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發生在莫斯科的悲劇——俄軍司令基里洛夫在清晨被炸身亡,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克里姆林宮透露,普京已對基里洛夫的遇難表示深切哀悼。
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不會就此罷休,等待烏克蘭的將是俄羅斯的以牙還牙。但與此同時,俄羅斯迎來了3條好消息。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在拜登執掌白宮的最后一個月,俄烏沖突會迎來新的變數。
第一件事,聯合國大會通過俄羅斯提出的“打擊美化納粹主義”相關決議,而且還是以119票贊成、53票反對與1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的。這一次,俄羅斯可以說是取得了大獲全勝。
需要的是,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與烏克蘭都投了反對票,美國的親密盟友英法投了棄權票,白俄羅斯等國投了贊成票。
毫無疑問,這是俄羅斯的又一個外交勝利,卻不是美國樂見其成的結果。
俄羅斯一直認為,美國及其盟友有意用各種方式抹黑俄羅斯、試圖削弱俄羅斯在二戰期間發揮的重要作用。
聯合國大會的投票結果再次證實了一件事:美西方陣營并非鐵板一塊,美國要想率領盟友們隨意施壓盟友,并沒有那么容易。
第二件事,特朗普對基輔發出最后通牒,澤連斯基承認重大失利。澤連斯基在12月18日承認,現在的烏克蘭,還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奪回自2014年以來被俄羅斯占領的所有領土,雖然這不意味著烏克蘭承認這些領土屬于俄羅斯。
澤連斯基認為,在烏軍實力不足的情況下,西方國家或許能通過外交解決俄烏沖突。
在這之前,曾揚言要將俄軍從克里米亞驅逐的澤連斯基,突然釋放了這樣一個信號:烏克蘭暫時放棄使用武力奪回克里米亞。這被認為是基輔對俄羅斯做出的一個巨大讓步,確實非常出人意料。
澤連斯基的態度之所以會發生180度轉變,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基輔暫時看不到扭轉戰局的希望。無論是在庫爾斯克還是在頓巴斯,烏軍都承受著巨大壓力,俄軍精銳、第三國軍隊與車臣特種部隊的聯手行動,讓庫爾斯克烏軍遭到了沉重打擊。與幾個月前相比,烏軍控制的俄羅斯領土已大量減少。
在頓巴斯前線,俄軍仍然擁有人數、裝備與制空權優勢,烏克蘭最近的幾次反攻都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在俄軍連下數城、波克羅夫斯克與卡索夫亞爾岌岌可危的情況下,烏克蘭能做的,就是不丟掉陣地、等待談判的到來。
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特朗普贏得了大選。就“美國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制導彈襲擊俄羅斯縱深”這件事,特朗普痛斥了拜登,還表示自己有可能會推翻這一決定。
特朗普表示,美國要與普京會談,還要與澤連斯基會談,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很可能會減少。
特朗普的態度很明確:如果基輔拒絕重返談判桌,美國就會停止軍援烏克蘭。如果莫斯科不愿意坐下來談,美國就會加大制裁俄羅斯的力度,并為烏克蘭提供大量先進武器。
表面上看,特朗普對俄烏都發出了最后通牒,但實際上,特朗普用于結束戰爭的方案更符合俄羅斯的利益。這也是歐盟與北約成員國多次舉行會談、強調要堅定支持烏克蘭的原因。
特朗普的態度很明確:俄烏和平協議必須達成,這場戰爭必須結束。請注意關鍵詞,必須,言下之意就是俄烏都必須對美國妥協。
但問題在于:談判是需要籌碼的。如果按照現狀談判,俄羅斯肯定更有優勢,烏克蘭不可能承認烏東四州與克里米亞入俄,特朗普也不會支持烏克蘭立即加入北約。
怎樣快速扭轉戰局,已成為烏克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留給基輔的時間不多了。
第三件事,北約走向加速撕裂。還沒有入主白宮,特朗普就威脅起了北約。在特朗普看來,作為美國盟友,北約國家應該替美國分攤軍費支出,而不是什么都依靠美國。如果北約國家不增加軍費支出、不為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援助,那么美國就可以威脅退出北約。
特朗普在敲打北約,北約也在為特朗普上臺做準備。12月18日,北約秘書長表示,北約已從美國手上接管對烏克蘭的支持工作,北約在德國的有關指揮部已運行。
更早些時候,北約的重要成員國,比如英法德意波蘭就召開過會議,討論的主要內容就是“在特朗普減少對烏軍援的情況下,北約要如何支援烏克蘭”。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北約離不開美國這個老大,依賴北約打擊對手的美國也不會拋棄北約。但無論如何,今時不同往日。與拜登不一樣,特朗普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推行“美國優先”,這必然會損害美國盟友的利益。
北約內部的分歧愈演愈烈,有利于俄羅斯更好地對付北約。
山雨欲來風滿樓。特朗普會不會真的拋棄烏克蘭,還是虛晃一槍、上臺后對俄羅斯出狠招,以尋求擊潰俄羅斯,仍然是未知數,不妨耐心等待后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