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 已過了冬至
冬季養生很多人都有煲湯的習慣,
因為湯不僅好喝,
也是營養滋補利器。
不少人還認為營養都在湯里面!
“大骨湯”補鈣得很!
飯前喝湯比飯后喝湯好……
但事實上,
這些關于湯的認識和想法都是錯誤的!
營養都在湯里,湯比肉有營養?
“湯比肉有營養”這個錯誤的觀點不僅老年人有,很多中年人、年輕人都有,實際上——湯的營養遠低于肉,別再只喝湯不吃肉了!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湯的營養價值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過量飲用甚至可能帶來不利影響。
在熬制魚湯、骨湯、肉湯的過程中,雖然會溶解出少量的蛋白質,但同時也會溶解脂肪和嘌呤。如果只喝湯、不吃肉,相當于扔掉了90%以上的蛋白質,卻攝入了不少的嘌呤、脂肪和鹽。
煲湯時間越長越有營養?
長時間煲湯不但會使食材的營養流失,還會導致湯中嘌呤、脂肪含量升高,不利于健康。
蔬菜湯煮至食材稍微軟即可,肉類湯烹煮1小時左右最佳,最長不要超過2小時。
湯越濃,營養價值越高?
有些人對乳白色的濃湯有一種執念,認為這種湯特別“滋補”。
實際上,湯呈現乳白色的原因,是脂肪在熬制過程中發生了乳化,脂肪微粒由于光線作用而呈現出乳白色,這與湯的營養價值多高并無直接關聯。
長期大量攝入這類脂肪高的湯品,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對人體消化系統和心腦血管等造成損傷。
湯越鮮越好?
越是鮮美的湯,其中的肌酐、肌酸和嘌呤等含氮浸出物就越多。這些物質過量攝入會增加我們機體的負擔,長期食用會對健康造成一定影響。
補鈣就喝“大骨湯”?
傳統觀念中,一直認為骨頭湯是個好東西。骨頭、骨油富含鈣質,拿來熬湯豈不是大補?實際上,骨頭湯味道鮮美,其補鈣效果卻微乎其微。
骨頭確實含有大量鈣質,但難以溶解,人體吸收更是困難。據檢測,1公斤排骨熬成的骨頭湯中,鈣含量只有15毫克,不及骨頭中的萬分之一。至于骨髓和骨油,它們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過多攝取反而容易導致體重增加。
骨頭湯喝多了有啥副作用?
骨頭湯不但對補鈣作用不大,喝多了還會出現其他副作用。讓我們來看看骨頭湯的主要成分吧:水、脂類,嘌呤,氨基酸和膠原蛋白等等。骨頭湯熬制后一般是白色渾濁狀,這種白色可不是磷酸鈣或者其他營養成分,恰恰就是大量的脂肪,可以這么簡單理解,喝骨頭湯跟進食肥肉沒有啥本質差別。
要說到營養,除去排名第1的水,就要屬脂類了。大家都知道,人體攝入了過多的脂類后對身體是十分不利的,可以引起以下3種疾病:
1、肥胖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攝入過多的脂類是獨立風險因素,因此健康中國明確提出低脂飲食倡議。
2、痛風
骨頭湯里含有大量嘌呤,攝入過多會引起高尿酸血癥,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出現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病等等疾病。
3、高脂血癥
高血脂最早僅僅是血液化驗指標中甘油三脂、膽固醇等指標的異常,近年來已經把這種異常正式命名為一種疾病。高脂血癥除了自身代謝疾病以外,攝入過多脂類也會導致脂類代謝異常,引起高脂血癥。
在日常生活中,還要多曬太陽,通過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從而促進鈣的吸收。可以將曬太陽與戶外運動結合起來,大約每天半小時。每天保證充足睡眠,戒煙戒酒,不可大量長期飲用碳酸飲料、濃茶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也是科學合理且有效的補鈣方法。
飯前喝湯好,還是飯后喝湯好?
有人認為如果吃飯前喝點湯,吃飯的時候就會吃得少,對減肥有幫助。但實際上,胃需要20分鐘才能向大腦傳遞飽腹信號,也就是說喝湯后還需等待20分鐘再吃飯。而飯后喝湯,則容易導致過量進食。
至于是飯前還是飯后喝湯,取決于個人喜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