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 | 《繁花》劇照
1
問
馮叔,我是一名在創業的年輕人,開了一家公司。創業這幾年,感覺還行,公司也在盈利。但是,關系比較好的在創業的朋友們,生意起起伏伏,虧本、關張的居多。我和合伙人知道自己是運氣好,所以沒有步他們的后塵。我們不想失敗,即使不能做大做強,也希望公司能夠穩健成長。你覺得怎么樣才能持續地發展,讓自己的創業小有所得,而不至于走向失敗?能不能給我一點建議。
馮侖
創業成功,的確是一件小概率事件。創業者要想獲得成功,有兩件事挺重要的。
一是要安分守己。對自己要嚴格要求,才不會犯經濟、法律上的錯誤。有時候你可能委屈自己,也可能少掙點錢,但是你在遵紀守法的范圍內做生意,才能持久。
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個領導,后來被槍斃了,因為貪腐。我們當時有一個生意要跟他做,和他約在酒店里見面。可是他來了以后,手下人讓我們上車談。我們開始以為是領導譜兒大,結果上了車,他又說要到郊區換個地方談,這車就一路開到了城鄉接合部,突然停下來,手下人都走了,就留一個領導。領導就給我們開了一個價,讓我們把錢打到某個銀行賬戶。我們當時有點蒙,就回來了。后來一合計,覺得這事不對,這人不像好人。我們就放棄了,這個事絕對不做了。不做了也沒有再多想,直到后來在新聞上看到這個人被判了死刑。這時我們才慶幸,當時我們堅持原則是對的,否則把我們也繞進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得保持警覺,你必須堅持做好人的價值觀,你必須有一個自己的是非標準。這樣一來,無論走到哪兒,碰到多么復雜的事,你都能立刻做出判斷,回到好人的出發點,避開危險。如果說,當時我們的價值觀就是只要能掙錢,把事辦了就行,我們可能真就配合這個人,把錢給他了。那么今天,我們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一定也跟著進去了,
第二,要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修正、自我進步。在創業的過程中不要指望一開始把所有的事都能想清楚,以變應變才是常態。每天環境都在發生變化,整個創業生涯中,你不能在第一天就規劃好你的所有,最重要的是要處理焦點問題,保證你的精力不分散在那些次重要、不重要的事情上。你一定要勤奮,在專業領域里保持學習的態度,你才能夠在變化中應對變化。
2
問
什么是「以變應變」?能不能展開講講。
馮侖
我以自己的經歷舉例來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改行去做生意。剛從機關單位出來時,還需要適應當時的社會。
一個人如何緊跟變革的時代,不掉隊,這個其實挺難的。
當時,我常會想到這樣的畫面:我在路上走,從這條路拐彎出去,從一個顛簸不平的、甚至沒有路的地方,慢慢找到一條土路,再找到一條車轍,然后拐到普通的公路上,再去到高速公路上。這個過程,就是改革的過程,是一個轉折。
在改革的過程中,開始是坐在拖拉機上,到高速公路的時候,坐上了奔馳,中間可能還換了很多車。車上的人也在不斷地變換,剛開始是村里的一幫大娘、老大爺、啥也不懂的小屁孩,最后走著有路了,有的人就想「那不行,出了村不安全,壞人多」,他們就不往前走了,但你自己還得繼續走。
你有時候是司機,有時候是乘客,就像我們在開始的時候是司機,三十多年后的現在,我們變成了做小買賣的司機,希望在法治健全的軌道上做生意。這個換車換人的過程就叫「高速經營」。
實際上,這些事情有偶然性,時機的拿捏非常困難。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成為「先烈」,但也有很多人已經上了高速,有些人卻還在村里觀望,在沒人注意的時候就過時了。
如果車上的人總是不換,也是很悶的,因為他們說來說去都是村里的事,做事情都按照村里的規則來。
我們在創業初期,研究過很多類型的組織,比如水滸,還比如太平天國。太平天國為什么會有「天京之亂」呢?都是因為村里的人在惹事。洪秀全建立了那么大的太平天國,把村里的人從金田一直帶到天京(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扯皮生事的人都是他的老鄉。
我們也研究過鄉鎮企業的發展。曾經一段時間里,有一些鄉鎮企業發展得很快,在大城市里也風起云涌,但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卻還是村里的那一套。村里三老四少、族老村長都參與解決問題。他們拒絕改變,那就不太行。車已經出村了,車上那些村里的人就要減少,一路上需要增加新人,增加一些縣城里的人、三線城市的人,上了高速公路就要往大城市擴展。組織要不停變革,人也要不停改變。
所有企業家都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且要領先半步變化。眼睛要看一步、十步,行動要領先半步。
到了互聯網時代,小組織可能更有活力,那么我們的企業也要跟隨時代進行「變調」,改變價值觀,利用小組織的優勢,自驅動、低成本、高回報。如果建立了很多小組織,那么這些組織的價值觀必須要相同,否則小組織就會亂,就成了一盤散沙。
怎么才能讓組織變革?去研究學習社會上各種新的組織形態,從他們身上學方法。雖然可能等到學會了,時代又變了,又要重新適應,但如果現在還把公司里的人圈在寫字樓里,前面辦公區有半個籃球場大,后面弄個大班臺,把自己隔絕開來,每天坐在那兒聽員工匯報,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其實是跟不上時代了。
30年前,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我們就有了最牛的一個千萬大單,那是我們賺到的第一筆錢。1992年,我跟我朋友各買了一張3萬塊的桌子,很高級,是進口的。后來公司搬家,桌子都扔在老地方,沒有搬走。再看今天創辦的很多公司,老板的座位甚至是跟員工的座位連在一起的,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
所以,回過頭來看,一定要記住「在變應變」四個字,在變化中應對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隨時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