從社會層面間接干擾鐵路建設進程的抓手,這是中國參與其中時應該注意的問題之一。”馬斌進一步說道。
朱永彪認為,中吉烏鐵路建設進程中,不排除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相關政策導致中亞地區地緣形勢的震蕩,可能對項目推進形成一定沖擊,但中吉烏鐵路從根本上還是取決于中吉烏三國的戰略合作定力,最終考驗的是三國研判與化解風險的智慧與能力。
談及中吉烏鐵路后續的風險應對,朱永彪稱:“項目推進過程中,要尤其注意社會層面的輿論爭端,比如在涉及一些傳統村落、歷史文化遺跡以及礦區等敏感地帶時,應提前做好前期風險研判與法律準備工作,防止相關勢力借機生事以及西方媒體的惡意炒作、攪局破壞。”
整體看來,中吉烏鐵路在擱置長達27年之后,即將迎來開工時刻,但不容忽視的是,未來數年的建設期內,風險因素仍將不可避免地存在,從中國的角度來說,的確需要謹慎面對。
(圖片來源:高德地圖、中國駐吉爾吉斯共和國大使館、視覺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